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走近楷模蕲春汪金权:清贫之中内心富足(组图)
回帖:

  【对话】



让学生踩着肩膀远眺



  记者:您当初放弃了全国名校,自愿来到贫困山乡,一呆23年,有没有后悔过?



  汪金权:我不后悔。23年中我曾经面临家庭、经济等多方面的困难,也曾受到来自外面的高薪和大城市学校的诱惑,目睹一些老师跳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得更好,说实话,没有彷徨、怀疑和动摇不真实。但最后我想明白了我到底追求什么。我属于大山,我是大山的儿子。23年的守望,其实并非刻意追求,而是一个自然的延续。当我选择回到山区时,是本能的回报的感情;离不开这里的孩子们,是一种生活方式;去帮助他们,是一种本能的举动。慢慢地,这种本能形成一种习惯,发展为常态,我沿着这条轨道自然地走下去,觉得这样很好。



  记者:您当年的大学同学如今有人走上领导岗位,有人过着富裕的生活,而您仍然守在三尺讲台,甘守清贫,有没有心理落差?



  汪金权:没有。我从来不和别人比这些。“五一”那天,有的同事告诉我,你的校友开“大奔”轿车啊。我告诉他,我不知道什么“大奔”、“小奔”,我只知道又有多少学生出了什么样的成绩,有什么样的进步。如果说有“名”,我得过“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是教师界的最高荣誉,已经足够了。如果说有“利”,纵有高楼大厦,我只睡六尺床;纵有山珍海味,我吃青菜豆腐一样香。



  记者:很多人认为,您能力有限,为什么您还将大部分工资资助学生?您觉得学生对您的回报是什么?



  汪金权:有一点能力就要帮。虽然我不富有,不能给孩子们更多的资助,但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我一直铭记祖母的一句话,有两种人,一种人手心向上,一种人手心向下。手心向上的人,他的人生原则是索取:“给我”;手心向下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给予:“我给”。我愿意做后一种人。给予他人,哪怕很微薄,远比索取快乐。



  学生最好的回报,就是好好学习,成人、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可以超过我,把梦想向远方延伸。说老师是蜡烛、是春蚕,都太拔高了,更确切地说,老师就是人梯,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下一楼›:真的谢谢了!
‹上一楼

“对家人我满怀愧疚”



  在我最困难时,妻子没 ..

查看全部回帖(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