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62阅读
  • 0回复

转型升级出实招 谋划来年春来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爱情浪子
 

发帖
3540
铜币
37010
威望
59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p>  盘点2009年,全省经济发展亮点频现:我省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绩,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p><p>  放眼新的一年,一批对湖北未来发展意义深远的重大项目即将上马,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民生政策也将实施。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两圈一带”战略的逐步实施,荆楚大地必将以大手笔、大魄力描绘发展的崭新画卷。</p><p>  在昨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上,与会代表满怀信心,谋划来年,表达了加快发展的强烈意愿,提出了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的具体举措,特将大会发言摘登如下。</p><p>  襄樊:擂响战鼓大招商</p><p>  近年来,襄樊市建立“四大家”班子成员联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制度,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全市上下形成了招商的良好氛围。</p><p>  2010年,襄樊将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全力以赴招商引资。</p><p>  围绕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千亿级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提速提质,迅速形成了一批产业新增点。重点是紧盯央企扩张抓招商,承接转移抓招商,依托资源优势抓招商。全力推进与东风公司、中国航空、中国兵器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创造条件吸引央企把项目放在襄樊。推进与美国波音公司、诺丹公司的投资合作,加快新日、双登等企业的投资建设进度。发挥农业资源、磷矿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主动与相关的大集团、大企业对接,深化与兴发、新加坡三达等企业的合作,力争新增投资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0亿元。</p><p>  目前,襄樊正在加速推进中航集团投资60多亿元的航空产业园项目、3611公司投资354亿元的钒钛资源开发项目、兵装集团投资12亿元的医药产业化项目、投资80亿元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p><p>  着力打造加快发展的产业平台。集中力量办好湖北(襄樊)深圳工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和余家湖工业园。下一步,将迅速启动深圳工业园1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市区内外环线建设、污水处理、道路管网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城市森林生态工程。进一步建立紧密的银企合作机制,明年再引进3家商业银行。加大创业板上市、“新三板”市场融资、引进风险投资公司等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贷款担保等服务体系,在今年创业板上市2家的基础上,明年再争取2家-3家上市。</p><p>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在优化工商项目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公共服务领域和便民服务领域延伸,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政务服务环境。</p><p>  宜昌:全力打拼宜昌速度</p><p>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宜昌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举措和关键环节,非常之举促招商,打破常规抓项目,创造了宜昌项目建设的新速度。</p><p>  全力支持16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明年年底基本建成,同时着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极薄涂镀板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宜化、兴发等骨干企业持续不断增加投资,新上项目,壮大企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力争明年宜化集团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兴发集团突破80亿元。科学规划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水工铁空多式联运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加工制造等相关产业,服务长江航运和区域经济发展。</p><p>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具有宜昌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培育壮大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p><p>  紧紧依托安琪、人福等骨干企业,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环保科技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园。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培育壮大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突破性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p><p>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机遇,深入推进沿江突破、垂江延伸,积极引导项目、产业、要素向沿江地区集中,打造沿江经济走廊。依托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创新型企业,新增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评估、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力争将宜昌建成区域性科技成果交易中心。</p><p>  紧紧依托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全面推进“双千双百”工程和“2511”工程。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百亿级企业百亿级园区,力争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使装备制造、化工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力争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p><p>  洪湖:让试验区焕然一新</p><p>  2010年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面貌“三年取得明显变化”的最后一年。目前,洪湖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在粮食主产区、平原水网湖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路子。</p><p>  明年,洪湖将以抓好“三镇”、“三村”建设为重点,推动新农村建设由原试验区向扩面乡镇拓展,由路边向纵深推进,由区内向区外辐射。高标准推进20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村建设,打造国家级亮点;以15个相对困难、比较偏远村和7个非试验区乡镇试点村为重点,带动汉洪公路沿线乡村及仙洪公路沿线第二批村综合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p><p>  在继续抓好洪监高速公路、洪湖港、15万亩土地整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同时,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粮食产业提升、水产富民和畜牧业振兴工程,加强特色优势板块基地建设。加强洪湖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园区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四个一批”工程,重点推进洪湖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闽洪水产品原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p><p>  在推广整合资源、捆绑使用、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等成功经验的同时,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财政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联系点,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与管护长效机制。加快螺山镇中原村试点中心村建设,建立村镇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探索建立农村新型服务机制。</p><p>  洪湖将按照建设国家级试验区的更高要求,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实施村镇环境整治,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管理,力争不断放大试验效应,真正把洪湖建设成全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p><p>  赤壁:做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p><p>  今年,赤壁市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机遇,有97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预计未来三到五年项目建设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增加12亿元以上的税收。</p><p>  明年是推动赤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最重要的一年,要继续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生态花园、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p><p>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力争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65亿元,增长20%。重点抓好蒲圻电厂、晨鸣纸业两大重点二期项目,全力推进赤壁长江港区建设。目前总投资80亿元的电厂二期扩建已投资6亿余元,今年春节前可正式开工,2012年可以建成投产;总投资110.8亿元的晨鸣二期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明年也可开工建设。</p><p>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的要求,重点建设35万亩优质稻、3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优质苎麻、20万亩优质水产品,6万亩优质茶叶等五大基地,做强做优晨鸣纸业、赤壁米业、天绿公司等十大重点龙头企业,最大做强松峰茶叶、仓湖香莲等十大精品名牌。抓好神山兴农公司优质商品猪场及饲养屠宰加工交易项目,确保该公司两年之内投资30亿元,年出栏生猪30万头,实现产值40亿元。</p><p>  加快推进旅游兴市战略,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借武广高速铁路、赤壁古战场遗址快速通道开通的契机,强力打造赤壁古战场、温泉度假、陆水湖休闲三大旅游精品,形成区域性和全国性品牌,带动赤壁市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换代。重点推进赤壁古战场二期,龙佑温泉度假区二期、五龙山温泉休闲度假区一期等五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重点物流园区,推进物流供应链与产业园区对接。</p><p>  钟祥:提升大产业建设大园区</p><p>  2010年,钟祥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高的发展目标、更大的工作力度,快中求好、抢前争先,着力提升大产业、引建大项目、建设大园区、推进大发展。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今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效益指标增幅高于其他指标增幅。</p><p>  以快争先促发展。加快提升大产业,重点提升农产品加工、磷化工和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力争农产品加工、磷化工产业年内实现“双百亿”。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上,加快推进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着力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争创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在磷化工产业发展上,加快发展精细磷化工,打造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确保每月有亿元项目签约,每月有亿元项目开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力争钟祥经济开发区新增入园企业20家以上。</p><p>  好中求进促发展。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棉纺企业废水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磷化企业资源再利用和余热发电等循环发展模式,“吃干榨尽”废弃物,变废为宝增效益。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为契机,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谋划和推进钟祥核电项目,尽快启动华山观风电项目,打造江汉能源产业带。着力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林业为基础,生态服务业为纽带,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快建设生态钟祥,实现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双赢。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弘扬长寿文化,开发长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p><p>  凝心聚力促发展。切实增强“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科学研判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做好种、养、加结合文章,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基地建设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减压;加强政企、银企合作,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选派市直部门“一把手”到重点企业兼任第一书记,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p><p>  蕲春:着力打好李时珍牌</p><p>  2010年,蕲春将以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为切入点,着力抓好百亿投入、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万人旅游,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和发展方式的大转变,推动全面大开放、全力大招商、全民大创业、全县大发展。</p><p>  建设大园区,承接大转移。按照“产业集群、生态园区、现代新城、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打造专业特色园区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蕲春经济开发区,力争打造成百亿园区。</p><p>  打造大集群,促进大转变。把产业集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来抓,突破性发展中医药、低碳经济、陶瓷、节能灯等产业集群,力争把中医药、节能灯、陶瓷产业打造为百亿产业。同时,科学利用长江岸线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蕲州银山建材基地,八里造船物流基地,管窑、彭思能源化工基地,形成三点一线的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p><p>  建设大项目,催生大企业。集中精力抓好总投资过40亿元的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总投资3亿美元的《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等11个投入过10亿元的重大战略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加快培植一批大企业,力争把李时珍医药集团培育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p><p>  发展大旅游,促进大开放。以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为龙头,集中力量建设乡村俱乐部、游客接待中心等,把赤龙湖打造成为中国大型影视旅游休闲圣地、中国首席CIO健康管理基地。通过发展健康旅游,带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力争每年到蕲春的旅游人数超过百万人次。</p><p>  做响大品牌,发展大文化。重点建设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兴建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恢复建设蕲州历史文化名城等,形成“一区一园一城一节两论坛”的具有震撼力、影响力的文化亮点,提升文化软实力。</p><p>  构建大交通,实现大循环。重点抓好“一桥两港三路”建设,形成“三纵六横五循环”的交通格局,实现与武汉城市圈和黄石市的循环对接。</p><p>  大悟:力争两万人口脱贫</p><p>  大悟县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以来,始终坚持农民增收“一个中心”,突出培育基础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两个重点”,实现单纯农业生产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产品生产大县向产业强县、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三个转变”,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基层组织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土地流转制度“四个创新”。</p><p>  通过近一年来的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大悟确定了8个产值或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引进各类“武”字头企业43家,县内交通网、农田水利、城区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让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在工作中,大悟初步形成了畈地连片开发、镇村一体开发、公司联村开发、流域整体开发四种模式。</p><p>  下一步,大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大项目整合、责任落实、群众参与的力度,力争2010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的平均水平,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p><p>  坚持项目推动,抓好以水、电、路、气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抢抓大交通建设的机遇,策划大项目,改善大环境,形成鄂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围绕县内小交通与大交通的配套联网,建设所有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公路、到火车站和1小时到武汉的通勤圈。</p><p>  适应科学发展,探索贫困山区产业发展之路。利用丰富的板栗、花生、茶叶和药材等资源,加快建设农林产品加工园,力争5年时间园区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突出发展以红色、绿色、休闲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打造以精密铸造为主的“中国铸造之都”。</p><p>  全方位开放开发,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不懈地推进开发区建设,加快招商引进步伐,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逐步形成产业集群。</p><p>  扎实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加快改变山区城乡面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脱贫奔小康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十大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力争明年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p><p>  省发改委:实现六个新突破</p><p>  2010年,省发改委将牢牢把握“六个坚定不移”,实现“六个新突破”。争取有一批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重要改革事项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p><p>  坚定不移地把促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在推动投资增长上取得新突破。明年力争投资突破1万亿元,继续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在直接融资方面,要力争实现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比今年有更大突破。咸宁核电、大东湖生态水网、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实质性进展。</p><p>  坚定不移地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在推动新兴产业培育上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努力实现全省工业投资增幅在中部地区靠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国家新一轮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有一席之地。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p><p>  坚定不移把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作为重要平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武汉临空经济区、武汉新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宜昌、襄樊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p><p>  坚定不移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建设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加工园区、一批产值过100亿元的加工大县。力争解决5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40万户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加快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就业定居。</p><p>  坚定不移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作为硬约束、硬任务,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力争“三峡”工程的后续政策、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补偿、大东湖生态水网“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政策纳入国家决策。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加快推动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编制发展低碳经济实施方案试点。</p><p>  坚定不移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快廉租房等保障住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p><p>  东湖高新区:积极开展创新试点</p><p>  近日,东湖高新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10年是示范区的启动之年,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把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打下坚实的基础。</p><p>  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争取证监会尽快批复东湖高新区“新三板”市场交易,支持商业银行在光谷设立支行,积极开展新型融资业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元融资服务。启动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等多种形式激励。推进“两型产业”发展创新试点。积极争取建立全国性的“污染物排放交易”中心,设立“两型产业”发展创新基金。</p><p>  做强光电子产业,做大生物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类电子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光纤接入、生物、新能源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力争明年完成企业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大关,其中光电子产业总收入过1000亿元,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生物三个产业总收入过1000亿元。</p><p>  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抓紧总投资超百亿、建成后产值过千亿的“光谷生物城”建设,加快光谷金融港、新能源产业园、地球空间信息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确保总投资40亿元的第4.5代TFT项目全面投产。引进富士康台式电脑生产基地、扩大武汉园区产能,力争武钢科技园、核电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户。积极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真光电LCOS、红光高清NVD产业化进程。组织实施“光城计划”、“太阳能屋顶”、“十城万盏”等新产品示范工程,加快培育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p><p>  继续支持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组织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重点企业实验室,推进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建设,形成一批国家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形成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科技创业,面向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低门槛、零房租、免水电费等优惠政策,无偿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专业化服务。</p><p>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br/></p>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