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认为难以攻克的地震预测的三大难关(发震时间、震级大小、震源区域)如今有了新突破。湖北蕲春县毓华中学教师吴同顺,凭着一颗痴迷科学的壮志雄心,依靠简易的辅导材料,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观测地面和空中特殊云雾,较准确预测全球地震并得到蕲春县科协,江西九江地震局等相关科技部门的证实。蕲春县人民广播电视台曾先后以《蕲春奇人“火眼金睛”准确预测全球地震》和《吴同顺——勇闯科研新难关》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吴老师早在七十年代就学习钻研天文地理,本是进行气象专题研究。然而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触目惊心的地震灾难悲剧令吴老师彻夜难眠。从此,吴老师一改初衷,把预测地震作为科研课题,利用业余时间观测记录,摸索积累震前征兆,震时震后的特点信息,特别研究地震发生前的规律及预测方法。
为了更好地观察研究预测地震,吴老师节衣缩食,自费订阅了《地震科技情报》,《地质地震》等报刊,阅读了大量的科普知识,自学充电,剪辑收藏相关报刊地震资料及图片三辑100余份(如:2004年12月印度洋苏门达
8.7级强震海啸资料,近地2005年11月26日九江5.7级地震,2005年2月14日蕲春刘河4.0级地震资料分析比较作为预测地震的参考依据)。今年收集四川汶川地震详细资料一份,将科学专题研究与自己的业余科研融入一体。同时配齐干湿湿度计、气压表、温度表、罗盘(用于定测核能暴、地磁暴方位)、照相机(拍摄核能暴即地震云雾照片)。三十多个春秋,无论多忙,总是牺牲业余时间,从未间断地观测研究,记载核能暴预测地震的研究资料三大本,约十万字。从1994年4月28日江西瑞昌发现地震特殊先兆核能暴开始记载,直到今年10月6日西藏拉萨当雄6.6级地震和新疆乌怡县6.8级地震从未间断。先后拍摄地震先兆“核能暴”图片100多张,每次观察记载都绘有风向、温度、气压曲线图共计2本100余幅研究存档。二十多年来,吴老师观察预测地震300多次,详细记载230多次,涉及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震情,其中成功138次成功率60%,其中预测台湾和日本地震成功率约为70%。
执著的追求,痴迷的探索,使吴老师的课题研究日渐成功,逐步形成了《观测核能暴预测地震》的科学理论——《地震云雾的探讨与地震预测》、《核能暴能较准确地预测地震》,他依据核能暴的规律得出地震有孕育期、过渡期、高潮期(暴发)和平息期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根据核能暴出没的方向预测发震方位,根据核能暴变化活动次数,频率及星月引力、潮汐应力等推算出发震时间依据核能暴色彩深浅浓淡,稀密厚薄,体积大小,高低区别预测地震级别的大小。通过核能暴的周期判断发震地区与观测点距离的远近和发震期时间的远近。多年来,吴老师运用这些规律预测200多次,其中2001年2月28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7.0级、5.3级、5.3级连环地震,3月24日新疆和静5.1级地震;2003年2月4日新疆巴楚伽师6.0级地震,特别是台湾花连2002年8月11日5.1级地震,日本东北2003年5月26日发生的7.0级地震,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其中后4次地震,吴老师都是提前三天预报给本县科协梅建国主任和科
技副县长李兆雄等领导,并得到了他们的证实与肯定。随后县镇相关领导8人登门看望和勉励吴老师坚持预测预报,继续研究攻关。这也正是吴老师坚持不懈,独闯难关的精神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后,吴老师刚从武汉出差回家,他根据核能暴的征兆,预测29日上午必发生4.2级余震,并电告九江地震台。果然三天后29日的上午九点三分左右,九江地震台给吴老师打来电话:刚才九江发生了4.3级余震。并惊叹吴老师太神了!还咨询吴老师是靠什么仪器提前预测得这么准确?当得知吴老师仅凭简单的辅助材料通过观测核能暴云图预测出来的,惊叹吴老师比地震仪还灵!从此,吴老师得到了九江地震台德高望重的曾庆红台长的赏识和支持,他还电告吴老师将论文及相关成果寄给他共同研究,一直还在合作。
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早在5月4日就出现了强核能暴,一直持续到5月10日,吴老师进行了详细观测与记录,预测到将有大地震发生,遗憾的是没有及时上报。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本该是吴老师地震预测成果的成功之举,可偏偏机会擦肩而过!谈及此事,吴老师感叹说:“只怪自己心有余悸。”也难怪:吴老师为捍卫科学的尊严,曾到蕲春县地震局6次,黄冈市地震局1次,湖北省地震局2次,每次求助都无功而返。为了验证预测的准确度,多年来,吴老师曾向县、市、省、国家地震局和相关领导通电预报200多次,未引起重视。反之还遭到一些人冷嘲热讽!但吴老师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
当谈到核能暴预测地震的目前现状时,吴老师的心情异常沉重:目前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困难。谈到今后的课题研究时,吴老师诚恳地希望国内外有共同志向的爱好者、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相关领导引起重视,共同关心,探讨这项有利于防震救灾的新技术、新科学,确定预防为主,预测为主,预报为主,以人为本,综合防御的方针,把地震预测,防震减灾的科研工作纳入社会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我国的地震专题课题研究中,尽快攻克准确预测地震的三大难关,争取使之早日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