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19阅读
  • 0回复

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缘份天空
 

发帖
2673
铜币
26498
威望
7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23
  (黄冈日报)新中国成立时,黄冈幸存的民族工业寥寥无几,仅有的机械设备是3台皮带车床,工业发展基础可谓是一穷二白。改革开放之前,黄冈仅有土纺土织土染冶炼等几十户工业企业,基本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1990年以前,黄冈还没有一家大型企业。到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7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36.7亿元,比1949年工业产值2619万元增长1666倍,比1978年工业总产值88746万元增长48倍。

  建国六十年来,全市工业产值以年均递增16.5%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拉动工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是项目。

  1983年,5台由广济柴油机厂生产的“多菱”牌柴油机,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给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深获赞赏。这批柴油机就是当时进行项目技改的产物。

  “六五”期间(1980年—1985年),为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原黄冈地区工业系统安排技改项目40项,完成投资4117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85万元。

  到“六五”末,工业实现新增产值9865万元,新增利税2077万元,初步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后劲的骨干企业。其中,年产值过1000万元、利税总额过3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个;年产值在500万元至999万元,利税总额在100万元至300万元的企业有5个。

  然而,这段辉煌的历史持续时间很短暂。因为没有大工业、大项目的支撑,工业发展投入不足,缺乏增长后劲,黄冈工业总体薄弱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黄冈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沿海产业升级转型向内地转移,黄冈市委及时抓住机遇,于2002年10月提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作思路,把抓项目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

  2004年11月22日,湖北大别山电厂在麻城市中馆驿镇四化岗奠基开工。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一期工程安装2台60万千瓦国产燃煤超临界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60亿千瓦时。该项目已于2007年实现并网发电。

  这是建国以来大别山区最大的工业项目,开启了黄冈工业历史的新篇章。

  2004年4月15日,一座规模庞大的崭新现代化工厂在鄂黄长江大桥北岸的黄冈东湖工业园拔地而起,这就是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汇源集团有限公司。随着汇源的进驻,娃哈哈、太子奶、伊利等国内知名饮品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黄冈在没有任何饮料原料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座饮料新城。尤其是伊利集团总投资近6亿元的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项目,是迄今以来中国乳业史上最大一笔单项投资。全新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不仅提高黄冈饮料产业的整体水平和产业规模,而且使生产链条进一步拉长。

  2006年1月,团风县引进首家钢构项目“潮流钢构”。截至2008年底,团风县共有钢结构产业及相关配套项目24个,其中已投产加工项目5个,已建成投产的配套项目4个。目前,在建钢构项目7个,已签约准备开工的钢构及配套项目8个。

  全部项目投产后,全县可年产各类钢结构制品100万吨,年可创产值100亿元,安置就业1万人。现在,武船、武钢等国有大型企业也准备进驻。黄冈建起了中国中部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

  没有饮料生产原料,汇源和伊利带来了黄冈的饮料产业;没有钢构原料,潮流钢构催生黄冈的钢构产业。与此类似,一个项目带来一个产业,打造“无中生有”的传奇,在黄冈已经屡见不鲜。项目已成为培植产业的催化剂。

  2008年8月7日和13日,由武穴海铭星集团开阳星造船有限公司制造的12400吨散货轮“国裕10号”、“国裕11号”分别成功下水,开创了我市乃至鄂东地区自建万吨巨轮的先河。标志着我市造船业迈入造船领域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

  万吨巨轮下海,一个项目引爆了造船产业的新革命。如今,依托丰富的黄金岸线资源,造船项目纷至沓来。华海造船、鄂海造船、南华造船、华兴船务等船舶制造巨头纷纷进岸,共同打造百亿元造船产业集群。目前,我市造船业生产能力达227万载重吨,成为全省仅次于武汉的造船基地。

  2002年至2007年,全市共引进项目4785个,总投资1074.3亿元。2008年,全市共引进项目1107个,总投资747.6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679个。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市委、政府“危中寻机”,把今年确定为“大干项目年”。要求全市上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全力保增长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全党抓项目,全民上项目,全方位争项目的新格局,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进县域经济的新跨越。这也成为全市上下大干工业,大干项目的动员令。

  各县市区建立激励与竞争机制,大兴工业,大上项目,比学赶超,争强进位,掀起项目建设的高潮。上半年全市仅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就达38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79.2%,其中过亿元的项目70个,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350.4亿元。

  不仅是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迅猛增长和扩大。在项目建设的高潮中,我市大力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即培植100亿元产业,支持100家重点企业,抓好100个重点项目,新增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市县领导联系100家民营企业,建设100亿元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质效提高,后劲增强。

  在工业项目建设热潮中,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轻重工业比例日趋合理,重工业发展得到加强,以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壮大,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高精密行星齿轮减速机、永磁交流伺服机等,都是全球运动控制和动力传动领域的高端产品。因为湖北行星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落户黄冈,成为黄冈高科技产业的一方高地。

  2008年12月29日,总投资4.1亿元的湖北中嘉光电公司TFT-LCD液晶显示器项目在黄州西湖工业园奠基,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添活力。

  蕲春漕河镇不到两年时间,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现代化的节能灯具集中区。厂房面积达12万平方米,进驻和签约的项目14家。初步形成了从玻璃拉管、灯头、钨丝、导丝到整灯生产的产业链条,高科技节能灯项目填补了全省的产业空白。

  与此同时,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在蕲春,利用农村丰富的稻壳、秸秆等生物质代替燃煤作为燃料发电,总投资5.1亿元的凯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已经初现雏形,成为黄冈首家新型能源企业。项目建成后,年节能可折标煤8万吨。

  在黄州,湖北宏远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消解工艺,使废旧轮胎的橡胶、钢丝、尼龙同步分离,钢丝、尼龙纤维可重新利用。同时生产出高价值高环保的胶粒和胶粉,成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项目。

  在英山,地热开发;在浠水,华宝节能环保气灶研制等等,一大批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紧张建设。据统计,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31.3%.正如市委书记刘善桥所讲的:工业项目是提升产业的润滑油,是培植产业的催化剂,是壮大产业的引爆点。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首次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30.6%,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家突破1000家,达到1003家。

  在项目建设的推动下,黄冈从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到全省工业发展中的佼佼者。黄冈工业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工业经济如巨轮出海,正在扬帆远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