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60阅读
  • 0回复

老哥俩养鸡――蕲春一对老兵艰苦创业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3-29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余立鹏、王轶男)经过刘河大桥,沿着蕲河西岸前行,翻过几道山梁,位于蕲春中部重镇――刘河镇河西上村的“八一养鸡场”就呈现在眼前。
  两栋由篱笆、树桩围起来的鸡舍,饲养了4万余只蛋鸡。这个由一对早年回乡的退伍军人办起来的养鸡场,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乡里乡亲来参观、学习,面对种种好奇的提问,龚利民、龚太阳哥俩都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仔细地介绍。
  看到他们的今天成功,人们不禁要问:一对年近六旬且衣食无忧的老人,完全可以在家享享清福,是什么动机促使他们迈出创业的步伐?

(一)

  “1970年和1972年,我哥俩在就分别参军,1978年退伍回乡,我一直在家里务农,弟弟龚太阳在村里当过多年的村干部。前几年,农村富余劳力都外出打工,我们也跟着乡亲们一起外出闯荡,每年一个人也能挣到万把块钱!”哥哥龚利民一边干活一边说。
  与养鸡结缘,是从帮人家打工开始的。2006年,兄弟俩在福建打工期间,碰到一位养鸡的老板到处找人做事,尽管开出的条件比较苛刻,但是想到自己这把年纪,找件事情不容易,老哥俩还是爽快地应承下来。“外面的老板蛮小气,每天干活很脏很累不说,一个月只给1200元工资,生活上只提供煤气和电,油盐柴菜米都得自己掏!” 在福建打工的苦日子,弟弟龚太阳记忆犹新。
  近半年的养鸡场打工生涯,从鸡苗的防疫到每天饲料的投放,兄弟俩都牢记如心。 “养鸡这个事情关键是防疫,只要这个关口把好了,赚钱还是有希望的,与其在这里给人家打工,不如回去我们自己干!”闲暇之余,一个创业的念头由萌发逐渐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冲动。
  2007年春节过后,带着这股冲动的想法,兄弟俩踏上回乡的旅程,期待能够在自己家里也能创造一番事业。哥俩回家与家人刚刚谈起这个设想,却遭到亲人们一致反对,一年才回一次家的那种喜悦顿时灰飞烟灭。
  “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何止是反对,完全是在制止。我老伴骂我得了神经病,说就是不出去打工,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搞个么鸡场,我种2亩田多快活,干么事要着这个急哦?”“都说活口难养,周围的乡亲听说我要养鸡,而且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也都劝我要冷静!”刚创业的那段日子,兄弟俩始终在痛苦中抉择。
  是干?还是放弃?当过兵的老哥俩也举棋不定。听说他们要回村里办养鸡场,村支部书记龚炎生马上找到兄弟俩,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们的想法:“农村太需要这样的带头人了,养鸡尽管风险大,但也是一条致富的门道!当时我让他们在全村范围内挑选场地,所有费用全免!”
  办养鸡场需要选择人流量少的偏僻位置,兄弟俩在村里看来看去,最终决定在一片山顶上平整出一块场地兴建鸡舍。村里租来一台挖掘机,半天时间就开辟出500平米左右的场地和一条上山的道路。想到自己都曾当过兵,龚利民、龚太阳哥俩决定把养鸡场起名为“八一养鸡场”。

(二)

  万事开头难,兄弟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创业历程这么艰难。
  “当时我们就想,小打小闹根本赚不到钱,要养鸡的话,规模起码要达到2万只以上。当时最头疼的是资金问题,我们找信用社和银行贷款,借遍了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听说是要办养鸡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有些人尽管表面上答应借钱我,但上门去找的时候,他又不借了!”场地平整以后的那半年时间,让这对老哥俩备受煎熬。
  天天想着如何才能借到钱,经不住老哥俩的频繁上门,一些平时关系好的乡亲都向他们伸出援手,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行的小额信用贷款也帮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2007年夏天,老哥俩凑齐了数十万元资金,搭建起立体式的鸡舍,在村里的支持下,开掘了2口水井,从2公里远的地方接上了电源,采购回第一批2万只蛋鸡,用赊欠的办法弄回了养鸡的饲料,“八一养鸡场”有模有样地开办了起来……
  “养鸡不仅是个辛苦活,更是个细致的活儿。夏天天气炎热,人也得在这场地里守着。冬天刮风下雨,也必须在这守着。夏天天热,兄弟俩砍茅草铺在鸡舍上隔热,如果没有这样的创业精神,这个鸡场也不可能成功!”刘河镇河西上村支部书记龚炎生介绍说。
  今年2月,蕲春连续遇到连绵多雨的天气,也让这对老哥俩着急了一把。第一轮蛋鸡变卖了以后,他们又从外地采购回4万只蛋鸡,因为多雨路滑,运输不便,担心蛋鸡会在运输途中感冒,兄弟俩委托临近的浠水县一养殖户帮他们寄养这批蛋鸡,以每斤7元钱的价格回收。
  “光这一笔,就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是回过头一想,如果鸡病了,治疗的成本还远远不止这些!”今年初,已经见到效益的龚利民、龚太阳哥俩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八一养鸡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运转后,兄弟俩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决心,挖到了自己老来创业的第一桶金,也逐步归还了当初的借款,就连当初反对他们养鸡的家人也开始支持他们的事业。
  “我老伴过去是极力反对,现在每天提个篮子上街卖鸡蛋,有空就来鸡场帮忙照看这些蛋鸡!没有钱的时候,儿女们也是把自己挣来的钱给我们周转。刘河镇、县科协、科技局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技术指导和项目资金扶持。去年,全县的种养大户还来我们这里参观!”看到养鸡场一天比一天好,龚利民笑着说。

(三)

  “八一养鸡场”内,有很多含有科技元素的设备。在传统的养鸡场中,每天打扫场地卫生,就是一个比较耗费力气的工作。兄弟俩把在福建打工时看到的一些设备用到自己的场地内。建场之初就开挖了几条壕沟,花了2000余元,安置了自动清洁循环板,每天只用5分钟时间,就可以把场地清扫完毕,清理出来的鸡粪还以每袋6元钱的价格卖给了养鱼户。
  “我们这个地方民风淳朴,治安环境非常好,鸡场办起来也快有3年时间,连一根竹子都没有人拿。”谈到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琐事,兄弟俩憨厚地说。
  产出的鸡蛋除了自己卖少量的外,大部分都是靠鸡蛋贩子上门收购,怎样让自己的蛋鸡场创造出更多的效益,老哥俩也在动脑筋。今年春节,弟弟龚太阳专程到江西南昌考察了鸡蛋销售市场,他发现城市的市民非常喜欢小鸡蛋,6枚包装的鸡蛋能够卖到7元多钱,平均每只鸡蛋能卖到1元钱以上,这个信息让哥俩高兴不已。
  面对外面的大好市场,老哥俩决定申请自己的商标,设计出“八一养鸡场”的包装盒,而后采取分级包装的方式,把鸡蛋卖到周边的南昌、黄石等地。“平均每只鸡每年可以生产280个蛋,每个蛋最少可以赚一角钱。蛋鸡500天轮换一次,一只鸡也可以卖15-16元。”曾经当过村长的龚太阳精明地算效益帐。
  近两年,刘河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当地的村民向老哥俩学习,全镇范围内全民创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类似于龚利民、龚太阳哥俩的创业者在该镇已经有近千人,刘河金鸡山工业集中区内,回乡创办的规模企业已经达到5家。
  “今年的蛋鸡市场比去年好。尽管现在饲料涨价太厉害,明年这个时候,可以把投入的几十万本钱全部搞回来!”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