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95阅读
  • 0回复

樊城会馆与襄樊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勿忘我
 

发帖
1664
铜币
18381
威望
57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12


位于樊城沿江大道上的小江西会馆. 张玉涛 摄


江西会馆石刻 张玉涛 摄

  刘 浪

  会馆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所设立的供“集会、寄寓之用”的“馆所”,是民间自律自卫自治的组织形式。中国的会馆,兴于明,盛于清,衰微于民国。随着经商活动的扩展,清代会馆几乎遍布全国各行省、商埠。

  樊城会馆兴盛的原因

  襄樊会馆的设立当在明末清初,且发展迅速。鄂、川、豫、赣、陕、晋、皖、湘、苏、浙、闽等11省的行商和行帮在交通方便的码头口和繁华商贸区相继建起了21座会馆。这些会馆除襄河、唐白河船主筹资建起的独桅子馆、楸子会馆属“同业型”外,其他19座会馆均属“同乡型”会馆。除南漳会馆位于襄阳外,其余20座均在樊城沿江地带。

  会馆的兴盛首先得益于襄樊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

  襄樊地处华中腹地,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自古便是南北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樊是楚国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杜甫、白居易的诗句,都曾生动地描绘了襄樊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景象。

  其次,会馆的兴盛源于襄樊二城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繁荣。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休,而此时刘表统治的荆州相对安定。北方人民为避战乱,大量涌入荆州。自元代起,襄阳虽已失去长期作为一级行政区的地位,但仍保持了“汉晋以来代为重镇”的地位,是本区最为重要的区域中心,明清以来,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会馆进行贸易、储存、转运,形成一个物资贸易中心,襄樊逐渐成为中国内地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这为会馆在襄樊的勃兴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再次,樊城是南方士子赴京赶考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清朝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殿试在京师举行。当时的南方士子赴京会试一般分东,西二线赴京赶考。其中西线为水陆线,大多自武昌乘船溯汉水而上,经汉川、宜城至樊城登岸,雇车路行,入河南新野,过南阳、叶县、尉氏到开封朱仙镇渡黄河,经延津、汲县过安阳入河北,再经邯郸、保定最后到达涿县,经卢沟桥入广宁门(即彰义门)进京。会馆的兴起为南方士子赴京提供了便利的滞留条件。

  樊城会馆的现状

  作为传统工商业背景下兴起的会馆,在遭遇现代工业交通的冲击后其衰落是必然的。樊城会馆文化的式微应该在上世纪初京汉铁路通车以后,襄樊在南北交通及商贸地位严重下降。河运失去了传统交通的优势地位,樊城货船锐减,码头荒芜,一个靠汉江河运发展起来的名镇势渐削弱,依赖于商业和运输业的会馆也结束了它们的黄金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自然或人为,风华绝代的会馆一个个从古城的视线里悄然消失。

  目前,樊城会馆幸存的仅有山陕、抚州、黄州、江西、江苏会馆等五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政府十分重视会馆的保护,关注会馆的命运。抚州会馆1992年12月被列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1月,山陕、黄州、小江西、中州会馆又被列为第四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江苏会馆也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这五座会馆建筑除山陕会馆较为完整外,抚州会馆、黄州会馆、江西会馆、江苏会馆在居民楼群和现代建筑群的包围挤压下,因年久失修,又遭风吹雨淋,已是岌岌可危。

  山陕会馆现为襄樊二中使用,后殿、前殿、钟鼓二亭及戏楼保存完好。门前的两幅大型琉璃照壁保存较好,两尊集南北石雕艺术风格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可惜其中一个不翼而飞。

  抚州会馆位于中山前街中段,左靠历史古街区——陈老巷,为清代江西商贾的行帮会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现存戏楼、正殿、后殿,均为土木石混合建筑,富有浙赣建筑风格,是现存会馆中保护较好且最有观赏和使用价值的一处遗址。目前有十数家租住于此,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更有甚者,戏楼底层开的养老院里,两间房屋住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或智障人,吃喝拉撒皆在屋内,加大了建筑的腐蚀速度。

  黄州会馆亦称“护国宫”,位于樊城火巷口,为旧黄州府所辖的黄冈、黄安、黄梅、浠水、蕲春、麻城、广水、罗田等地的旅樊商贾集资所建。其建筑在当时雄伟高大,富有湖北建筑特色,同时也反映当时黄(州)人士的经济实力。该会馆解放后一直作为仓库或职工宿舍,主体建筑尚存,但频发火灾。目前市政府已投资50万元修复款,修复工作已完成过半。

  另外,江西会馆位于中山前街曾家巷口,为“三进三出”的院落,主要用于船货仓储和中转,规模较大,保存也基本完好。今年11月,租住户已全部搬出,等待修复。位于友谊街的江苏会馆建筑尚在但岌岌可危。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的中州会馆,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三年前虽作为市面粉厂仓库和职工宿舍,但保存完好,门额上“中央公粮湖北襄阳区第二库”几个大字清晰可辨,厅堂虽残旧但保存完整。但两年后会馆因修汉江大道建龙世家时被拆毁。当时说要异地重建,但几年过去了,高楼临江而立,会馆重建了无下文。

  樊城会馆既反映了当年我市商贸的发达,也展示了我国近代会馆文化和各自不同的本土建筑艺术风格。光阴荏苒,岁月流变,如今这幸存下来的五座会馆对于我们这个城市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显得弥足珍贵。

  樊城会馆保护开发的设想

  会馆是历史的产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我们保存城市记忆,保护历史延续的重要载体。是古城激烈商战的历史遗存,更是商贸繁荣的历史佐证。据有关专家统计,全国各地有保存较完好的会馆80余处,30余处作为全国、省、市级的重点保护文物。有的已开辟为博物馆。这些会馆通过保护性开发及开展有关的社会活动,本身已成为人们旅游的热点,注目的焦点。河南开封、社旗的山陕会馆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外地的游客。

  襄樊不幸,我们的会馆大部分已灰飞烟灭:襄樊有幸,在日渐稀缺的今天,我们尚存五座会馆。

  民国甚至“文革”之前,全国的城市绝大部分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城池。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绝大部分城墙被毁,成为很多城市永远的“痛”。因为太多,人们熟视无睹,因为拥有,人们不以为贵。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城墙逐渐变得稀有,一些保护较好的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平遥、丽江。所幸的是,我市的襄阳城墙保护基本完好,成为我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到襄樊旅游的主要看点之一。

  这就是襄阳城池的魅力所在,也是襄阳城池的价值所在。

  会馆亦然。

  我们要珍惜会馆的文化价值,借鉴外地经验教训,高起点地做好樊城会馆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保护和整修现存的几座会馆迫在眉睫,这对弘扬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业文化、提高城市品位、延续人文精神大有裨益。

  首先要明晰会馆产权,明确保护责任。

  目前,山陕会馆由襄樊二中管理,抚州会馆、江西会馆、江苏会馆由市房管局所有,租给他人居住或经营。黄州会馆由文物处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租住户为扩大居住或经营面积,在会馆空地内乱搭乱建,使会馆主建筑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另外,由于租住户成分复杂,文物保护意识缺乏,会馆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有的文物贩子乘虚而入,盗走大量文物。如建筑物构件中的瓦当、铭文砖、柱础、木雕、石雕,甚至有的有重大文物考古价值的碑刻也堂而皇之地成为个人的收藏品。会馆的多头管理,势必造成该管不管,责任模糊,互相扯皮,相互推诿的现象。

  其次,要尽快拆除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还会馆的本来面目。

  设定会馆保护区,限定周边建筑的高度和规模,最大限度地彰显会馆的历史风貌,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价值。修复会馆建筑时,要选用古建专业建筑团队,尽量采用遗留的砖、石、木等材料,同时采用现代技术材料进行现状加固,彻底解决各种安全隐患。尽可能保护建筑三雕(石雕、木雕和砖雕)不再受到风化和腐蚀,尽可能保持原有图像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提倡用现代彩绘代替原有雕塑。

  其三,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确立会馆的使用方式。

  建议将保存相对完好的会馆全部由市文物(文化)局统一管理,并辟为公益性博物馆和文化工作室。

  山陕会馆可辟为会馆博物馆。在市内外征集业已消失的会馆的建筑构件、三雕、铭文砖、老照片、研究成果等,在馆内长期展出。使之成为襄樊会馆及襄樊商业发展史的研究基地。在适当时机,将襄樊二中搬出,逐步退还原有地盘,建立“襄樊三国文化陈列馆”或“关公文化纪念馆”,丰富山陕会馆的文化内涵。

  抚州会馆可辟为襄樊戏曲博物馆和襄樊艺术研究所的工作用地。襄樊俗称“戏窝子”,南北戏曲在此落脚、发展、融合,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汉、黄陂一带的二黄在这里交汇,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襄阳腔”(西皮)成为国粹京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为赣剧、滇剧、粤剧等戏曲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在拥有精致戏楼的抚州会馆建立戏曲博物馆恰到好处。

  利用位居闹市的优势,将黄州会馆辟为“文物商店”,利用中间空地建立小型民间收藏交易市场,两者相得益彰。既可填补我市文物交易场所的空白,同时也有利于民间收藏交易的规范化,打击不法文物贩子。

  江西会馆辟为汉水文化博物馆,展示母亲河厚重的文化底蕴。

  江苏会馆辟为民俗博物馆,不定期免费为民间团体提供民俗文化或摄影展。

  同时,在老街区如陈老巷、抚州会馆、齐安书院(小黄州会馆)附近划定特别保护区,拆除与会馆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尽快敦促中州会馆原址开发商重建中州会馆,同时鼓励现在襄樊经营的外地客商按照传统建筑模式建设新会馆,有限度地用作商业场所。若干年后,会馆保护区除了其文化意义外,还会令人惊喜地成为我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注意挖掘会馆的旅游价值,在适当的时机将会馆纳入襄樊重点旅游线路。会馆是为客籍异乡人的聚会、经商而兴建的,乡情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蕴涵着往日乡音、乡情情愫的会馆,其人文气韵的独特与珍罕,可成为吸引中外游客到襄樊参观的新景点。可考虑与米公祠、陈老巷等景点捆绑游览。

  会馆,全国城市里并非都有,像襄樊会馆保存数量较多、建筑较完整特别是地址集中的绝无仅有。我们要在加大对樊城会馆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强对会馆文化的研究。

  会馆的历史是我们这座古城2800年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这座城市重要的商业遗产和文化遗产。受封建传统“重农抑商”价值观和士、农、工、商政治排位的影响,商人虽然成就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地位,但商人和商业活动在政治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会馆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它在城市政治史上的地位。翻开正史和地方志,关于会馆历史和会馆活动的记载微乎其微,即使有,也是政治的附庸。所以,会馆的历史基本还是空白,留给我们大团的迷雾等待拨开。如各会馆的建造情况、历次修复的过程、客商与本地政府机构和商人团体的关系、外商在襄樊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等等。

  要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专题研究襄樊会馆史,为会馆的再发掘再利用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

  樊城的会馆建筑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研究会馆的价值是建筑保护、遗址保护和文化保护三者结合的需要,也是会馆文化的延续和深入。我们要在采用现代技术,对会馆建筑作科学的测量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会馆的文物价值、建筑价值、旅游价值、商业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价值,从而为充分利用和保护会馆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吸引外地客商来樊寻根、投资。

  也许,我们今天为会馆的保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放眼未来,会馆带给我们回报的丰厚程度是难以估量的。这种回报不仅是经济的,更有文化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