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44阅读
  • 0回复

蕲春第一高级中学打好育人“组合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54
铜币
23247
威望
17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3
  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创办于烽火连天的抗战之时,迁至现址于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兴盛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之后,是一所植根于医圣故里的崇文沃土、沐浴着“教授县”的重教春风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传统重点学校,1980年成为湖北省首批108所重点中学之一。通过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先后成为黄冈市示范学校和湖北省示范中学。在全校上下喜迎70华诞之际,校长田谷华、党总支书记董来国率领一班人,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人本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践行“以人为本,致全、致高、致远”的办学理念,以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出育人“组合拳”,致力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强师固本,提高育人素质


  成为省级示范学校后,蕲春一中又确立了致力发展内涵,打造荆楚名校的发展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模式,由追求“量”的扩展的规模发展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的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于是学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程来抓。一是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专业化发展模式,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向研究型、启智型、创新型发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二是强化校本研究。大力实施师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机制驱动、群体互动和个体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形成了名师引领、同伴互动,自我反思的校本教研机制。三是建设学习型团队。全体教师坚持做到“十个一”,即每学年每个教师读一本文史哲专著,作一本读书笔记,订一份专业杂志,深入分析一个教学案例,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日”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和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立德重能,转变育人模式


  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蕲春一中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着眼培养一种精神——创新精神,着力发展两种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着重提高三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围绕这一目标学校确立了“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育人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弘扬优良的德育传统,坚持德育“三化”: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每天的班级活动和每周的班会为主阵地,以紧贴时代、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主要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德育工作常规化;针对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分别突出德育主题,高一重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高二突出遵纪守法、做文明公民的法纪教育,高三侧重于人生前途理想、确立正确人生观和人格完善教育,形成了德育工作的梯次化;为强化德育工作的组织落实,学校形成了“两线”(起决策、实施、调控作用的行政组织系统,起监督、保证作用的党团组织系统)四层(由校委会、党总支组成的决策层、由学校职能部门组成的中间层,由党支部、工会、团委、班主任组成的主体层,由学生组织及学生干部组成的基础层)一体化”的德育纵向体系;拓宽德育工作思路,动员多方力量,构建起了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横向体系,实现了德育工作网络化。

  学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活跃的互动课堂,完善功能室设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变应试型、被动型为素质型、自主型、合作型、探究型;充分发挥校外“一路两馆三厂四村”十大实践基地的作用,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成立25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让学生展示特长、自主发展;保证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革故鼎新,完善育人机制

  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应试教育形成的落后体制,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蕲春一中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建立起了科学性和实效性兼备的育人机制。一是强化激励机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潜能,通过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榜样激励、制度激励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成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优化评价机制。摈弃以占位论成败、唯成绩论英雄的做法,建立起了“五结合”的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即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现状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单向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与家长参评相结合,超越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狭隘的功利性目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助学机制。为了帮助寒门学子顺利完成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业,学校在内部着力、外部使劲,内外联动,构建了一个“四结合”的扶贫助学机制,即学校减免与奖励相结合,整班扶助与个别资助相结合,社会爱心企业捐赠与政府部门立项资助相结合,学校党员干部“手拉手”与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扶助相结合,为贫困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凝心聚力,增强育人合力


  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蕲春一中动员一切力量,凝聚多方智慧,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服务育人意识,中后勤围着前勤转,处室围着年级转,领导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全校围着学生发展转——倾全校之力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服务。为消灭育人盲区,实行全程育人,学校一方面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教方法,进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还针对在外经商务工家长开设了网上家长学校,为他们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学校争取社会支持,设立校外实践基地,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和优化了育人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学校还针对“五生”分别强化了育人举措,做到精育尖子生,发展特长生,转化“问题生”,关爱留守生,扶助贫困生,提高了全面育人的质效。

  
提档升级,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强化环境育人功能,学校一方面加强校园硬件建设,新扩校园面积65亩,新增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现在校园宽旷,各功能区和功能室设施齐备;增加了信息技术投入,将计算机网络终端延伸到所有办公室、教室和功能室,各类音频、视频通过主流媒体技术全部实现数字化传输,实现了计算机局域网,多媒体教学网,校园广播网、电视网和电话网“五网合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兴建了宽阔的致全广场、雅致的致高地理园、设施齐全的致远运动场,新建了50米的宣传橱窗、60米的阅报栏和112米的体育文化墙,校园主干道旁竖立着励志的文化石和精英校友风采牌,这一切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无不发挥着隐性育人功能。

  蕲春一中借助这套育人“组合拳”,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风好,学风纯,学生文明守纪、积极进取。近三年,有21名学生光荣入党,一大批学生受省市县表彰,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大赛捷报频传,高考成绩连创辉煌。五年来,共有9人被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3.5%,文理两科在以基础教育闻名于全国的黄冈市再次摘金夺银,王玉林同学继05年张黎之后再次夺得黄冈市理科状元,汪喻晓同学继05届管浩之后再次位列黄冈市文科第二名,两人分别被录入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曾恩学、董癸卯、吴七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3 9:52:14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