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19阅读
  • 0回复

武汉钢老板:一群“隐形富豪”的悲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54
铜币
23247
威望
17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8

    长江商报消息 因洋务领袖张之洞而起,因九省通衢之地利而达,武汉这块土地上活跃着大小两千多名钢老板,规模之大在国内位居前列。

    与山西煤老板入则豪华酒店,出则悍马随行不同,武汉钢老板们显得低调而沉默,尽管不少身价过千万甚至上亿——湖北联谊老板高宏震曾以年销售额数十亿元,于2007年被胡润富豪榜悄然盯上。

    这是一群被忽略的“隐形富豪”。他们集聚在武汉丹水池六六一和琴台交易市场,这是武汉钢铁交易最大的两个市场,前者位于武汉北大门,与武钢隔江相望,后者位于原汉阳钢厂内。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他们推上起落“过山车”,他们的命运开始被聚焦,被放大。这场危机冲击波还在继续,没有先知能预测终点在哪。在堪比战场的钢铁生态圈,这群钢老板是在坚守还是已然离开?

    近日,本报记者对这一少被关注的群体进行了深入调查。

  上涨:假相还是真相?

    连续三天,武汉这个火炉,气温超过35度。

    6月24日,中午12时,丹水池六六一钢铁交易市场门前,几辆进出的大货车几乎堵住了整个路口,工人们一边用湿透的衣袖擦去额上大汗,一边像交警一样指挥着货车开往自家老板的仓库,还不时扯大嗓门喊道:“这鬼天气,真热死人。”

    高温下,钢铁市场一片繁忙,一扫春节前门庭冷清之状。五月中旬以来,不断上涨的钢价给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商户陈党民在办公室吹着空调,面前的电脑上一局象棋结束,他点开股票账户,指着飘绿的个股说:“又跌了,这波行情走不了多远。”

    这波行情不仅仅指股市,还有钢铁市场。

    2007年,钢价与股价一路上扬,最高涨到6000多元一吨,创历史新高。到了去年下半年,像股市的孪生兄弟一样,钢价一泻千里,跌幅过半,几乎把所有钢老板打懵了,亏损数百万元的比比皆是。

    如果说前两年的行情带给老陈的是亏损,今年则更多的是不确定性。

    “半年之内,钢价忽涨忽跌,变数让人看不清方向。”春节后,钢材价格在经历月余上涨后,立即转入持续2个月之久的下跌,5月份之后又开始上涨,持续至今。

    这样反复波动,让他对未来市场走势并不看好,同时还带有担忧。

    “也许,这一轮的上扬还是昙花一现。”他说。

    事实上,价格上扬和市场一片忙碌,并不能掩盖绝大多数老板的亏损现状和内心的困惑。

    定价权:代理商之痛

    如果说大行情是钢老板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那么与钢厂博弈,代理商永远处于下风,则是他们的生存之痛。

    圈里人都说,陈党民是丹水池市场的一位大户。老陈从事钢铁生意20年,代理多家大型钢厂的产品,资产在千万元以上。去年钢价大跌时,他的年亏损在百万元以上。

    “生意不好做,放弃了两家民营钢厂的代理权。”在这个圈子里,有人形象地把代理商与钢厂的关系,比喻为孙悟空与如来佛,无论咋翻,也翻不出如来佛手掌心。

    陈党民用自身案例,剖析了代理商如何在与钢厂的博弈中吃闷亏。

    行情好时,钢厂根据市场价定价。如某种型材市场价是3300元/吨,某钢厂会定价3200多元/吨。但从厂里运到武汉,每吨路费就需要160元,算上钢厂每吨50元补贴,货物到汉,代理商实际上每吨亏损了几十元。

    “没办法,我们只有囤货,等市场价超过了成本再甩手卖出。”老陈把这种现场比作钢厂领着市场涨。2007年-2008年上半年,钢价疯长,代理商赚小钱,钢厂赚大头。

    但是一旦钢价下跌,钢厂就变换玩法,不再以市场价为标准。去年,钢厂高价采购了原材料,定的出厂价比市场价高出许多。

    以某种板材为例,市场价为4000元/吨,出厂价竟是4100元/吨。待几天后货送到时,钢价已跌到3500元/吨,其中亏损全部由代理商自担。最严重时,出厂价与市场价竟相差达到了2000元/吨,这意味着代理商买一千吨货,就要亏损200万元。

    离老陈公司不远,另一商户老姜痛斥民营钢厂不保护代理商,差价补贴仅为亏损一个零头。“现在,代理商每天与钢厂吵架要补贴,多家代理商隔三差五就联合起来,集体到厂家去‘闹’。”

    昔日,代理商与厂家“称兄道弟”,如今则是被赤裸裸地争吵与责难取而代之。

  “生意不好,儿媳都要跑”

    如果说钢厂定价是代理商亏损的关键因素,代理商过高的心理期望也是杀手之一。

    去年,建材最高价达到近6000元/吨,到今年春节前跌了近半,一度到了3200元/吨。“大跌之后必大涨,我们判断春节后价格肯定会有一波行情。”在建材市场摸爬滚打了20年的刘才广回忆,半年前他和圈内不少朋友喝茶聊天,商讨囤货还是不囤。

    “抄底”是大伙最后的一致决定。果然,春节后建材迎来了一个多月的上调,涨幅达到300元/吨,“看是看对了,但万万没想到市场没有量,干涨,有价无市。”短暂窃喜之后,刘才广很快陷入了郁闷中。

    与他有同样心情的还有商户黄平(化名),他一口气在底价买了4000吨钢材,本以为可以转手赚个120万元,没想到一个多月销售量不足千吨,“没有交易,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黄平时刻盯着国家政策。他曾经设想,国家4万亿投资会有大批工程上马,建筑用钢需求会加大,钢材应该很好卖,没想到,行情与他的设想截然相反。

    进入四月梅雨季节,钢价转入下跌空间,黄平更急了,为了套现不得不低价卖出。这样一折腾,他反倒亏了数十万元。

    去年被媒体报道亏损数百万元的老张,今年又因囤货惨遭亏损,更让他揪心的是“后院起了火”。原来,因生意亏损,他原承诺给儿子买的宝马变成了雪铁龙,这下儿子女朋友不高兴了,说老张家吹牛皮,还一度要闹着分手。

    “这个圈子的人很现实,娶媳妇、嫁女儿都把对方家境看的蛮重要。”一代理商如是评价。

    武汉本土一家钢铁交易网站的数据显示,今年90%的钢铁老板都因囤货亏损,若用车来计算,千辆宝马在半年内蒸发了。有人给武汉另一个钢铁市场——琴台市场算了笔账,如果按10万吨库存算,价格一涨一跌之间,市场亏损了6亿元。

    抢客户:“帮派”在争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两个武汉钢铁市场,也是“帮派”林立。

    老家在蕲春的小林(化名),进入丹水池六六一钢铁市场5年多,生意颇有起色,被邀请加入黄冈蕲春商会。

    “在某种程度上,商会就是帮派。”他说,在武汉钢铁界,蕲春老板有数百人,势力颇大。平日里,商会主要给成员们传达钢材信息、市场行情,必要时共同筹措资金应对难关,“更重要的是,在竞争中与对手抢占客户资源。”

    他说的对手,就是本市场内其它商会。据记者掌握的材料,活跃在这个圈子里的,除黄冈、蕲春商会外,还有孝感商会、黄陂商会,以及武汉本土商会。商会成员包括代理商、经销商,资本雄厚者担任商会会长、副会长等要职。

    在一年多的市场低迷期,客户资源显得尤其珍贵。为了抢客户,商户开始了贴身肉搏战。小林举例,有一次,他们的一客户来购买型材,当时市场价是3500元/吨,而旁边另一家商会会员得知后,立即每吨降价20元,试图抢走客户。

    “类似事情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一位钢老板说,有时为争抢大客户还大打出手。在琴台市场,曾一度还发生过商会聘请社会不法分子打压对手的事。

    武汉意达钢材信息网一钢铁分析师表示,武汉钢老板应该向上海学习“团结”,不要相互厮杀,反而损伤自己。在上海钢铁交易市场,老板们价格意识很强,很少恶性竞争,尤其是在价格下滑时,更是统一联盟一致对外,共保自身利益。

    生存、投机与赌局并存

    莎士比亚说,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市场上从不缺乏智者和勇者,即使在钢铁形势如此低迷之际,也有人赚了钱。

    赚钱的并不是身价数千万的大代理商,而是游走于各代理商之间的“小商小贩”。他们资金不多,都只有一两百万元。行情好时,他们资金少,难与大代理商抗衡,赚的少。而这次,他们利用船小好掉头的机遇,赚得更多。

    一位姓张的老板这样描述,春节前,他用150万元在建材最底部(3200元/吨)购买了400多吨货,不出半个月,价格上涨了100多元,他由于量小,很快倒手,赚了7万元。正是这样不断倒差价,今年四个多月,他利用钢价波动空隙,买进卖出,赚了40多万元。

    “这样的人不多,但在市场里过的最舒服,我们都佩服。”琴台市场最大的经销商之一——武矿钢铁(武汉)有限公司建材销售经理阮航评价,“说他聪明也好,投机也罢,现在赚到钱就是能者。”

    能者不易,勇者更难得。

    在这个圈子,勇者也被称为“赌局者”。按刘才广的话说,是拿身家性命去赌。

  ◆出路

    出局、留下,还是其它……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狄更斯的名言,此时用在这群钢老板身上,尤为恰当。

    三年时间,行情反复,亏损成主题。这让很多老板脸上写满了困惑和失望。

    挫折心态也在悄然变化。“我现在每天工作一小时,其它时间都消遣。”陈党民自认为心态不好,不看好后期走势,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找到新投资门路,立马结束钢铁生涯。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只能放松 “等待”。

    刘才广也如此,40多岁的他,打拼了20年,现在方知如何生活。业务量少了,应酬少了,他每周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去健身,还与另一位钢铁老板一起上了高校培训班。

    如果说这种心态,是留守市场的一种无奈,而另一波人则选择了悄然转型。

    一位汤姓老板,去年离开了武汉,回河南做起了煤生意。六六一钢铁市场几个钢铁老板,筹集资金数千万元,成立了投资公司,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向了其他行业。

    “如果能立马找到很好投资门道,我相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离开。”一业内人士说,很多人认为这波行情是钢铁市场最糟糕的时期,亚洲金融危机,市场低迷了四年多,而这次是世界金融危机,出口受阻,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下游主业房地产市场又萎靡不振,一时间难以看到希望,心怀出局者很多。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期。

    国内名气很大的钢铁经销商——上海卫良就充满信心,“越是低迷,越会加速洗牌,湖北本土很多代理商被洗走后,全国各地经销商会加快进军步伐,整合市场。”该公司一位项目责任人说,他们已经在琴台市场找好了门面,预计7月份就可杀入武汉市场,相信不出三年时间,就可在武汉市场上坐上前几把交椅。

    这并非单例。北京、广州、河南等地约5家钢铁经销商,都在摩拳擦掌,纷纷准备今年在武汉设点。

    广州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一语道破:金融危机下,沿海城市钢铁交易已饱和,中西部市场在国家投资拉动下,发展空间还很大。武汉作为中西部最大钢铁交易市场,今后是兵家必争之地。

  ◆钢老板印象

    低调勤奋、不讲排场

    山西煤老板炒房炒地,入则豪华酒店,出则悍马随行,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钱。而武汉钢老板,给人的印象是低调而默默无闻,勤奋而关心政治。

    “低调、务实,不愿意在外出风头。”圈子里的人自我评价说,进入这个行业,都是有房有车有百万元以上存款,论财富,在武汉属于殷实的中产阶层,丝毫不逊色汉正街老板。

    采访中已领略钢老板的低调,多位钢老板反复叮嘱,只能谈行情,不谈个人,更不能涉及资产。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钢老板们面对媒体奉行的口头禅。昨日,老姜还来电说,“你看,周森锋29岁当市长,一曝光,就在网上引来了人肉搜索。”连他的爱人,家庭背景,都被网友查得一清二楚。毕业论文涉嫌造假,把他一下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看来,有些名还是不出的好。”

    与很多行业一样,钢老板们勤奋,关心政治。大多数老板坚持每天6、7点钟起床,到公司后,网上阅读当前热点。“像4万亿投资,产业振兴规划,我们都认真读过。”武汉信钢销售负责人杨凯说,钢老板文化程度都不高,能熬到今天,靠的就是起早摸黑和果断决策。

    不讲排场,也是很多钢老板的共性。老姜说,深知赚钱不易,老板们若没有应酬,中午与员工们一起吃盒饭。而搞关系、弄资金时,他们会毫不吝啬。(记者 雷闯)

(编辑:彭湘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