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西南安庆历史名城,曾是安徽省省会,长江北岸,大别山环抱,共产党开创人陈独秀故乡,有多少先辈们用生命与鲜血抒写了对革命的忠诚。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这片热土上的安庆公路征稽人,用他们忠诚继续抒写着对共和国人民的忠诚。
——作者札记
在这块锦锈大地纵横交错的1670多公里(国、省道)公路网络线上,人们时时看到头顶国徽、肩戴路徽、身着公路交通制服的公路人,他们就是安徽省安庆市公路管理局征稽执法人员。
有人说他们好似军人,因为这是一支身着橄榄绿的队伍,有着像军人一样的天职,长年累月奔赴在公路一线,为公路发展事业筹措资金、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有人说公路行业最苦的工作是养路工人,因为养路工人是 “铺路石”的代名词,可在公路战线人们常说,他们比养路工人还辛苦,他们是“铺路石的铺路石”。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支公路执法队伍,忠诚于公路事业,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忠诚的华章。
热土上抒写辉煌
安庆市位于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长江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长江下游的第一个城市,也是万里长江安徽段的第一个城市,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市辖区面积1.54万平方公里,现辖一市七县三区,即桐城市,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七个县和迎江、大观、宜秀区三个区,总人口610万人,
到2008年底,沪蓉、东香、安合、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干线、1 0 5、2 0 6、3 1 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全市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道路网为中心,以县乡公路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公路交通综合服务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科学、快速、安全、便捷、绿美的安庆公路与长江水运、民航、铁路、安庆长江大桥构成了一幅宏伟的立体交通图。
面对安庆公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300余名安庆公路养路费和公路通行费征稽人员更加感到无比喜悦。因为30年来,是他们谱写出了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养路费征收由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共征收13763.25万元;1989年至1998年的10年共征收48505.1万元;1999年至2008年的10年共征收100156.1万元,每年征收的实绩都超出计划比例10%左右,30年共累计征收162424.45万元。
通行费自1992年开征到2009年2月28日止, 17年零3个月,共累计征收63632万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他们深知这一串串阿拉伯数字是如何凝聚。每个数字里,都包含了多少痛苦和屈辱,付出了不尽汗水和奉献。都有着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故事。每个数字里,都记录了安庆公路征稽人与时俱进的深深足迹!他们在困难中崛起,在改革中前进。抒写了300余名公路征稽人对稽征事业的无限忠诚。
打开中国公路养路费征收的历史史册记载,1950年,新中国政务院制定了“用路者养路”的政策;1950年7月,交通部颁布了《公路养路费征收暂行办法》;1986年10月,全国相继组建了交通公路征稽机构,1997年7月,国家首次提出并公布了“公路养路费用采取征收燃油附加费的办法”;2008年12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1日正式开征燃油税,逐步取消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站。
当2009年1月1日钟声响起,相继的2月28日到来,安庆交通公路部门完成了养路费、通行费征收的历史使命,300余名公路征费人员离开了热恋的岗位,面临待岗、转岗,何去何从?社会和行业内外众说纷纭。他们当中征费岗位工龄最长的38年,最短的也是2年以上,可他们没有丝毫怨言,以国家和人民大局利益为重,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在岗一分钟,战斗60秒”的承诺,用实际行动为公路征费历史划上圆满句号。
历史告示,安庆公路征稽人员走过的是曲折的、风风雨雨30年历程。他们经历了交通监理体制分家之后的阵痛;经历了路政与征稽机构分设,队伍由弱至强的艰难起步;经历了正当事业步入辉煌时税费改革的巨大冲击;经历了车购费改税时实实在在的思想碰撞;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来自市场经济波澜起伏的挑战;经历了不同折腾和重重叠叠……正如30年这些风风雨雨经历,更加显赫了安庆公路征稽人一路走来对工作无私的奉献与执着,他们用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写下了新时期公路征稽人求实、开拓、创新、科学的历史新篇章,在安庆这片热土上,安庆公路征稽人抒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瑰丽诗篇。
改革成就辉煌
30年来,安庆公路征稽事业经历了不同时期改革,使公路征稽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1987年,对于公路征稽人而言,是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年份。就在这一年,伴随着国家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6月30日,交通监理部门中部分人员与原机构实现了剥离,并以这些人员为基础,回归了安庆市公路局,组建了路政科,履行和担负起了安庆市所辖机动车辆养路费、拖拉机、畜力车养路费征收稽查管理。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计划委员会、交通厅、财政厅联合通知决定,安庆公路局根据个体运输业迅猛发展,养路费征收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原安庆地区公路总站和各县公路部门大力改革传统征收方法,推行了“合同包干、司法公证”的征费办法,即国家、集体、单位车辆全年按9至10个月全费合同包干,全部车辆每年以不少于8个月的全费合同包干,不办报停,按月划拨托收,简化征费手续,方便用车,稳定费源,提高养路费实征率,增强了有车单位和个人的依法纳费意识。
随着公路征稽部门的法律地位、责权和义务以法规形式明确,安庆公路征稽人满怀激情、摩拳擦掌,认真遵照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的要求 “应征不免,应免不征”的原则,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铺路石精神”,大打征稽攻坚硬战。养路费征收实绩不断上升,2004年完成养路费(含过渡费)10701万元,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创下历史纪录。
1997年7月3日,国家颁布的《公路法》提出了以燃油附加费取代公路养路费的改革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对于曾经经历过从监理到公路征稽的剥离,艰难创业10年,刚刚步入良性发展的安庆公路征稽人来讲,不仅是对这支队伍思想承受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这支队伍素质的一次大考验。在税费改革呼声不断的12年时间里,安庆公路征稽战线一班人始终按照省、市公路局要求,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基础硬件设施逐步改善、队伍素质稳步提长,养路费和通行费征管屡创新高。安庆公路征稽人用一种惊人的实践证明,这支队伍越是情况复杂,越能靠得住;越是条件艰苦,思想越稳定;越是困难多,越能打得赢的队伍。他们面对改革的前奏,面对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体现了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向社会展示了安庆公路征稽人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
以人为本抓管理
为搞好养路费及通行费征收工作,安庆市公路局极为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做到狠抓队伍建设,狠抓征收管理。为确保各征收单位每月养路费定时全额上解省财政专户,市公路局设稽征科,为内设业务职能机构。具体征稽工作由各公路分局组织实施。全市九个公路分局设稽征股(2000年改为征稽科),为内设业务职能机构。征稽人员由省统一定编。各分局都强化征稽职能机构,对枞阳、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六个分局定编人员编制6名基础上,市直属分局12名,怀宁分局9名,桐城分局7名,全市定编人员共70名。另外,根据各分局实际情况,抽调精干人员协征,充实到征稽岗位,全市实际在岗人员保持在100余名左右。
以人为本,认真抓征稽队伍建设。安庆公路局针对养路费征稽工作面临困难复杂的局面,深深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征稽队伍的素质十分关键。要做好征稽工作,首先是抓队伍建设,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创建文明执法队伍为目标。各征稽机构切实履行“统一着装、持证上岗;文明执法,服务热情;接受咨询,耐心解答;办事及时,不推不拖;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欢迎批评,有错必纠”的优质服务六项承诺。各征费窗口做到整齐清洁,秩序良好。对征费标准,征费依据,缴费程序,异动、变更手续,监督电话等上墙公布。加强征稽人员学习、培训,2003年底45岁以下的征稽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使征稽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到2008年,安庆303名公路征稽收费职工,其中征稽人员95名,大专以上学历的75名,高中(中专)学历20名;收费人员208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87名。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安庆公路征稽人在皖西南公路战线上向社会展示了作风严谨、纪律严明、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有了一支好的队伍,抓好征收工作中各项基础管理尤其重要。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养路费征收管理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靠行政手段收费向依法征费转变。国家先后于90年10月起实施行政诉讼法,96年10月起实施行政处罚法,养路费征稽工作中原来长期实行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有效办法,如开“代理证”就地查扣车辆,开手工票就地收费罚款被停止。而代之以对偷、逃养路费车辆要按法定程序,制作法律文书,登记保存车辆。对车主拒不缴费的要按法定程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一方面保障了车主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收费行为;但另一方面征稽工作难度加大,效率降低。同时对征稽队伍文化业务素质、执法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多年工作实践,人员的不断更新,法律知识的不断培训,我市征稽人员“依法征费”水平有很大提高,征稽工作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正常开展。
改变多年沿用的手工开票收费,实行微机收费。从92年开始,我市在怀宁分局率先试行微机征费。93年全市全面推广,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车主,也提高了征收管理水平。从2007年开始,在省公路局统一组织实施下,安庆公路养路费征收工作又实行了微机联网征收。2008年起又实施了携式电脑上路检查车辆的新科技。
1994年始,国家治理公路“三乱”(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对公路养路费稽查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原来征稽人员随时可上路稽查的权力被禁止,而只能在一县一个的交通稽查站稽查,(安庆市区流动稽查)上门上户催缴。面对新的形势,公路征稽人员严格按要求办事,认真执行“六要六不要”的规定,从未出现违纪违规情况。在全市交通执法队伍中,公路征稽的行风行纪社会各界是满意的,为实现公路无“三乱”作出了贡献。
不断开拓创新。完成“二捆一挂”的考核办法。1986年,安庆公路征收工作探索了 “二捆一挂”的管理办法,公路征稽人员积极性高涨,征收业绩直线上升,得到省公路管理局的肯定和好评,并在全省各地市推广,交通部也向全国公路交通稽征部门推荐“二捆一挂”的管理办法,被省交通厅授予“养路费征收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湖北、江西等省先后派员来安庆学习“合同包干、司法公证”征费办法和“二捆一挂”的经验。1987年辖区养路费征收突破2500万元大关,实征2624.3万元,超收658.3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1988年,辖区首先在桐城公路站试行柜台收费,并在各县公路站推广,做到征费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同年5月,省公路管理局在桐城县公路站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柜台收费”新办法。1988年10月,安庆地市合并前后一段时间,对养路费征收工作影响较大。1989年,养路费实征达2736.1万元。1989年2月,安庆地区公路管理局与安庆市公路工程处合并,组建安庆市公路管理局,管辖8县1郊车辆养路费征收。2000年,安庆公路局又进一步充实完善考核办法。实行征收实绩与公路分局经费挂钩、与征稽人员和分管领导工资、福利挂钩、与个人晋级、晋职挂钩,调动单位和个人两方面积极性。每月或每季度考评,对完成任务比例居前三名的发流动奖牌,对后三名的,发警示黑牌。对征收工作进行分值细化,做到抓落实有目标,检查有标准。
养路费征收管理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尤其2008年实行养路费联网征收以后,市局制定实施了《养路费联网审批制度》。加强养路费源头管理,通过网上提供的信息,对所辖的欠费车辆,下达督办通知,有效地提高了监督效果。
排除干扰,在不利形势下求发展。从98年开始的全国性的“费改税”宣传,到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修正案,改养路费为“燃油税”,已历五年。而“燃油税”又迟迟不能启动。这给养路费征收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偷、逃养路费的增多,征缴矛盾加剧,实征率下降,造成了1999年、2000年养路费连续二年完不成任务,是安庆养路费征收历史上从没有过。
思格斯说:“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人心齐,泰山移,联合与团结是汇涓涓细流为茫茫大海的神变术,又是集泥沙为巨石的凝结剂。这是安庆公路征稽人的思考。面对十分不利的形势,公路征稽人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以公路事业大局为重,做到“燃油税”一日不启动,养路费征稽工作一日不放松。在征收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安庆公路局依靠政府,积极主动与公安、法院等相关执法部门协作,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形成合力,从而保证了养路费征稽工作正常开展。从2001年开始,全市养路费征收又较好地完成了征收任务。 文明创建促和谐 中国有句俗语:“收钱如割肉”,特别是处于经济落后,运输市场不景气的安庆市,公路征稽人员更是深深地理解这句俗语的含义。多少年来,安庆公路局在养路费、通行费征收工作中,狠抓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以提高行业文明程度,以优质服务奉献社会,力促养路费和通行费征收工作的和谐局面。 为做好对车主的优质服务,各公路分局都制定了完整的执法服务工作程序,内部分工明确。完善和细化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事制,各种便民服务设施齐全,热情服务,文明用语,设立了监督台、意见箱、举报箱,聘请了社会行风监督员。 执法人员着装,保证仪表端正,亮牌服务,工作严肃认真、遵章守纪,勤政廉洁高效优质为纳费车主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做到“骂不还口中,打不还手”,让所有车主在规范化管理中享受到安庆公路人舒适优美服务。 2004年,安庆公路局以省公路局“关于印发《创建公路路政征稽文明子行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公路路政征稽创建文明子行业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的通知》”两个文件为指针,市公路局党委在全系统开展了征稽文明子行业创建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创建达标了征稽文明子行业。2005年10月28日至29日,交通部组织的全国公路养护检查,我市集贤关收费站为参检单位,受到了好评。2006年,投资230万元,对宿松收费站的软硬件设备进行了改造,面貌焕然一新。交通部对105国道文明样板路检查,检查组在该站对105国道安徽段检查情况进行了反馈。该站优美的环境、文明热情的服务,给检查组留下了很好的影响。 30年中,安庆公路征稽为社会服务所做的感人肺腑好事数不胜数,在公路这张琴弦上弹奏出了一首首和谐地文明曲,赢得了车主单位和个人一致拥护和好评。 历史与未来 民国10年6月,内务部颁发的《商办道路规则》和《商办桥梁规则》明文规定:桥、路创办人对往来车马及货物可酌收通行费,这便是养路费的起源。 2009年1月1日国家实施交通费改税,公路部门结束了养路费征收的历史,安庆公路征稽人用特有的忠诚写出了辉煌的历史华章。 滔滔长江,巍巍群山,蓝蓝天空,漫漫道路…… 安庆公路征稽的30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沧海一粟,而对安庆公路征稽人,却是难以忘却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怀。如今,安庆公路征稽人正在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等待步入新的岗位,踏上新的征程,为安庆公路事业发展再著华章。 “长路奉献给远方,攻瑰奉献给爱情,白云奉献给蓝天,雨季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星光奉献给长夜。” 我想用这首歌献给安庆公路征稽人、献给全省、全国公路征稽人。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国公路史上这支特殊忠诚于中国公路事业的公路征稽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