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吉利汽车于哥德堡时间正式与福特汽车签约,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一时间关于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一早已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并购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成功并购的喜悦中也夹杂着人们对吉利未来发展的种种猜测:
并购沃尔沃后的吉利公司会有怎样的发展?
吉利能否消化好沃尔沃这块大蛋糕?
吉利能否保护好沃尔沃这个响当当的品牌?
……
对此,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持有乐观的态度,他表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而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an Mulally也表示:“沃尔沃是一个卓越的品牌,拥有一流的产品。本协议为沃尔沃轿车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大集团纷纷看好沃尔沃未来的发展前景,吉利的成功并购也增加了民族汽车业的信心。
拥有强大品牌的沃尔沃为何看重中国吉利作为其“衣钵传人”呢?其实一切皆有其根源。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阴影持续至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并未真正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进步伐,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不能撇开这一大环境孤立看待。
在金融危机中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通用汽车2009年6月1日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案。纵观通用公司的破产,有说是因其经营方向的错误所导致,也有说是因战略决策的失误所导致,但归根结底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其破产的直接导火索。然而,从一国或全球市场的宏观角度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市场成熟或衰退阶段,市场日趋饱和,只有部分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仍属于新兴产业,且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鉴于在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竞争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汽车产业在全球不同地域的发展能力、潜力与发展前景已经无法同日而语。2009年中国汽车超过1300万辆的销量,40%以上的增长,使中国市场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有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汽车总产能计划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这些无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一长期从事海外并购的资深律师表示,而今国内外汽车产业面临着微妙局面,一方面是国外汽车产业正处于成熟乃至衰退阶段,它们拥有成熟的技术、品牌、车型乃至较为成熟的市场认知度;另一方面是中国汽车销量的逐年猛增,产销两旺,各大国际品牌纷纷抢占国内市场却受制于营销成本的影响,而本国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优势、地域优势甚至成本优势,但在品牌、技术、市场成熟度上仍存在不足。因此,面临当前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部分国内民企果断选择了并购世界成熟品牌弥补自身不足。从福特花费64.9亿美元购得沃尔沃作为其全资子公司,到受金融危机影响,沃尔沃的市值已少于30亿美元,吉利的实际收购价格很可能低于15亿美元。国内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已经成为这一经济危机中的受益者,尤其在技术层面受益匪浅。但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并非一劳永逸,后续的运营策略同样荆棘密布。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部分行业领域纷纷步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在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本国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愈发地显现出其行业系统的脆弱性。作为这样大宗的国际间跨国并购,相似的反面教材也曾屡见不鲜,因此吉利作为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这次“抄底”行为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勇气,双方在今后的合作则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