切换到宽版

作者:admin 原创作者:天地人 来源:论坛 2011-09-18 15:45
(一)   浠水——千年古县。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绮丽。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名儒硕彦,代有传人。 ..
(一)
 
  浠水——千年古县。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绮丽。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名儒硕彦,代有传人。古迹灿若繁星,此乃悦人、迷人的魅力所在。
 
  浠水,是一块文化资源宏富的热土。
 
(二)
  浠水设县,始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名为“希水”迄今已有1562年。
 
  西周后期,楚置别都于鄂(今鄂州)。浠水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1958年,在修建白莲河水库时,出土了一批历史文物。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于当年8月间进行了现场调查,共发掘了东周遗址7处,其中雷家坳等3处在浠水县境内。其《调查报告》载:这几处“文化遗址分布在靠近河流的台形土墩和小山坡上,周围有适宜耕种的平地,生活比较方便。各遗址的内容基本相同,即都是以夹砂粗细红陶为主,绳纹陶鬲特多。陶器多以手轮兼制,也有模制的,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几处遗址陶器上的纹饰特点和器形均相类似,它们当属同一时期的文化遗物。遗址的年代,从出土的大量夹砂红陶鬲和陶鬲绳纹为主的纹饰特征来看,应属于东周时期或稍早一点。”这证明浠水县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生息。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设置了荆州刺史部江夏郡,江夏郡辖蕲春等十四县,浠水县在蕲春县境内。浠水是西汉时期的轪县,也即春秋时期的弦子国地。此说众论纷纭,近人研究结果,认为西汉时期的轪县在今河南省光山县境内,轪县系在浠水是侨置。
 
  三国时,浠水属孙吴扬州蕲春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废蕲春郡,浠水县属豫州弋阳郡蕲春县。
 
  浠水在东晋属豫州西阳郡,又在浠水、巴水间侨置了轪县。
 
  南北朝时期,刘宋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设置了十八个县:建昌、南川、长风、赤亭、鲁亭、阳城、彭波、迁溪、东丘、东安、西安、南安、房田、希水、高坡、直水、蕲水、清石。“希水县”又名“希水左县”,属西阳郡。(当时称蛮族为蛮左,故名。)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改轪县为孝宁。此时希水县实出现了希水、蕲水、孝宁三个县名,都属郢州西阳郡领辖,惟各县境界难于究诘。
 
  南朝齐时,也同时存在有希水、蕲水、孝宁三个县名,均属郢州、西阳群。
 
  南朝梁时,始稀“希水”为“浠水”。普通初年(公元520年),在浠水置永安郡,立湘州。浠水为永安郡治。蕲水、孝宁亦属永安郡。南朝陈及北周时,浠水仍属湘州永安郡。北周省孝宁入浠水。
 
  隋开皇初年(公元581~585年间),废永安郡。浠水、蕲水均属蕲春郡。
 
  唐属淮南道蕲州。武德四年(公元622年),蕲水改名兰溪,又省罗田併入兰溪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避与浙江省兰溪县同名,复改兰溪为蕲水。到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复名浠水县。
 
  浠水在五代十国时期,属蕲州。宋代属淮南西路蕲州。元祐八年(公元1097年),析出县属之石桥镇立罗田县。元代属河南行省淮西江北道蕲州路。明代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昌蕲州府。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改属黄州府。清代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汉黄德道黄州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存县,属湖北省江汉道。旋废道,直属省辖。自1933年复名浠水后,属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管辖。抗日战争时期属鄂东行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湖北省黄冈行政公署。
 
  (三)
 
  依据1921年刊行的《湖北省通志·舆地志》记载,以及相关史料,浠水的古迹简列如下:
 
  伍员井:在县西方。《府志》:“伍于胥过此淬剑”。伍子胥(?~前484)系春秋后期吴国大臣,有谋略,具胆识。
 
  葛洪精舍:在县南十里葛公山,相传葛洪隐居处。葛洪(283~363),道教学者,医学家。
  洗笔池:在县东二里清泉寺。世传王羲之洗笔于此,池畔小竹犹渍墨痕。《府志》:清·顾景星诗:“文竹留余墨,千秋照水涯。如何右军意,独许此君知。老笔孤鸿爪,前贤一字师,接罗堪倒茗,日日醉仙池。”王羲之(303/307/321~36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迴兰亭:在县南。《清一统志》:“兰溪岸苏轼游此,见水盘旋,书二字于石壁,后人立亭。《明一统志·名胜志》:“迴兰亭,在苏子瞻乘月泛舟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文学家、书法家。
 
  疊嶂亭:在县城内。苏轼所名。
 
  太乙阁:在县西七十里巴河镇。明姚明恭建。姚明恭,明万历四十六年(1619年)进士,户部尚书,居相一年归里。《黄州府志》:“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闲云楼:在县南东潭岸侧。明太常官应震建。官应震,明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进士。
 
  儒学:城南门左侧,始建于赵宋时代,元朝兵毁,明洪武七年(公元1874年)依旧重建。数百年来,几经兴废,惟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棂星门(石牌坊)尚存。由于地处南门河边石墩上,面向空旷的南门大河,对河相望,气宇轩昂,雄伟壮丽。
 
  清泉寺:清泉寺在县东北二里,唐贞元中建,凿井得泉清冽,故名。“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水西流。”(《东城志林》)。元至正年间,罗田徐寿辉起兵,踞清泉寺,毁其寺宇,古井犹存。明弘治十三年(1501年)重建。崇祯末兵寇蹂躏,无不毁者,而此寺独存。刘禹锡、苏轼、魏了翁皆游此所咏诗尚存。清顺治初,有匡山僧最弱讲经于此。
 
  昭化寺:在县东,唐咸通年间(860年),五祖宏忍禅师建,清顺治中复葺。
 
  斗方寺:在县东五十里,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建。佛印了元禅师曾住此寺。
 
  三角寺:在县东三角山,唐建。宋赐额“龙洞寺”。寺有宋人赵不迹书“观颐视履”四大字,唐伏虎禅师居此。
 
  永乐寺:在县西北七十里,五代后晋时建,有古塔。塔旁有碑云:“天福三年造” (939年)《嘉靖庆志·图书集成》云:“寺有古塔,元兵不能毁,傍石碑上镌‘天福三年造’。崇祯丁丑张献忠等据其下,疑有宝气,逼数千人掘之,下有铁柱为干,復越境求煤架炉,鼓铸以断,诈称得宝剑神书西去,土人避贼,塔内者尽死,今惟存浮屠之址。
 
  马祈寺:在县西北巴河口,寺前有吴大帝刑马坛。传云“吴攻寿春,刑白马祭江神于此。苏黄门谪高安,东坡送至巴河,即此地也”。(《入蜀记》,宋张耒诗:“扁舟下樊汉,江南正清泻,晓登巴河岸,极目望春野。步寻修竹寺,古木正偃亚。云昔孙仲谋,刑牲致师祃,雄图邈已矣,英概足悲咤。石梯造云雾,丹白开广厦。山僧安寂寞,畏冷不出舍,劳生歇闲境,顿使我心写,晚江平若席,风势欲相藉”。陆游诗:“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禁江万顷绿,若我尽船横,云帆不湏挂,鼍鼓不湏鸣。澹然隐曲几,山水相送迎。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晚泊巴河市,上陌闻屐声。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凤城寺:在县治西四十里,唐开元七年(720年)马祖师建,元末兵废,明洪武年间建。清咸丰五年毁,同治七年募建。
 
  松山寺:在县西北五十里,有古樟大数围,婆娑苍翠。
 
  龙居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有明万历间碑云:“为张道陖修炼处”。
 
  莲台寺:在县东十里。
 
  神光观:在城内玉台山,汉张道陖自蜀青城来此炼丹,神光烛天,故名《嘉靖》。明王一翥诗:“谁谢罗山令。疑问句漏砂,斧痕奇匠石,门外水空斜”。
 
  仙灵观:在兰溪镇大江浒,世传张道陖炼丹,已成者三,鸡食其一,化为凤去,遂名曰凤棲山。已而揭其二丹,徙居兰溪。一日,市人见一道士与陖密语,遂升化,因名焉。
 
  玉泉观:在县东,唐时建。
 
(四)
 
  浠水风光绮丽,名山古刹,引来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填词赋诗,仅选数首。
 
  清泉寺   唐·刘禹锡
 
  珠圃邀欢兴未赊,
  赓诗煮茗坐莲花。
  上人我亦忘机者,
  欹枕相将到日斜。
 
  游清泉寺(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雨中寻清泉寺   宋·魏了翁
 
  征帆百尺舣江皋,
  小棹轻移到野桥。
  为爱清泉禅境胜,
  不知冒雨客途遥。
  千尊石佛藏山雾,
  一派珠流应海潮。
  坐对高僧清话处,
  胸中尘想觉全消。
 
  清泉寺   明·龚鼎孳
 
  萧然人吏散,
  僚佐共风流。
  泉石镌茶史,
  江山听酒筹。
  霜酣千日醉,
  锺涩一林秋。
  妙想生歌拍,
  高山只静游。
 
  楹联
  甲胄闲情题涌月,子孙壮志待凌云。
  ——1924年书于凌云阁
 
  我是客中何样客,僧犹门外有情人。
  ——清举人赵苍洲(蕲州人)游福主庙书
 
  细剪山云补破衲,闲捞溪月作蒲团。
  ——清举人瞿瀛游福主庙
 
  柱石落成华桂山招提永镇,昊天高大明覆国庶物长春。
  ——华桂山,华桂寺
 
  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
  ——清泉寺对联   熊曾授书
 
  觉古觉今亦能觉世,照前照后更可照人。
  ——觉照和尚禅房门联
 
  义结桃国,笑天下同胞不睦;
  忠扶汉鼎,耻人间食禄偷生。
  ——关羽像前柱联  蔡夔龙书
 
  东下扁舟为驾鹤,西来一老信犹龙。
  ——麻城余祖茅书
 
  巍巍然古寺阅千年丈六活佛化身花涌红莲香满座,
  赫赫乎名山第一个两三游人散步酒浮绿蚁话前朝。
  ——清泉寺正殿佛前对联   邑人郭寿松题
 
  浑入蒲团数十年,
  万山寻遍到清泉,
  如今佛体非行脚,
  半悟如来半悟禅。
  还欣老衲存遗像,
  无复笼纱问旧时,
  且喜寺僧都有志,
  空拳强欲大门楣。
  ——赠复修清泉寺主持僧腾焕
 
  借问清茶怀陆子,每于洗墨学羲之。
  ——客厅联
 
馆藏《蕲水县志》概表
志 名 编纂时间 卷数 藏书单位  主修人/姓名 职务存缺  
明·蕲水县志 正统14年(1450) 4  胡  奎 知县 缺 
明·蕲水县志 弘治18年(1506) 6  程  昌 知县 缺 
明·蕲水县志 嘉靖元年(1522) 1    缺 
明·蕲水县志 嘉靖26年(1548) 4 县博物馆 萧  璞 教谕 全存 
明·蕲水县志 万历元年(1573) 16  阎士选 知县 缺 
清·蕲水县志 顺治14年(1658) 26 县博物馆 刘  佑 知县 残存艺文4本 
清·蕲水县志 康熙23年(1685) 30 县志办 李振宗 知县 残存10本 
清·蕲水县志 乾隆23年(1759) 26 故宫图书馆县博物馆 邵应龙 知县 县博物馆残存三卷 
清·蕲水县志 乾隆59年(1795) 20 县志办 高  举 苏扎哈 知县 知县 全存 
清·蕲水县志 咸丰(1851) 不清 故  宫   缺 
清·蕲水县志 光绪6年(1881) 24 县博物馆 多  祺 知县 全存 
明·黄州府志 弘治13年(1501) 10 县博物馆 卢希哲 知府 残存 
清·黄州府志 光绪10年(1885) 40 县志办 英  启 知府 全存 
清·黄州府志拾遗 宣统2年(1911) 6 县博物馆 沈致坚  全存 
湖北省实业志 民国9年(1920) 6 县博物馆 魏宗莲 实业 厅长 残存4卷(农桑、工业、商务、矿政) 
湖北省通志 民国10年(1021) 172 县博物馆   残存三本(杂记人物) 
张文襄公治鄂记 民国36年(1947) 1 县博物馆 张继煦  全存 

栏目

24小时人气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