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37阅读
  • 0回复

图文:千树万树梨花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54
铜币
23247
威望
17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23




鄂州新农村一景

  春节刚过,云梦县开发区的妇女农民工纷纷来到家门口的企业上班。该县开发区目前入区企业达到59家,已安置2万多农民工就近就业,结束了他们每年春节前往家赶和节后奔波找工作的后顾之忧。(记者曲河摄)

  8日,浠水县法院女干部张君梅在指导散花村妇女腰鼓队排练。为支持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该县妇联推出了“城乡妇女结对共建”工程,由县直单位文艺人才指导住点村建立文艺表演队,排练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宣传政策法规的好节目。目前,已组建乡村文艺表演队30多个。(记者曲河摄)

  编者按

  “有人问我,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疑问。我带着他去看城市林立的楼群,看开发区高大的厂房;看乡村宽阔的公路,看碧绿的田野;看农民工领到工资时的灿烂笑容;看重新变得清澈的河流。看着看着,他说,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科学发展,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位理论工作者的日记片断,学习实践活动中,他试图用看得着、摸得着的生活图景,引导大家加深对发展观的理解。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活动,我省党员干部经历了思想的洗礼、实践的锤炼,全省科学发展水平再上台阶,人民群众普遍受惠。从赤壁到洪湖,从大冶到天门,从神农架到咸安……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构成了荆楚大地科学发展的壮阔画卷。

  这既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也是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诠释。

  赤壁洪湖:

  自来水,好清澈!

  10日,洪湖市汊河镇龙坑村锣鼓喧天,村民载歌载舞,庆祝村自来水正式开通。至此,投资550万元的汊河镇双河中心水厂周边10个村13万多人全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该村肖云哲老人说,“以前,我们每天都走一里地挑水,如今,水通到了家里,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可以用洗衣机、用抽水马桶、用太阳能热水器了。”

  同样的喜悦洋溢在大同湖管理区滨谦村,该村主水管道铺设工地热火朝天。63岁的老支书马国良告诉记者,滨谦村地处湖区,地下水通过权威部门检测,含高氟,严重超标,不能饮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同湖管理区党委把这一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翌日,市长蒋鸿带领市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当场制定方案,从长江引水入村,由水利局负责施工,预计2010年4月底完成。

  在赤壁市柳山湖镇柳山村,村民熊和平拧开自家崭新的自来水管,哗哗的流水从水管涌出。“今后我们再也不为安全饮水发愁了。”而在去年,他还在为喝不上干净水而揪心。

  去年赤壁市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松柏湖建成了一个供水量为1200吨的新自来水厂,彻底解决了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去年5月,熊和平家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目前该镇2417户农户已全部用上了安全水。

  (记者刘娜通讯员万凯黄纯刚)

  枝江:沃土上的“吨粮”梦

  在枝江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建设基地,放眼望去,田成方、地平整、土肥沃、水畅流、路相通。这是该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决民生问题、助农增收带来的实际变化。

  该“万亩吨粮”基地位于问安镇,以龚家坪村、杨山村、双湖村等三个村为核心区,辐射问安镇张家桥村、万水桥村、关庙山村、覃家山村、袁码头村等五个村,辐射区面积2.5万亩。

  枝江市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组织与实施工作。

  专家评估,该项目今年建成后,优质品种普及率、机收率、病虫害控制技术应用率、无公害稻谷合格率均可达到100%。每亩年产优质稻谷500公斤,其市场收购价比普通优质稻高30%左右,亩均可增收270元,3.5万亩优质稻可增收945万元。项目区亩平均增产粮食50公斤,3.5万亩优质稻每年可增产粮食175万公斤,按每公斤优质稻谷2.6元计算,可新增收入455万元。“绿色、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可减少农药污染;施用配方肥,提高了耕地地力;”谈及该项目,问安镇委书记、镇长李华锋充满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培育湖北大米精品名牌,提高湖北水稻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记者刘娜通讯员刘卫东)

  黄陂:老农民盼来“新农保”

  15日,黄陂区横店街百花村77岁的杨腊勤老汉,来到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横店支行,领到当月100元基础养老金。老人拿着存折透露心声:“总说‘养儿防老’,现在不用了。”

  横店街有7000多名像杨腊勤老汉这样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100元的基础养老金,该区近90万农民养老保障方式由传统的“养儿防老”进入社会保障新时代。

  今年初,黄陂区把启动新农保工作纳入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被列为全国试点地区之一。

  黄陂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有12万多人,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区委、区政府面临的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去年上半年,该区在南部的横店、天河、滠口、盘龙城等4个街(开发区)开展试点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扩大新农保的影响,使新农保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记者刘娜通讯员肖映义胡沛王轩)

  丹江口:“泥腿子”也爱“泡”书屋

  11日,丹江口市浪河镇土门沟村二组,养猪大户吴元兵正在村里的农家书屋查资料。“我养了50多头猪,可是缺技术。书屋开放以来,我在这里翻阅了十几本关于养猪的书,按书上说的配饲料,效果很好。”

  浪河镇现有9个村级农家书屋,全部配发了各类图书2万多本,全天候对农民开放,引来众多农民“泡”书屋。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将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帮助寻求脱贫奔富的途径,作为十件实事重点来抓。2009年,该市建成100家农家书屋,每个书屋收藏了包括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等各类书籍3000余册、光碟200余套(张)等;目前全市共有134家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天免费开放。2010年,丹江口市规划新建“农家书屋”67家,实现村均1家的目标。

  土台乡村民刘春明通过书本学到了果树管理和柴鸡养殖技能,使自己的鲜杏园变成了生态园,提高了经济效益,年创综合收入过10万元。他说,“口袋富了富一时,脑袋富了才算富。”(记者刘娜通讯员周玉娟胡恩中)

  鄂城:从“挖井匠”到“机械手”

  干了20多年泥巴匠的汪大松转行了。

  过去,鄂州市鄂城区新庙镇英山村的汪大松经常走村串户,为村民“挖井”,汪大松说:“08年后,找我挖井的人一下子没了。”

  学习实践活动中,鄂城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投资3亿元将市玉泉自来水管网向周边乡镇延伸,依托乡镇自来水厂向村湾延伸。对于居住较分散,管网投入过高的村,利用水库、湖泊等水源,通过净化处理。目前,全区34万农民全部喝上了与城市同质同价的自来水,过去挑水用的水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挖井匠”也面临“失业”。“失业”后的汪大松利用惠农贷款,小额贷款等方式,买了一台挖机,当起了机械手,他说:“现在村里通的都是水泥路,挖机进出也方便,新农村建设、企业平场子、私人挖地基等,都用机械作业,效率高多了。”

  (记者刘娜范步通讯员汪浩)

  掇刀:家门口就业更舒心

  10日8点半,荆门市掇刀区创业北路已是人头攒动,一排排展台被求职者挤得满满的。由掇刀区政府主办的“服务高新区、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专场招聘会”正在举行。

  返乡农民工孙芸芸侧着身子分开人群挤过去,他在广东那边打了两年工,春节回来后听说本地引进了大批企业,打算就在家乡找工做。

  据悉,当天省内外89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3452个,进场求职者达1.8万余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322人,现场录用3068人。区领导表示,着力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是该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年多来,掇刀区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造势借力,乘势而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一大批城乡一体化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全年在建项目达154个,同比增长12%,其中新开工项目142个,开工率达92.2%。“如今,在家门口打工更方便、更舒心。”春节后开始在麻城工业园上班的返乡民工王平,面对家乡近年的变化感触颇多,“我要给以前一起在沿海打工的朋友打电话,邀请他们都来掇刀区工作,这里待遇不比沿海差!”

  (记者刘娜通讯员李秦赵娜)

  襄阳:“穷孩子”不再紧锁眉头

  10日,家住襄阳区程河镇的陈长军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从所就读的高二(一)班班主任手中领到了下学期生活费。

  前些年,陈长军的父亲打工出现意外,右臂截肢,失去劳动能力,两年后,他母亲也因病去世了。这使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无力支付学费和住宿费,生活很困难,陈长军一度都不想上学了。“感谢区里出台的助学政策,为我减免了学费,补助了生活费,帮助我安心完成学业。”陈长军说,现在,唯有刻苦学习才能回报社会,去年期末取得了年级第五名,今年争取稳中有升。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为使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有新突破,襄阳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教育政策,健全完善覆盖城乡中小学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去年以来,襄阳区共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1410万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免杂费721万元,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76万元,为城乡在校学生发放助学金698.6万元。今年以来,该区申报了4个省级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投入资金760万元,维修改造校舍1.3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记者刘娜通讯员谭全秋)

  蕲春利川:日子越过越红火

  14日,蕲春县张榜镇车门村村民柯红生开着小车,带着家人,从自家门前的通村公路翻过几道山梁,来到了与本村毗邻的大同镇李山村的表姑家。

  柯红生高兴地说:“咱们这里出门便是山,过去走趟亲戚得靠步行,来回最少得一天时间。最近几年,村里修通了7个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拉通了与周边村的循环水泥路面,一个来回,不到半小时,现在出门可方便了!”

  近年,车门村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下,坚持走有特色的新农村发展之路,“山上枫香连成片,山腰板栗桃满园,山脚水稻种满畈”的规划逐步变为现实。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该村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建起了八个天然山泉水塔,集中安全饮水入户率达到96.3%,新修的沿山渠直灌370亩高洼田……

  13日,记者来到利川市兴盛福农业开发公司,只见方圆车、电麻木车排成长龙,等待过磅交售稻谷。

  开着新方圆车的师傅段庆录常年给兴盛褔收购稻谷。他告诉记者:“去年纯赚7万多元,被公司评为营销大户,还获得了特别贡献奖”。

  1993年5月,段庆录新婚不久,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骑着车走村串户收谷子,当上了“粮食商贩”。1999年,段庆录甩掉“破”自行车,花5000多元钱买了一辆电麻木车。

  “从2000年到2009年,我为兴盛褔收稻谷,跑烂了三个电麻木,运货能力不断增加,开始只能拉500斤,后来可以拉1000斤、2000斤,当然钱是越挣越多了。”

  利川市委、市政府把米业列为七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把兴盛福公司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要求年产值过亿元,带动米业发展。2009年4月初,市委、市政府在兴盛福召开现场办公会,支持公司扩大规模,征地30亩,建年产10万吨富硒大米加工生产线。今年,利川计划发展优质水稻18万亩。

  目前,兴盛福公司产品已占领武汉市场,在广州的大超市每市斤优质大米卖到36元。公司每天收购稻谷5万公斤以上,做到了稻农随时卖随时收,当场卖当场付款。

  3月初,兴盛福公司动工兴建新厂房。为了抢抓先机,段庆录将“电麻木”又卖掉了,购买了崭新的方圆车,加大运力和收购速度,开始了稻谷“经纪人”新的生活。(记者刘娜通讯员陈群张全胜余立鹏)

  仙桃潜江:农业产业化健步前行

  去年,位于仙桃市的湖北旺旺公司又投资2.8亿元新上21条生产线,其产能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税收过8000万元。这是该市打造农产品加工百亿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仙桃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仙桃食品产业园为主体,以各地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支撑,着力打造百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该市农产品加工业2009年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55元,增加608元。

  潜江市推广“虾稻轮作”种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小龙虾产量。2009年6月,潜江举办了首届龙虾节,更让“潜江龙虾”闻名全国。

  目前,该市正在与武汉大学合作开展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形成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科技转变的二次腾飞。

  (记者刘娜通讯员熊少华李宏银)

  汉川:让打工更有赚头

  “这里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一点也不比外面差,比在外面打工赚的钱还要多!”14日中午,记者在汉川市汉正服装工业城一家职工食堂碰到了李丹萍,一见面,她就说开了。

  32岁的李丹萍是汉川市麻河镇人,夫妻俩曾在广东打工5年,虽然每人每月都有一千几百元的工资,但自己得在外吃饭、租房,处处精打细算,两人的收入还是要用去一半。去年5月份,两人回到汉川,9月份就在汉正服装工业城上了岗。李丹萍做缝纫,丈夫胡凯是机修工,在公司职工食堂吃饭,每餐一荤两素只要2元钱,还免费安排了夫妻房。

  汉川市劳动就业局负责人介绍,全市企业的食宿条件都很好,包住宿,不少企业还准备了夫妻房,在食堂就餐企业对等补贴。许多企业还建有文化活动室,提供了电视机、影碟机、乒乓球、台球、象棋等。“不说别的,车费、电话费就节约不少!”李丹萍介绍,现在夫妻俩收入共3600元左右,支出不到收入的1/3,休息时还可回家看望老人孩子,方便多了。

  据介绍,该市把解决企业用工难、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去年,全市共组织各类培训1.8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93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02人,帮助2.2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记者刘娜通讯员熊国春)

  广水:“一号工程”如火如荼


  “如今,我村吃水再也不用肩挑手提了,我们也可以跟城里人一样,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市委市政府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广水市吴店镇东河村65岁的村民李顺民喝着自家的自来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广水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第一号民生工程”,组织专家对缺水乡村造册登记,科学规划,制定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以新建大规模集中供水为主,以延伸城区管网,建设联村连片中型集中供水为辅的安饮工程方案,“两线一片”三大工程同时开工。

  目前,该市进村入户管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将使60%以上的农户吃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两线一片”工程全部完工后,可一举解决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47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3 18:19:37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