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62阅读
  • 0回复

尊敬、抗争和科学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地人
 

发帖
2373
铜币
25189
威望
67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09
  编者按
  《尊敬、抗争和科学发展》一文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用大量的历史事实,阐述人类在遵循规律改造自然、推进科学发展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读后使人很受教育和启发。本报今日予以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去年“5·12”汶川的惨烈大地震,转瞬间夺走8万人的生命,50万平方公里内城乡被摧毁,房塌崖裂,命线断绝。全国民众强忍伤痛,万众一心投入生死大救援。十万大军顷刻赴难,急治400万伤员,安置千万灾民,防止次灾。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筹划和组织重建、改造、恢复命线设施和社会生活,仅一年之内就取得瞩目成就。这是人类与大自然恶行抗争的伟大胜利。
  大自然是生命之母,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不管生命之源来自何处,地球是太阳系唯一能支持生命的行星,人类的唯一家园。我们的每个细胞,每一滴血都是地球的产物。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在发展中呵护地球,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科学理性的呼唤,今人对后人的圣责。
  去春的冰灾和汶川大地震提示我们,大自然并非尽善至美,不总是温雅慈祥仁爱,有时也会乖戾狂暴和残酷无情。远古以来,火山、地震、海啸、飓风,水旱寒疫年年发生。
  诸自然灾害中,地震为首祸。从公元前70年到1980年中国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152次,死万人以上者25次,10万人以上的有6次。元朝至元26年(1290)9月27日内蒙宁城6.8级地震,死亡10万人。元朝大德7年(1303)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8级地震,瞬间夺去47万8500人的生命。明嘉靖35年(1556)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83万人。清乾隆51年(1786)6月1日四川泸定7.5级地震,死亡10万人。民国10年(1921)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万4117人。1976年7月28日唐山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过去2000年中全球造成千人以上死亡的地震有325次。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埋葬了庞贝等3座城市。1864、1876、1970、2004年印度洋、孟加拉湾地震或火山引发的海啸,每次导致20万~30万人死亡。
  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有充分证据,从5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到最近的新生代至少发生过4次长达数千万年之久的冰期,每次地球几乎都冻成了冰球,80%以上的生物被冻死饿死,多数物种被赶尽杀绝。6500万年前中生代末的那场大惨案中,统治地球长达1.5亿年的恐龙全部消失,体重大于25kg的食草动物全部死光,3000多个属的生物灭绝。这场灾难可能不是地球本身的孽,地球的生态系统是被某小行星撞翻的。
  人类祖先500万年前才来到大地上,未及经历上述灭顶之灾,但也一直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生存下来,进化成今天的现代人类。新生代地层显示,200万年前到新石器时代又发生了5次冰期,每次持续约10万年。最后一次是玉木冰期,中名叫大理冰期,发生于11万到1万年前,北欧、北美、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终年冰雪,北欧冰盖厚达1500m以上。那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30m,渤海可徒步而过。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中亚的尼安德特人在这场灾难中全部灭绝。地球屡屡虐杀以至灭绝自己的孩子,细节虽难质证,地质学已有大量地证物证,是确凿可信的。
  过去4000多年中国的史录表明,尧舜以降,水旱灾不断。尧时(公元前2070年代)“大江南北,洪水滔天,浩然环山”。禹治水22年始定九州(史记·夏本纪)。据水利部统计,从西汉初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过大水灾1029次,大旱灾1056次。洪水所至,人畜浮尸蔽江,草木荡尽。大旱时卖儿卖女,父子相食,饿殍遍野。仅20世纪前50年大的旱涝灾害就有70多次,平均每年1.5次,张家诚、李文范主编的《地学基本数据手册》中有详列。遂摘数案,以证大自然的间或暴戾。
  光绪29年(1903)广西玉林大旱,民大饥,卖儿女至广东数万。光绪32年(1906),湖南长沙一带,大雨连降4月,汪洋数百里,受灾40万人,淹死3万~4万。民国6年(1917)7月,河北、天津连遭两次台风袭击,淹没村镇19247个,灾民629万。民国17~19年(1928~1930)陕西三年未雨,全省940万人口中饿死250万,出逃90万,卖出省妇女30万;同年河南新蔡大水灾,淹死15万。民国20年(1931)6月,湖南大雨兼旬,淹毙5万人;同年四川大水,陕西汉水大涨。湖北汉口36县水灾,江汉官坝民堤塌溢者十之八九,淹毙人数不可胜计。民国24年(1935)湖北宜城、钟祥、蕲春淫雨山洪,淹死9.6万人;湖南益阳、常德淫雨两月,湘资沅澧四水并涨,淹死37532人,受灾410万人。民国32年(1943)广东普宁大旱,仅莲花峰下红沙窟一处收埋饿殍11000余具。民国35年(1946)湖南衡阳大饥,饿毙18410人,等等。
  我们昵称黄河为母亲河,她养育了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文明,其惠无尽,其恩无穷。然而暴虐起来也慈心荡然。史书有记录的决口大灾1590次,每及数省,浮尸蔽流,禾草如洗。仅20世纪上半叶就决口8次。最后一次是1938年,国军为阻日寇炸决花园口,淹3省44县,受灾1250万人,淹死89万。
  古人尊崇天地至极端,“乐天知命而不忧”(易·系词上),“天地无私,所藏无尽”,“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至今仍有人认为“宇宙为我而存在”。谙史者则悟知“天无清(情)而恐裂,地无宁将恐发”(老子·河上公)。数千年灾荒不断,靠天吃饭终没饭吃,历代人民为不测风云鸣冤泣诉。频繁遭灾的波斯人谑称“大地是谋害过客的黑店老板”。现在已很少有人相信卢梭的自然主义。据对幸运欧洲的短暂观察,他说大自然尽善至美,经人手一动就会堕落。近代史的教训正相反。如果“敬天之怒,无敢驰驱”,敬畏得什么都不敢动,维持现状,连生存也难,那是民族衰微,国家灭亡的死路。
  人类自古至今都是在与天灾抗争中生存下来的。石器时代开始变革改造自然。50万年前的北京古人存用火种,钻木取火,是对自然的一大变革。炎黄肇造,禹定九州,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是改造自然的“文明大跃进”。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文明和今日的信息社会靠的都是抗争、变革和改造自然这个法宝。认识和改造世界一直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宗旨和谕训。抗震防灾、江堤河防、水利灌溉、南水北调、高峡平湖、植树造林、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等是改造,冶石成钢,炼油成裘,拉燧成芯是变革创新,至于运河隧道、高铁巨轮、卫星飞船、登月探火那简直就是“征服”了。科学技术尚在改造着人类自己。基因治疗,器官移植,计划生育,试管婴儿,疫苗注射等皆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就是依靠科技去认识、改造和变革世界的过程。
  “人定胜天”原出自春秋楚王孙申包胥对吴攻楚(前506年)的感叹:“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史记·伍子胥传)。南宋诗人刘过在《襄阳歌》中狂放成“人定胜天”,后被引用成鼓干劲的口号,其情可喻。但作为科学命题,它属于唯心主义悖论,易导致社会政策的夸饰。人类的知识和能力对太阳系这个“小天”也是很有限的,更遑论银河系这个“大天”。我们无力去影响太阳的行为,改变地球轨道姿态,为“人之恶寒而辍冬”,或者控制大气环流和台风,阻止地震、火山、海啸的爆发。我们能够和应该做的是抗争,尽早发现灾源,认识规律,采取措施,抵御灾害和灾后救助等。现代科学技术是预报灾害和减灾救灾的法宝。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不能放弃抗争的武器。原生自然环境并不都好,不少是坏的。江河泛滥,干旱缺水,土壤贫瘠,淡水含毒或缺碘,资源短缺,气候和地质灾害频发,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科学技术和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加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美化环境,防止人为破坏,这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当代人对未来的责任。轻弃科学理性是倒退,绝无出路,我们已不可能回到“地大物博”时代。惮言改造是流言的误导,科学地改造更可持续,使环境变得更好。千年载誉的都江堰,百年繁荣的苏、巴运河就是铁证。世上难有百利而无一弊的至善工程。提高科技水平,认真论证,杜绝浮躁,权衡利弊,兴长避短,优化方案,创新设计,科学发展之精粹也。
  鲁迅曾说过,“我们目下当务之急,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今是古,是人是鬼,”《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全都踏倒它。”
  20世纪中国人争得了生存空间,温饱既决,发展遂成第一要务。今执科学发展,实夙愿之升华,时代的诰命,理性之睿达,新征程中的指路明灯。
  (原载2009年5月24日《科技日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