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34阅读
  • 0回复

老区红安 何时后发先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网络天下
 

发帖
1528
铜币
22451
威望
5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5-01

  行政建制过低,与武汉都市圈及东部沿海的疏离,使红安未来面临困局,需开辟第三条发展道路。

  文|《小康·财智》记者 罗天昊

  革命时期,老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能够成为老区,必为兵家重地,也就是山高路少,交通不便,由此,井冈山成为湘赣边根据地的中心,红安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中心。

  由于资源禀赋缺少, 多数老区贫困。同时,由于非均衡的国家发展战略,改革初期,主要是东部沿海区域率先发达,老区处于后发劣势。在2008年的国家级贫困县中,80%以上的老区均名列其中。2009年只有延安人均收入跃居陕西首位,成为少数走出贫困的老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中国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如何突破历史局限,实现二次辉煌,是很多老区人多年来的夙愿。

  中国的发达,不仅在于东部沿海和中心城市的发达程度,而在于欠发达区域的发达程度。

  作为曾经的鄂豫皖苏区中心,红四方面军发源地的“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最近几年发展迅猛,作为仅次于井冈山和延安的革命圣地,红安的发展之路,对于所有的老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小县难酬大志

  在传统的几大苏区,其策源地基本已完成市的建制。如井冈山在2000年设市,湘鄂边苏区的洪湖在1988年设市,甚至延安在1972年,即已成为地级市。

  而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的红安,长期以来,因为行政区划的设置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处于被动局面。

  就行政隶属关系,红安隶属于黄冈市,但其经济却与武汉联系更为紧密。这种状况,形成了红安两头落空的尴尬局面。

  作为黄冈的一个县城,在黄冈市的十一个县区中,红安并无优势可言。更多资源,倾斜到黄州和已经改市的麻城。在黄冈与省及国家的合作与投资中,项目很少落到红安。黄冈的两座发电厂,一座在黄州唐家渡,一座在麻城,特别是麻城火力发电厂,总投资近50亿,其中中国电力出资比例达93%。基本上等于是中央援建,仅税收每年预计可达2亿多,几乎等于红安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延安近年的经济飞跃,其重要因素是能源化工崛起,光是大型石油企业,就有延长石油集团、中石油长庆油田等两家公司落户延安,同时,200亿巨资的乙烯项目亦落户延安,在2009年延安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占80%以上,而来自这种大工业的支持,在红安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个县,红安很难独立赢得国家性的大工业项目支持,而黄冈本地项目,亦如天女散花,落到红安头上的非常少。红安比之延安,因为行政地位的设置区别,导致了经济发展自主性的巨大差异。

  红安烟厂曾经是红安的经济支柱,其上交的税收几近占红安财政收入的一半。被武汉中烟兼并之后,红安烟厂旗下的闯爷、龙乡等品牌不准再生产,突然间失去了支柱产业。而同为老区,延安烟厂被陕西中烟兼并后,其“延安”系列品牌仍被保留。

  同时,行政级别过低,使红安获得的政策性质支持极其有限。在湖北全省,目前有89个省级开发区,其中黄冈占14个,黄州、蕲春有3个,麻城和武穴两个,而红安只有一个,相对于黄州、麻城在90年代即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红安在黄冈市内不仅是泯然众人,更处于后发劣势。

  过低的行政建制,使红安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武汉能否成为 “靠山店”?

  出红安南境八里镇,即入武汉新洲区靠山店,这一地名充满了隐喻。事实上,在红安的发展战略中,以武汉为“靠山”的思想,一直存在。

  红安曾希望成为武汉的一个区。可惜最终未能如愿。红安欲借助武汉的力量,有两大障碍。其一是武汉核心城市圈辐射广泛,红安非其重点区域,其二是,武汉由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其经济结构与红安并无明显互补。

  红安在武汉的东北部,在东线,武汉主要是以青山冶金工业区、北湖新城、阳逻新城和武汉科技新城为主要辐射极,建设武汉—鄂州—黄石—大冶产业空间集聚带,黄石才是大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而在黄冈内部,从地理位置上说,武穴、黄州、浠水、麻城都比红安更有优势;在武汉都市圈的北线,主要以京广线为纽带,重点发展大悟、孝感等地,而红安在京广线之外。

  武汉都市圈的规划基本是以交通为导向,红安交通落后,导致其成为“孤岛”。在未来的武汉核心城市圈中,很容易被边缘化。

  红安虽然有心承接武汉的产业,但是,武汉本身却在补课。目前,武汉的工业体系,以“重工业”和“大工业”为特点。

  2008年,武汉的三大产业比重为3.7:46.1:50.2,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过重。同时,在其4338.28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总产值3394.18亿元,竟占78.2%,轻工业总产值则不足四分之一。

  在红安引进的外部大项目中,除早期的中百之外,几乎不见武汉企业的踪影。过亿的项目,多为武汉之外的企业投资。如杭州娃哈哈、浙江华盛达集团、广东佛塑集团、深圳宝安集团、菲律宾上好佳、广州粮食集团、江苏南京雨润集团、台湾“龙鑫”、香港“嘉威”等,多来自东南沿海。

  目前,发达城市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先经历工业化阶段,其高峰期,工业比重往往达到50%以上,然后在后工业化时代回落,第三产业崛起,而红安目前尚且还处于工业贡献不足的时代。2008年,红安的工业占比不足40%,处于工业化“补课”阶段,其工业增加值对于经济的贡献,近年来迅猛上升。而此时要红安作为武汉的“后花园”,只发展农业,也不现实,本身没有完成产业升级的武汉,对红安难有大的帮助,若等国家战略改变,武汉十余年后重新崛起,再转移其部分工业,则又时间不等人,恐怕红安靠山未定,桃花已落。

  靠山店外的武汉,并不可靠。

  东部产业转移远水难解近渴

  目前,红安的众多大投资,多来自东部沿海。

  不过,在国内的产业转移浪潮中,因为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并非全国各地“机会均沾”,而是各有侧重。

  目前,河南和湖北,均未有加入沿海经济体的倾向,而是希望争当中部崛起的龙头,而红安的上一级建制黄冈,则在武汉城市圈和东部经济圈中摇摆,红安本身,亦在武汉、东部经济圈、黄冈之间挣扎。

  在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中,首当其冲的是江西和湖南。郴州宣称要做“湖南最开放城市”,其80%以上的 招商项目来自珠三角;而江西“南大门”赣州,其所设立的香港工业园占地达50平方公里,竟然比赣州城区还要大。目前,江西即将取代广东,成为 “世界鞋厂”。

  而在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中,江西与安徽首当其冲。2008年,皖江九市利用省外境内资金达到了2163.9亿元,其中来自长三角的资金占55%。而江西上饶,则宣称要做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东大门。

  但是,红安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更像是在别人的筛眼中捡沙。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其主要的产业转移区,乃在于湖南、江西、安徽,而非湖北,比较大的项目,均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周边城市落地,甚至在湖北内部,红安比武汉乃至黄冈市内的众兄弟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并无优势。

  红安虽然靠打政治牌暂时吸引了一些沿海企业,但是,从长远来讲,红安对于东部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交通不方便是第一阻碍。红安目前连武汉都不通畅,更遑论东部沿海多拐一道弯。此外,红安缺少经济发展的自主性,难以给出更多优惠政策,如江西赣州的香港城,比赣州本身还大,红安不可能做到。而红安的开发区仅是省级,只是湖北89个省级开发区之一,而皖江城市带,则有四个国家开发区,在政策优惠、产业配套方面根本无法比。

  第三条道路

  在中国的几大老区中,井冈山走的是“旅游兴市”之路,其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0%,延安走的是“工业兴市”之路,由于得到众多央企垂青,延安重化工业发达,其2008年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了80.7%。

  红安在2003年烟厂被兼并之后,其支柱产业被“釜底抽薪”,对工业立市产生怀疑,一度欲以旅游兴市。几次波折之后才重新回归工业兴市之路。目前,红安的三大产业,基本上比较均衡,2007年,三大产业构成为30.0:37.9:31.9,基本呈三足鼎立之势。

  不过,红安在明确发展方向之后,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07年起,红安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3.8%、29.9%、15%,而工业增长更是迅猛,近两年增长分别达到了33.0%和32.6%。

  数十年来,红安一直倚重红安烟厂等少数几大企业,自烟厂被兼并之后,红安元气大伤,经济结构失去均衡。最近几年,红安更多以“租借经济”的模式,靠吸引外地投资拉动本地经济。

  最近几年,红安加快了“两园一区”建设,即城西工业园、城东工业园,以及红安经济开发区,多数重点企业为外地企业,投资数亿元的娃哈哈来自杭州,投资2.8亿元的雨润来自南京,而红安最大的项目钧宇纸业,则来自郑州。甚至红安烟厂,现在也属于“外人”,隶属于武烟了。其他如台湾“龙鑫”、香港“嘉威”、深圳“宝安”、武汉“中百”等知名企业,亦为外来投资。

  红安烟厂被兼并似乎引起了连锁反应,曾经的重头企业,纷纷出现困局。目前,红安全县财政收入中三分之二来自工业。如果不能培育自己的工业体系,一旦外地企业撤资,红安经济将有空心化的危险。

  红安的农业略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红安地形复杂,山区与丘陵岗地兼备,作物非常多样。红安出产的花生、红薯、板栗、茶叶比较知名。在未来,红安亦可借鉴台湾模式,形成“一乡一业”的格局,打造特色农业乡镇,并且发展自己的食品工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而旅游行业,是红安未来着力发展的第三产业的核心。红安现存革命遗址遗迹340多处,但是,红安的旅游资源,尚未全国知名,井冈山、延安因为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名扬天下,甚至同在湖北,洪湖因为《洪湖赤卫队》而闻名全国,红安可就其核心的红色资源,如天台山、七里坪镇等,进行集中的品牌宣传,形成国内的广泛传播。

  在未来,红安可集中打造一个最富特色的区域。在北部的七里坪镇集中开发旅游资源,旅游时间控制在两天内,符合现代人的出游习惯。并且集中主题,在巍巍井冈山的背影下,红安的老区牌在全国并无绝对优势,“第一将军县”也许是红安未来更久远的定位。

  红安县城在红安的中部偏北,交通不便,特别是与武汉之间,连省级公路都没有通。并不适合作为红安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南移乃大势所趋。

  南方的八里、觅儿、太平三镇,离武汉不到40公里,完全可以接受武汉经济辐射,同时,未来经过红安的高速公路,如沪蓉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铁路、汉麻铁路等,均是经过南边三镇,而非县城。未来,红安可重点发展南部三镇,将其打造成红安的经济中心。目前,这三镇区域面积均比较小,可以考虑将三镇合并之后,谋划建立省级开发区。

  未来红安可保留县城政治、文化、信息以及居住中心的地位,将制造业及商业中心转移到南部三镇,在旅游业方面,集中打造北部七里坪镇。其他各镇均发展特色产业。如华河的板栗、上新集的建材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