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88阅读
  • 1回复

《本草纲目》称山生珊瑚树 欠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蕲春人
 

发帖
2118
铜币
21914
威望
6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1


穿珠梅花盆景(故宫博物院 供图)


雕漆海棠式盆料石梅花盆景(故宫博物院 供图)



蕲春论坛我爱您——一切都是为了您
蕲春新闻天天精彩!
离线蕲春人

发帖
2118
铜币
21914
威望
6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1-21



  琅玕树就是珊瑚树 珊瑚生于海而非长于山

  日前,本报“博雅”栏目论述珊瑚的历史时,曾经讲到中国远古时期的神秘宝物——琅玕树。对这种奇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金石部》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珠树即琅玕,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明确提出来,所谓的珠树就是山生的琅玕。那么,琅玕树就是珊瑚树我们能接受,可山上长出珊瑚树就颇有些公鸡下蛋的味道了,因为珊瑚是海生腔肠动物啊!

  显然,山上长出珊瑚树是无厘头的事儿——珊瑚是有机质宝石,易碎,在沧海变高山时,石化的珊瑚树早已是七零八落,哪有完好无损的珊瑚树存在的可能呢?因此,李时珍老先生的结论欠妥,值得商榷。

  专题文/图 吴聿立

  《山海经》最早记载琅玕树

  琅玕树的传奇记载,还真值得人们思考、研究。此事最早在我国极富神话色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出现。《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了位于海内、屹立在西北方的昆仑山,这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方圆八百里,高有一万仞,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而每一面又有九道门,每道门都有被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琅玕树在神兽开明的东边,还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五彩美玉的树)和“玗琪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玗琪美玉的树),它们位于神兽开明的北边。此外,在《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还载有三珠树,详细摘录如下:

  “开明东有……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这是说开明神兽的东面有一种服常树,树上有个长着三颗头的人,在伺察着附近的琅玕树。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这是说开明神兽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玗琪树和不死树等。

  “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这是说三珠树在厌火国的北面,生长在赤水岸边,那里的树与普通的柏树相似,叶子都是珍珠。

  关于昆仑山上这些宝树或者珠树,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著作《淮南子·坠形训》还有更为详细的描述:“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这段文字易懂,提到昆仑山上西面有“珠树”、“玉树”、“琁树”,东面有“琅玕树”,南面有不知名的“绛树”,北面有“碧树”、“瑶树”。可见,宝树何其之多!昆仑何其之神圣!

  不仅如此,战国时期的《荀子·正论》还描述了一种结满琅玕宝珠的犀象树:“犀象以为树,琅玕、龙兹、华觐以为实。”直白点儿翻译,这种犀象树大约是以犀角、象牙为材料雕琢、镶嵌而成的宝树,树干与树枝为犀角和象牙,而树上的果实呢,则为琅玕、龙兹和华觐。令荀子感叹的是:这样的宝树竟然被王侯带进了坟墓,实在是遗憾。

  这些关于种种“树”的记载,显示古人的无穷智慧,也给好奢华、爱显摆的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琅玕树就是珊瑚树

  那么,上古时期这些神奇而又神秘的宝物——琅玕树和珠树究竟是什么呢?琅玕树和珠树应是同一种神秘的宝树,即珊瑚树。

  关于琅玕为何物这一问题,我们已在《千娇百媚数珊瑚 色泽艳丽染史书》一文中给出了答案:琅玕即为珊瑚。这点也可从史册中觅出痕迹。

  战国时期《列子》记载:“蓬莱之山,珠干之树丛生。琅玕生于西北山中及海崖间。”

  汉时,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尼雅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所在地,这里先后发现三批汉简,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曾经对这些出土文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一块汉简正面写到:“大(太)子二美夫人叩头,谨以琅玕致问。”背面题名“夫人春君”;另一块汉简正面写到:“王母谨以琅玕致问。”背面题名为“王”。这说明早在汉代,西域地区的精绝国王室已经频繁使用琅玕作为珠宝装饰和礼仪用品。

  唐代杜绾著《云林石谱》亦云:“明州昌国县沿海近浅岸水底生琅玕石,状似珊瑚,或高二三尺,初出水色白,久微紫黑,纹理如姜枝,一律遍多圆圜迹,扣之有声。”

  北宋苏颂等编撰《图经本草》云:“今秘书中有异鱼图,载琅玕青色,生海中,初出水红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窍如虫蛀,击之有金石声,乃与珊瑚相类。”

  到了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金石部》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珠树即琅玕,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他明确提出:所谓的“琅玕树”(珠树),就是山生的珊瑚树。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山生珊瑚树属无稽之谈

  珊瑚,通俗讲就是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珊瑚虫层层叠加的遗骸,科学说法是海生珊瑚虫祖祖辈辈分泌出的外壳,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钙,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珊瑚的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那么,大山也能生出这种海里的东东吗?

  答案是不能的。地质学研究告诉我们,珊瑚固然可以因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而埋入地下,成为化石,然后曝露于地表,然而要在岩石中获取完整的、色泽艳丽的宝石级珊瑚树,却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湖南省邵东县团山镇实辉村的滨海相砂岩中就包含不少丛生的石化珊瑚,但这些石化珊瑚在地表遭受风化作用后就碎成了一节一节,很难获得完整的树形。

  既然不可能有山生的珊瑚树,那么古代那些珠树上所结的所谓“宝珠”又是什么回事呢?其实,古代那些神奇宝物“珠树”或者“珊瑚树”实际上都是海生的珊瑚,加上人工装饰的宝珠制成的装饰品。

  我们知道,“珊瑚”与“珊瑚珠”的含义是一清二楚的,但“琅玕”与“琅玕珠”的含义则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困扰了无数的文史大家。

  我们多次提到的近代地质学奠基人章鸿钊先生,曾在1921年撰写的《石雅》中这样破解人们对于“琅玕树”与“琅玕珠”的困惑:“是琅玕与珊瑚,或名树,或训珠,义皆相近,夺彼与此,固甚易易,此又形似假借之一例也。”这里说的是,作为树的“琅玕”在含义递嬗和演变过程中有时变成了作为珠的“琅玕”了,其结果就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其准确含义聚讼纷纭了。比如章鸿钊起初就认为琅玕可能是产自西域阿富汗地区的一种尖晶石,或者一种绿松石,到后来才认为最有可能是珊瑚。现在,人们终于明白:原来琅玕是珊瑚,而琅玕珠就是珊瑚碾成的珊瑚珠。

  至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宝树,如“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等,《淮南子·坠形训》提到的其他宝树,如“玉树”、“琁树”、“碧树”、“瑶树”等,则有可能是用与珊瑚有别的其他宝石材料制作的,譬如珍珠、玛瑙、金刚石、红宝石等。

  珠树数千年延续不断

  昆仑山的神奇是众所周知的,不仅“玉出昆冈”——出产世界最好的和阗玉,而且还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美丽神话。作为昆仑山上的宗庙重器、祭祀先祖的宝物,珠树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大禹时期,似乎都存在着。而且,以珠树为宝的传统在历史上也延续不断,直到今天。

  不说汉武时期的烽火树和西晋富豪斗富的珊瑚树,就说故宫博物院现藏清代的那对“穿珠梅花”盆景吧,看了材质和造型以后会让您赞叹不已。“穿珠梅花”盆景由盆、景两部分组成,整体高38.5cm、盆高10.2cm、长24.6cm、宽18.4cm。其中的穿珠梅花树用金丝点翠作叶,白花以东珠为花瓣,以红宝石为花蕊;红花则以红宝石为花瓣,以东珠为花蕊;粉花以碧玺为花瓣,翡翠为花蕊;绿色以翡翠为花瓣,红宝石为花蕊;蓝花以蓝宝石为花瓣,桃红色碧玺为花蕊。盆景中有假山两座,其上也镶嵌了很多宝石,计有红宝石106颗、蓝宝石17颗、绿宝石3颗、碧玺61颗、翡翠46颗、珍珠(不含米珠)310多颗。该盆景平时只储藏于密室,仅在皇帝寿辰、大喜庆典等重大喜庆节日才陈列出来供朝臣等观赏。这对清代“穿珠梅花”盆景就是古代极富神奇和传奇色彩的“珠树”,虽然与古代的“琅玕树”有别,但显然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现代珠宝盆景的制作同样是师法古代“珠树”制作的传统。比如广东某些地方用金丝铜材制作珠树主干和树枝,以珊瑚、珍珠、玛瑙、南方玉、翡翠或其他名贵宝石等制作树枝上所结的葡萄、寿桃、草莓等珠玉,使得珠树呈现五彩缤纷、辉煌闪烁的光学效果。这些虽然也不是古代的“琅玕树”,又何尝不是现代版的“珠树”呢?这些现代“珠树”也深受收藏家喜爱,动辄就要千余元。

  保养常识——

  经常佩戴 远离酸碱

  对于珊瑚及其饰品的护养,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珊瑚首饰和其他珠宝玉器饰品一样,避免重击、碰撞,当然是以免宝石受损或者镶嵌的珊瑚脱落损坏;

  其次,珊瑚和琥珀、蜜蜡、珍珠一样属有机宝石,因此切忌与化学物品、酸性、碱性液体、香水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再次,珊瑚及其饰品最好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不要靠近煤气、火炉等温度较高或易燃环境,洗澡的时候也要摘下饰品。珊瑚饰品一旦沾有灰尘或杂物,应立即用软布擦拭,并经常泡清水、抹清油,以使其常有亮丽的光泽。

  我们在《蜜蜡极具灵性 收藏须防三大陷阱》一文中曾提到:蜜蜡最好的养护方法就是经常佩戴、把玩,用气血养护,日浸月润,美丽异常,且不可束之高阁。同为有机宝石的珊瑚首饰如经常佩戴,也能产生习惯性和谐,可与人灵性相融洽。而一些无镶嵌的红珊瑚手链、项链等如常年贴身佩戴,还能起到活血保健的作用。

  真假鉴定——

  处理珊瑚 以假乱真

  目前,珠宝玉器市场鱼龙混杂,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珊瑚市场自然也不例外。

  最容易以假乱真的处理珊瑚,是用劣质珊瑚或白珊瑚为核心,采用特殊涂料与珊瑚粉末层层包裹,并仿制红珊瑚瑕疵而成为最贵重的深红珊瑚、桃红珊瑚。

  填充珊瑚染色是指把质地疏松的浅海树枝状造礁珊瑚,用注胶的方式填充染色。这种饰品表面光滑,粗糙易碎,颜色易变。

  用海柳、海竹仿制的珊瑚饰品,则有明显的纵纹理,颜色呆、死、涩,没有珊瑚玉石独具的孔隙残余。

  再造珊瑚染色是把各种贝类或造礁珊瑚研磨成粉末,塑注成珊瑚形状。这种饰品没有自然纹理,几乎每件珊瑚都相同。而塑料染色珊瑚则是用塑料制品染色而成的“珊瑚”,质地轻,易褪色,无自然纹理与光泽。

  另外,还有用劣质的玉石或粉红色玻璃仿制的珊瑚制品,如用白云石或方解石染色而成的假珊瑚,颜色均匀,但易褪色,无光泽;染色大理岩呈均匀的红色,具粒状结构,横断面无同心圆状构造,无不均匀条纹,用棉签沾丙酮擦拭,棉签上呈现红色。这些都是以无机质冒充有机质的现象,在重量上是有差别的。

  为了买个放心,建议消费者与选购其他名贵宝石一样,去正规门店购买珊瑚时,一定要拿回该饰品的国家质量检测证书,以防万一。

来源:广州日报

蕲春论坛我爱您——一切都是为了您
蕲春新闻天天精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