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84阅读
  • 0回复

“贫困生”就业“路线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命运天空
 

发帖
2377
铜币
26143
威望
56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新华网武汉6月23日电:“贫困生”就业“路线图”

    皮曙初、邓志伟

    又到暑期,众多大学毕业生还奔波在校园与社会间,找寻工作岗位。他们中,有一个群体——没有求职正装、缺少应聘报名费,承受着更大的找工作压力……

  陈振坚:知识改变命运

  陈振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应届毕业生。他的家庭人口较多,兄妹五人,还有一个收养的妹妹。陈振坚的家在广东省汕尾市东海镇,他说,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生活,母亲卖饺子,有一天凌晨他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母亲手里拿着饺子站着睡着了,那一刻,他“突然”知道了父母的艰辛,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2005年,他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过助学贷款和打工姐姐的资助维持大学生活。

    上大学后,为减轻家庭负担,他卖过手机卡、做过家教。大二时,他忽然明白,不能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浪费学习时间,不再出去“兼职”,而是边学习边写作,投稿挣点稿费,三年级时,他出版了一本书《远去的晓南湖》。

    作为家里的希望,陈振坚学习很刻苦,“无一时不学;无一地不学”成为他的座右铭。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最终他得偿所愿,考上了深圳市的公务员。

    但不是每个“贫困生”都像陈振坚这样幸运。

  小盘:找工作很难

    小盘,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应届毕业生。

    2009年6月10日晚7时多,在宿舍里,这位个头不高的文静姑娘谈起找工作的事情十分无奈,“我现在要求不高,只要先有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了,即使工作不对口、工资低。父母供我读大学很不容易,弟弟妹妹上学要花钱,我已经大学毕业,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小盘说,更重要的是,她还有18000元的助学贷款要还。

    2008年10月小盘就开始找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要求高一些,没有意识到找工作难,希望专业对口,但是后来在面试过程中,各种条件限制,身高、长相、工作经验等都来了,找了好多个单位都没有回应。”

    于是,小盘回到广西柳州,希望进家乡附近的企业,但是当地的企业倾向招在当地上学的学生。她又想到去支教,做三年老师,可以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为以后寻找别的工作打个基础,但是这个愿望也未能实现。“现在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希望能有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不给家里增添负担就行。

    孙志强:缺钱使我失去一些机会

    孙志强比小盘幸运,已经与广州一家连锁酒店签约,但回味自己求职遭遇,他仍有几分辛酸。

    因为家境贫困,孙志强从大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像高中一样每天看书学习,除了上课,一般周末也在图书馆或教室度过。大三的时候,他报考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他说:“报考这所大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如果考上了可以公费,而且学校每月给300至500元补助。”复试时,一进考场,面试老师就说他的穿着不正式。最终他没考上研究生。他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面试之前没有专门买衣服,那天我穿的蓝色长袖上衣和牛仔裤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进入5月,为了尽快找到工作,不再成为“家里负担”,他开始在网上大量投简历,从行政管理到保安,从新疆到海南……期间他想过报考公务员,好几个省的公务员招考信息出来后,他都想报名参加,但是必须到现场去报名,但来回的车费、吃喝等对他来说都是问题,最后不得不放弃。最让他耿耿于怀的还是那次考研,在复试的时候,为了节省100元住宿费,当天就从南京返回武汉。

    “因为经济原因,很多机会我们更难把握”。

    大学毕业生们为了在竞争中占“先机”,许多人不惜花重金包装,简历、形象包装(穿着、发型等)等等,都需要钱。这对经济富裕的家庭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家境贫赛的学子来说,是个“难题”,一些“贫困生”因此“坐失良机”。

  “贫困生”:通过努力实现理想

    “我们找工作都找的没脾气了,工资不谈,待遇不讲,只求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找不到,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们连专业对口都不要求了。”来自湖北工业学院的张雅娜对记者说。

    6月初,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操场上,湖北省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一天就有5万多学生进场求职,很多人赶来投简历。

    徐颖来自湖北省蕲春县,学会计专业。她说在他们班里有三十多人,他们这些来自农村,家境不好又没有“关系”的,要想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太难太难了。

    “单靠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果有关系的话就容易些。”来自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的小邱说。

    陈振坚说:“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对就业制度的破坏,是缺少监督机制造成的。”但他说,“别人靠关系能够找到工作,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既使现在没有找到,但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总会有一个适合我们的地方发挥我们的才智。”

    中南民族大学的韩卫宁是陕西人,住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高中时,他就有新疆打工的经历,在新疆打一天工可挣50块钱,他打了一个多月的工基本上把学费挣到了。

    进大学时,他就有明确目标:毕业后不考研,就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而找工作的目标也很明确,不进国企,不进外企,就进民企——有发展潜力的民企。毕业之际,他对比自身的优缺点,决定放弃考公务员,专心找工作。很快他与北京一家民营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他说:“不靠关系不靠家境,就靠自己坚定的信念,我相信我们都能成。”

    近来,有关部门和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其中包括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政策,这给了“贫困生”信心。

    希望他们通过努力,最终实现理想,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新华社专稿)

(编辑:彭湘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