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人说日本车是工具,德国车是机器,而绝大多数的英国车则是一种艺术。现在上汽则通过一番手术,让英国艺术变成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工具。
荣威有“大脸”与“小脸”之分,这种区别在罗孚时代便已存在。相比之下,“小脸”均衡内敛,而“大脸”则更加威猛气派。荣威的车身基本上延续了罗孚75的小改款设计,最为明显的变化是轴距加长了10厘米,车尾部的下垂式设计也为后排头部空间和行李厢容积放弃掉C柱一些最经典的风格和最迷人的曲线。显然,在上汽的设计师眼中,在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面前,浪漫的古典主义设计也需要创新的手法予以新生。车尾更是把英国车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圆滑的车尾设计及典雅的尾灯把车身勾勒得古韵十足。
坐进驾驶舱,才知道荣威与罗孚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原来罗孚古香古色的英伦风格的中控台,在荣威上变成了更现代的整体设计。如果在没看到荣威外观之前坐在车内,你一定不会想到荣威会有那样一个风格独特的车身设计。但车内仍保留了很多传承经典的椭圆形设计,从乳白色的椭圆速度表、空调出风口到复古的时钟、各种操控按钮的边框,让人可以时不时地想到那个百年英国品牌。而改变了内饰风格的荣威,似乎从材质上也与那个流淌着贵族血统的罗孚不同,也许是为了拥有一个符合自主品牌车型的价格吧!
驾驶起来,我立刻体会到利用国际资源生产自主品牌的好处。通常在自主品牌车型上常出现的“生涩感”没有发生在荣威上,传动系统的匹配不错,动力的输出也很顺畅,来自成熟平台的好处不言而喻。5速自动变速箱在罗孚75上虽然并没赢得人人称赞的口碑,但在荣威上的表现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换挡顺畅,也比较安静。与路虎神行者(第一代)颇有渊源的2.5 V6发动机经重新调校后,最大功率由原来的177马力提升至184马力,240牛·米的扭矩则没有变化。然而受到因轴距增大带来车重增加近100公斤的影响,0到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并没能维持在10秒以内,与罗孚75的8.9秒相比,还是看出荣威在价值取向上的一些微妙变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20:16: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