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96阅读
  • 0回复

从质量兴市看黄冈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地人
 

发帖
2364
铜币
25180
威望
66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21
  (黄冈政务网)质量是世界共同的语言。

  眼下,黄冈正在掀起一股质量兴企、质量兴业、质量兴农、质量兴商的热潮。

  先看一批荣誉:2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2件中国驰名商标,37个湖北名牌产品、26件湖北省著名商标、76项“楚天杯”优质工程奖。

  再看一组数字: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省市州率先突破1000家,名牌产品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1%.;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

  黄冈强势崛起的背后,是坚持质量兴市的战略大手笔。

  黄冈的“质量种子”

  春天,播种的季节。

  2001年春天,黄冈大地播撒下了“质量种子”。

  这年的4月,市委、市政府第一次将质量振兴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第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

  近十年间,“质量”二字在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笔墨一次次加重。市委书记刘善桥每次到企业视察,总在强调坚持以质取胜。2007年,在全市质量工作会上,市长刘雪荣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广济药业和梦丝家公司各颁发奖金50万元。这在黄冈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黄冈通过质量兴市工作打造出一个崭新的质量城市。

  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开展质量兴县(市、区)活动,32个重点乡镇258家企业开展了质量兴镇(乡)、质量兴企试点工作。全市148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国际标准78项,33个产品通过3C认证,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

  名牌效应彰显品牌黄冈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总有几个名牌企业做其后盾,象青岛有海尔、深圳有华为一样。

  “黄冈是红色老区,农业大市,贫困山区。”很长一段时期,当别人介绍他们有多少个名牌产品时,黄冈人却只能这样推介黄冈。

  现如今,广济药业、梦丝家、祥云化工、华夏窑炉、黄州萝卜、罗田板栗……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撑起了黄冈可观的经济,营造了健康的消费环境,赋予了黄冈更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市质监局局长秦建英告诉记者:“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融合发展,让黄冈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和“争创一个精品名牌,带活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培植一批区域品牌”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早在2003年,市质监局就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制定了《争创中国名牌五年规划》,在全市确定了300家骨干企业作为“质量兴市”的重点企业,并以市场占有率高、效益好、质量优的产品为国家、省级名牌产品重点进行培育,确定一部车子、一笔经费、一套班子狠抓落实。与其建立联系制度,在产品质量、标准、计量等方面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个数量众多、层级合理的名牌梯队。

  说起黄冈的名牌工作,不能不提到武穴。武穴是全市首批质量兴市活动试点地区,武穴的名牌经济也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目前拥有广济药业维生素B2 1个中国名牌产品,“祥云”1个驰名商标、2个免检产品和8个省级名牌产品,名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武穴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标志性项目。该市已进入全省发展县域经济20强。

  企业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有着40年根基的广济药业始终坚持质量兴企不动摇,先后投入3600万元,按照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整体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和ISO9001、HACCP、ISO14001、FAMI、QS五个国际认证,VB2成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95版、英国药典93版和美国药典23版的要求,拿到了VB2扩张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其“IIVITA”济维商标不但在国内注册,还在香港、欧盟、美国注册。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现。因拥有梦丝家、雍华、怡莲阳光等名牌产品,英山从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加工企业到产品规模,占据全省70%份额,并走出了一条农户+基地+企业+市场效益之路。英山打造中国最大的蚕丝被生产基地条件日趋成熟!

  我市在工业产品领域品牌战略取得突破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先后制定了72项农业标准规范。今年8月,由市质监局制定的黄冈奶牛养殖标准体系已正式推行。

  推广“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农户”模式,已建有黄州萝卜、罗田甜柿、武穴生猪、黄梅乡土枇杷等16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市质监局成功帮扶罗田板栗、九资河茯苓、黄州萝卜、红安苕、蕲春珍米、英山云雾茶叶、广济佛手山药等9个产品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形成了县市都有农业标准化基地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格局。全市走出了一条以地理标志产品为引擎,带动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我市还将品牌经济延伸到教育领域和服务行业。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黄冈基础教育闻名遐迩。同时围绕我市服务业发展方向,重点加快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推动服务品牌建设。200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3.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3.96%.一系列企业、产业的成功发展说明,黄冈品牌经济强势崛起!

  科学技术提升创新黄冈“八纵十横二环四出口”的交通网络,使中心城区紧紧地拥抱着高新开发、南湖教育、火车站“三区”。黄冈,以俏丽的身姿健步跨入了“1+8”城市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用这句古诗形容黄州近几年城市变化,可谓恰如其分。

  嬗变的核心战略就在于创新。

  2007年的黄冈城建“大变脸”工程,8.6亿元巨资投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创新“大城建”的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现代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在黄冈,有太多值得自豪的数据:几年来,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37%.在一张满分的答卷上,记载着76项“楚天杯”。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引资竞争的加剧,黄冈人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建设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的表层文明向深层拓展,着力营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人文环境。

  以弘扬东坡文化为主题,融历史、文化、景观、生态于一体的遗爱湖公园,自亮相伊始,就赢得了各界的广泛称赞,成为黄冈城市建设新坐标。

  黄冈市区已由传统的农业城市发展为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在推进质量兴市中,市委、市政府把技术检测支撑作为产业创新的主题,努力形成集群效应。

  来自市质监局的数据显示:从2001—2009年,全市质监系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仅检验检测技术设备投入1747.5万元,是历史总和的10倍。国家质检总局领导评价市质监局“是有一个好班长,有一个好班子,是一支办事的队伍、是一支有为的队伍、是一支奉献的队伍”

  构建一流质检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市质监局推进质量兴市的又一有效举措。该局立足黄冈特色和支柱、优势产业项目,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已建成大别山农产品检测中心和中国棉花公正检验黄冈实验室等国家、省级检测中心;湖北乳品检测中心、湖北钢构检测中心、湖北车载气瓶检测中心、湖北水泥检测中心、湖北华中陶瓷检测中心等省级检测中心正在兴建和筹建。

  8月4日,在市政府常务会上部署质量兴市工作时,市长刘雪荣说:“各类检测中心非常重要,要多建,建成扎堆效应、带动效应。”

  优化环境打造魅力黄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东坡的《赤壁赋》描写了一个诗意的黄州。透过诗,是黄冈人幽雅生活的追求,今天,这已成为人们和谐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7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了首部《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黄冈位列全国宜居城市排名第五。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城市赖以传承、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市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现质量兴市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来抓,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8年,全市COD排放总量比上年净削减683吨,削减率为1.72%;SO2排放总量比上年净削减395吨,削减率为1.84%.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2天,比上年增加74天,优良率达到85.2%;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8.7分贝,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级水平。

  质量工作的落脚点是民生质量。我市坚持质量兴市工作与“魅力黄冈”建设紧密结合,在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市质监局充分发挥打假办的牵头作用,大力开展与工商、药监、农林业等部门联合打假行动,全面落实打与扶、打与帮、打与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查处一批假冒伪劣大要案,捣毁一批制假售假窝点,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目前,全市城区3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909家大型市场、超市、批发市场,16313家食杂店,4268家餐饮单位、单位食堂,184个定点屠宰点,1511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全部纳入了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全面提高了我市消费环境的安全度、经营者的诚信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黄冈,正用自己的智慧和自信默默续写着质量振兴的新篇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