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政务网)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冈成了中国红色圣地;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今天,黄冈建筑大军,却活跃在全省、全国各地。在300万名荆楚建筑大军中,7人中有1名就是黄冈人;全省建筑综合实力20强企业,黄冈企业占3家,全省3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黄冈有1家。全省“十大”劳务输出品牌,团风县“钢构工”和浠水县“窑炉工”名列其中。
目前,黄冈有建筑企业303家,其中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108家、劳务企业55家。
山河集团、湖北中浩、湖北长安、华窑集团、湖北保华、湖北中大、湖北华都、湖北中进、湖北独山、湖北森泰、湖北玉环、湖北银环、湖北林贸、湖北宏鑫、湖北黄鑫、湖北赤东、湖北金巢、黄冈楚通路桥等建筑企业,成了行业中一张张耀眼的名片。
这里还因此成了“鲁班镇”,成了“楚天杯”故里,成了“大别山杯”发祥地。
事实胜于雄辩。黄冈已成荆楚大地上名副其实的“建筑之乡”。“建筑之乡”为何钟爱这片土地?在纪念祖国60华诞前夕,记者和省建管局有关同志奔走在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努力在寻找其发展轨迹,也在见证一个产业在跨越中不断嬗变。
建筑大军,从大别山下启程
黄冈少有资源禀赋,但有人说,黄冈人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气魄。
如今,黄冈人就是凭勤劳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成就了一个新传奇:一个个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批又一批建筑大军,从大别山下启程,走出黄冈,奔赴武汉,走向全国,迈出国门,一个个钢构厂房,一座座炉窑次第兴起,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奇迹。
有数据为证:黄冈建筑业产值从2003年的68.8亿元发展到去年的186亿元;山河集团年产值超30亿元,湖北中浩、湖北长安年产值超10亿元。黄冈窑炉遍布全国各地。团风成了“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
追溯黄冈建筑产业最初发展历程,无不写满产业发展初期的艰辛、勤奋、努力与抢抓机遇。
踏访黄冈,走访武汉各处火热的建筑建设场地,黄冈人架起的高高塔吊,随处可见。
黄冈建筑企业,或诞生于建国初期火热的建设时代,或诞生于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或降生于市场经济滚滚热浪,但他们又同时在城镇化、产业转移浪潮中,你追我赶,相互超越。
但事物加速发展,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时段。黄冈建筑企业加速前行,得益于新世纪以来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
回顾山河40年发展历程,山河集团从团风县淋山河镇一个小建筑公司,已晋升为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的湖北建筑业的“领军人物”;资产已由当初36只泥桶裂变为年施工产值30多亿元、资产近10亿元;企业员工则达2万多名;业务从单一的土建工程承包企业已发展成具有房建、市政、地基基础、消防、装饰、钢结构和房地产开发多项资质,并控股9家独立法人企业的大型集团公司。
走近湖北中浩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创建于1959年,2005年10月改制后脱胎换骨,已从黄冈挺进武汉,迈向全国。近年承建的黄冈宾馆、武汉工业学院图书馆、武汉大学教授楼、海军工程大学高层住宅楼、南京铁道学校新校区等工程,成了当地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走进湖北玉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这家以合作、合股等灵活多样经营方式承建的江苏省新仁科技群建工程、武钢大型系统工程、山西省大同市天衡凤凰国际商贸大厦、辽宁沈阳碧桂园太阳城、河南信阳银球广场、郑州佳锐花园、吉林长春和黄别墅群、新疆哈密市民政大厦等500多项工程项目,同样成了一道道炫丽风景。
企业文化是一种竞争软实力。走进湖北银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一股浓郁的企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家经历从“四无”到“四有”的艰难历程的企业,通过抓党建促进企业发展、注重企业文化与诚信建设,公司连年被黄冈市评为先进单位。企业社会信誉、经济效益与日俱增,通过扩股增殖,实施弯道超越,不仅拓宽了建筑市场领域,更化解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瓶颈。
“楚风西渡”竞风流。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的湖北省林贸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建于1987年。公司成立第二年,就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新疆。20多年风雨历程,湖北林贸从驻守博州为立足点,逐步走向全新疆,迈向全国。2008年完成产值3.06亿元。近年连续被黄冈市评为“十强”建筑企业。
走近湖北中大建设有限公司,这家由原“湖北浠水中大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公司经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改革合并而成的企业。通过不懈努力,经营范围已涵盖整个工民建、深基础、钢结构、机械、水电安装、屋面防水、装饰、装潢及商业服务等生产经营领域。市场已拓展到四川、河南、北京、天津、烟台、龙口、南京、宜昌、襄樊、武汉、黄石、黄冈等地。
走近湖北森泰建设集团,这家成立于2000年,集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建筑劳务、物业管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企业集团,现为国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艰苦打拼在全国各地先后设立了武汉、山东、广东、上海、杭州、新疆六个分公司。公司先后获得过四个“楚天杯”,七个“大别山杯”等荣誉称号。
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的湖北金巢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始终以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素质建设与项目建设为重点,近几年承建武穴市武磷商厦室内外装饰、江海大厦办公楼、广济药业综合楼及车间、福祥家园商住楼、九江市科技中专龙门新校区、向阳大厦等大中型工程建筑施工装饰项目几十个,其中20多个项目被评为优良工程,荣获湖北省“楚天杯”、“无质量通病”奖项各1个,黄冈市“大别山杯”奖项3个,武穴市“永宁杯”奖项13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离天最近的“黄冈秘密”
有人说,建筑工是“离天最近的人”。随着一幢幢在建高楼长高,建筑工离天一步步接近,视野随之豁然开阔。黄冈人就有这种开阔精神。
黄冈人多地少,工业基础薄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
黄冈市建委调研认为,黄冈不乏能工巧匠,有发展建筑业的群众基础。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多、从业门槛较低,团风、英山、浠水等县市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
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从2004年起,把建筑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培育,实行全方位服务与扶持,并接连出台系列激励文件、措施。
体制机制创新,是企业脱胎换骨的基础。2004年,黄冈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政府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重组、土地转让、注册登记和税收等予以政策优惠。
湖北华夏窑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1981年。华窑从弱到强主要得益于三次重大改革。一是将各分公司逐个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集团将经营权彻底下放。几年时间,企业生产经营局面焕然一新,产值连年上翻。二是从1999年开始,集团将产权彻底下放,仅以无形资产参股,这一次改革,从产权制度上根本改变了华窑结构格局、企业性质。三是2005年时再次进行了改革,各单位与国有彻底脱钩,同时集团总公司实行了改制,整体上彻底实现了民营化。
公司员工说,每一次改革,就是一次发展;每一次改革,就是一次腾飞。如今的湖北华窑已成为我国集科研设计、加工制造、施工安装与调试一体化服务的国家一级窑炉资质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华窑”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陶瓷窑炉和建材窑炉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
“改制把企业盘活了,把人盘活了,也把资源盘活了。”黄冈市建委负责人说,通过改制,黄冈一批经营困难、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建筑企业退出了市场,一大批企业改制后则青春迸发,活力四射。
湖北中浩2005年10月改制后,资质一年跃升一级,产值2008年达12.97亿元,并跃居全省建筑业20强。
目前,黄冈市国有建筑企业改制面达98%,集体建筑改制面达95%,团风建筑业大县建筑企业改制达100%。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府变管理型为服务型,这是黄冈建筑业发展另一秘密。
一是对企业家在政治上关心。据统计,近几年来,黄冈先后有79名建筑企业经理当选全国、省、黄冈市和所在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山河集团董事长程理财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二是在经济上扶持奖励。政府规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具有法定资格的行业检测中心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新获“鲁班奖”的承建企业奖20万元。对外出施工的建筑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同时,不定期召开建设、财政、税收、人事、工商、劳动保障、银行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联系会,帮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如成立清欠小组,帮企业追讨拖欠工程款,组织定点培训,帮企业解决劳动力和人才需求,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
此外,为帮助企业开拓外埠市场,黄冈市建委在北京、新疆、武汉等地设立办事处,为企业承接工程牵线搭桥、提供注册、培训等服务。目前,黄冈建筑队遍布全国各地,外埠市场完成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比例85%以上。
老板们说,黄冈建筑业不断壮大发展,也是省建设厅和省建管局长期关心和培育的结果。
近年来,建设厅、省建管局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实施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不断抓“鲁班奖”、“楚天杯”创建,引导企业树品牌和强质量管理,实施行业振兴规划,扶植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服务环境改善,产业链裂变便加速。走进团风经济开发区,人们无不为那里的钢构产业的宏大气势所震撼:20多家钢构企业一家挨着一家,单体厂房几万平方米、十几万平方米甚至几十万平方米,一眼望不到边;走进蕲春的瓷砖企业,壮观得像几列火车同时行进。
“危”中应有“机”,正是超越时
去年下半年以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华尔街哭了,我省建筑业也未能独善其身,表现为企业承接工程一度出现萎缩,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不少企业还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
黄冈市建委负责人介绍,客观上,黄冈建筑业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但黄冈建筑企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搭建的服务平台的扶持和引导下,苦练内功、沉着应对,实现抱团取暖,借船出海。有效地减少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保增长的战略目标。
黄冈市每年都在汉召开黄冈在汉施工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发展和服务意见、建议,并举行主题研讨会,引导企业关注国家政策变化,抢抓机遇,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信心比黄金珍贵。在今年6月在汉建筑企业年会上,座谈会研讨主题就是“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发展”。
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党和国家及时出台扩大内需、加大系列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建设力度。
为引导企业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国家扩大内需、武汉城市圈建设”等发展机遇,黄冈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前提下,进军四川灾后重建市场,抢摊国家投资重点领域。目前黄冈在汉建筑企业施工总产值26亿元,出省施工企业产值近60亿元。
弯道超越正适时。客观来讲,我省建筑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与国家“中字号”和东部沿海建筑强省企业比较,在竞争上还处于弱势。
为此,黄冈市积极借金融风暴的压力,引导企业激发危机感、紧迫感,倒逼自己加快转型升级,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
为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增强素质,黄冈市加大企业人员培训力度,侧重加大企业亟需的建造师、五大员培训。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管理、运行方式,使企业从过去粗放型、速度型、数量型的发展模式中跳出来,以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与竞争力。
企业资质往往决定建筑企业竞争是否处于同一起跑线。为缩短与特大建筑企业起跑线差距,黄冈积极扶植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引导中小企业资质升级改造。今年,黄冈市有7家建筑企业主项或增项成功升级。
企业产品单一、竞争趋同,势必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
为此,黄冈市积极引导企业走差异化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改善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要引导企业由过去单一靠出卖劳务,向出卖‘商品’转变。”即引导建筑企业在搞好房屋建筑施工项目发展的同时,引导企业向机电设备、房地产、水利、市政、环保工程、咨询设计、招标代理等领域进军。
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塑造企业品牌,也是当今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为此,黄冈在国家和省、武汉市支持、帮助下,加强企业工程质量管理,通过大力开展质量安全“大别山杯”、“黄鹤杯”、“楚天杯”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工程质量水平,为企业树信誉品牌。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建筑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还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黄冈企业老板乐观地认为,机遇总是存在的,一流的企业创造机会。看准了的事,就决不犹豫,但又决不盲目跟风。
省建管局负责人表示,省建管局正在实施建筑强省战略构想,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全省建筑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实现全省建筑企业立于全国先进行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黄冈建筑产业,未来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