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典型的三无影片:无名导、无明星、无特技。可是,如果一部电影能让你笑到把手拍疼、笑到流出眼泪,有没有明星还真的那么重要?如果一部电影能实实在在地讲好一个故事,有没有眼花缭乱的特技还真的那么重要?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极具幽默风格的台词功不可没。“我顶你个肺”、“别摸我(BMW)”等经典台词,成为这一年的流行用语。导演宁浩聪明地将草根文化贯彻到底,并以幽默为幌子巧妙调侃了时下社会的弊端。就像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评价《疯狂的石头》时所说的那样,“终于看到有人在老实地用智慧做电影了。”
“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中国式大片儿病态尽透
与“我顶你个肺”一样,从《夜宴》里葛优饰演的皇帝口中说出的“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同样有让人在电影院里爆笑的功能。
2006年,第五代导演仍然“大片”着: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大制作”、“大场面”、“奢靡”、“华丽”无不是这些大片的关键词。
从《英雄》开始,“古装武侠”就似乎成了纠缠中国式大片的情结,从张艺谋到陈凯歌,到冯小刚。结果没有一部古装武侠片获得大家的认可。究其原因,无非是重形式轻内容,追求华丽的画面却讲不好一个简单的故事,漏洞百出,观众笑场。
不过,看起来,“赚钱”就是硬道理,尽管观众一次次抱怨“上当受骗”,可每次还是会被蛊惑,这也促使资本疯狂流入大片。今年超过千万美元投入的大片已达到8部,而获得这些投资的导演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外,几乎难有新锐导演可以分得一杯羹。最后结果是资本决定电影,不是观众选择电影。难怪有评论说,大片儿在中国是一个贵族俱乐部的游戏。它不再是普通的中国电影,也不代表中国电影,它是只有贵族才能玩的一个有钱人的游戏。然而,台词搞笑、情节空洞的中国式大片当道,是否利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
“饿滴神啊”——情景喜剧成赢家
“饿滴神啊”这句陕西话,是2006年红极一时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老板娘佟湘玉表达惊讶时常说的口头禅。这一年,这句话“遍地开花”,在博客上、论坛里泛滥成灾,其功能等同于“啊”。它像一个暗号,让人看到这句话,自然就想起那个抠门、泼辣的万人迷佟掌柜,发出会心一笑。
《武林外传》绝对是2006年上半年最风光无限的作品。央视索福瑞收视报告称,该剧开播第一天收视率只有1.95%,第二天迅速攀升到4.26%,轻松赶超了去年的大戏《京华烟云》,第一周末到达9.49%,与去年收视冠军《亮剑》的10.3%差一丁点儿。一整年里,不同频道多次重播,收视率依然稳固。“死忠”的沙发土豆们数量不断膨胀。
颠覆了武侠剧,颠覆了情景剧,颠覆了喜剧,作为网络写作高手,该剧编剧宁财神的台词功夫让这部戏中的不少对话成为经典,比如李大嘴他娘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呢!”李大嘴:“那是您口重!”李大嘴他娘:“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李大嘴:“那是我懒得动!”再比如老白说:“去,整本《挪威的森林》来看看。”秀才:“拜托,这是什么年代,哪有那么小资的书看。”
其实,走轻松搞笑路线的情景剧,2006年也不单是《武林外传》一家,比如眼下正在热播的《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郭德纲加盟的《小房东》、宋丹丹主演的《家有儿女》……在古装戏陷入正说还是戏说的批评声中,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严重缺位的情形下,还能凑合起到“挠你痒痒”功能的情景喜剧,在今年侥幸做了回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