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67阅读
  • 0回复

武汉市民收入今年增长近10% GDP明年争破5000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54
铜币
23247
威望
17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2009年武汉经济发展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昨日,武汉市经济工作会议传出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据:预计今年GDP突破4500亿元,增长13%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明年将挺进“5000亿俱乐部”。

    ◆今年成绩单

    城建投资增幅创新高

    2009年是武汉市城建历史上投资额最高、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城建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520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亿,增长1/3;全市新开工项目1595个,增长1/3多;404项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00亿元,增长4成。预计今年GDP突破4500亿元,增长13%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应对金融危机,武汉市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去年的3.7:46.1:50.2,调整为今年的3.3:46.4:50.3,工业和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新引进7家境内外金融机构,16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在光谷金融港兴建了后台服务中心。全年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2050亿元,增长18.2%。

    城市发展,百姓共享。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0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7112元,增长1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增长16%以上。

    今年以来,武汉市加大了民生领域投入,市财政对社保、就业、廉租房、政府十件实事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领域投入高达71.7亿元,同比增长近3成。

    有关负责人透露,按照前三季度的统计,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武汉GDP继去年赶超南京后,今年将再次超过成都、宁波,进入排名前五位,7项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目标。

    ◆明年任务表

    保持投资强度 推动住房消费

    武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2010年的发展目标: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CPI控制在3%左右。

    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要保持适度的投资强度,争取武钢三硅钢、神龙二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等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注: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加快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扩产、武锅、武重及武烟搬迁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富士康二期、武船阳逻基地、华侨城、泛海CBD项目、天河机场三期、鹦鹉洲大桥、杨泗港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推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开辟文化娱乐、乡村旅游、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要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武广高铁开通的有利条件,加大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围绕“两型”产业发展,策划一批重大项目;要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推动经济增长;要切实搞好服务保障。

    “如果说保增长是2009年的重中之重,那么2010年是在保增长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阮成发要求,要加速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的新型产业体系,一句话概括就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五方面“先试”权

    国家批准东湖高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昨日,武汉市委、市政府表示,要抓住这一契机,在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与会者认为,这个示范区的战略地位不亚于“两型社会”试验区。

    五方面拥有了“先试”权

    “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与会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东湖高新在五个方面拥有了“先行先试”权,这五方面分别是:科技金融、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使用等。

    会议提出,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成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而自主创新的关键指标有三个:一是研发,二是技术突破,三是新兴产业。

    东湖高新的主要任务也已经明确,即:尽快在具备优势的基础研究学科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在具备研究基础的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示范区总体规划将出台

    此外,武汉还将迅速成立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由阮成发任组长,在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统筹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明年,武汉将把加快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和途径。同时还将加速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的新型产业体系。据悉,明年武汉要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5%以上。

  ◆政府权责 明年狠刹“不报批就用地”歪风

    武汉30多项权力下放区级政府已有一年多,但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放权不够、权责不匹配,甚至违法用地等问题。昨日会上,阮成发要求新年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强调要“坚决刹住‘不报批就用地’这股歪风。”

    阮成发直言,目前违法用地的现象比较突出,市级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城管和监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第一时间发现和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决不搞“下不为例”。

    同时他指出,要鼓励区级政府加大土地储备和融资力度,支持各区利用土地资源,策划和引进大项目,做大区级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

    他要求,要探索提高规划审批效率的有效途径,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按照责任、权利和财力相匹配原则,合理划分市、区事权与财权,真正建立起“权责明晰、责随权移、费随事转、各尽其责”的管理机制。

  ◆民营经济 政府将保障民营经济市场参与权

    明年,武汉市将制定并实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提供与公有经济同等的政策待遇。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武汉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4%,“虽然比2年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沿海同类发达城市早已超过了60%,一些城市甚至达到80%。”阮成发不无感慨地说。

    他要求,2010年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重点在于保障民营经济公平的市场参与权,在金融、财税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交通

    明年四招治堵 疏通“毛细血管”

    明年,武汉将拿出“四招”来治堵,包括建“微循环”支路70条,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推进免费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启动中心城区长途汽车站外迁等。

    “武汉水、陆、公、空的通达能力都在大幅提高,但中心城区却越来越堵。”昨日,阮成发表示,从武汉到北京、上海甚至出国都越来越方便,但城内交通却很不方便,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招数一

    完善“三级”交通系统

    明年,武汉将强化规划对交通的引导控制作用,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微循环系统、慢行交通系统等“三级”交通建设规划;全面落实疏堵保畅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下工夫。

    招数二

    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一方面,武汉将加快城市环线、过江交通、快速路、主次干道建设。另一方面,还将加强“微循环”支路、人行过街通道的建设。记者获悉,武汉明年要新建“微循环”支路70条,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招数三

    中心城区汽车站外迁

    “希望明年武汉新增免费自行车2万辆。”阮成发还表示,明年武汉要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推进免费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启动中心城区长途汽车站外迁。

    招数四

    严格工期承诺制

    明年,武汉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工期承诺制;科学组织交通运行,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综合整治违章占道、违禁行驶、乱停车等顽症。同时,交通部门还将围绕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制定完善的交通疏导方案和交通堵塞应急处理预案等。

    抓住“高铁”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开通。合武客专和武广高铁的相继开通标志着武汉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经济”到底要怎么做文章?昨日,阮成发表示:高铁开通除了带来沿线旅游业的繁荣外,对武汉而言,制造业的机遇是最大的,“要抓住这次机会最重要的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与会者认为,“高铁时代”的到来,必将促进城市间人流、物流的快速流动,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催生“高铁经济”。武汉要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

    “要自己先开好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对着清单一个个去找。”与会者表示,对武汉而言,“高铁经济”需要高起点、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要重点围绕钢铁、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支柱骨干产业,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领先企业来汉投资。

    会议还立下“军令状”:明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化学工业区要分别引进1-2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每个远城区要力争引进1-2个5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今年武汉经济恢复性增长较快,但是总体上来讲,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消失,全市上下要保持清醒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继续实施并完善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措施。

    ——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

来源:长江商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