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28阅读
  • 0回复

图文:蕲春老师22年助学如繁星却没记一笔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爱情浪子
 

发帖
3540
铜币
37010
威望
59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5-23
图文:22年助学如繁星却没记一笔账
图文:22年助学如繁星却没记一笔账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图为:汪老师长年资助学生汪洪奎重病的母亲,病床上洪奎的母亲对汪老师感激涕零。

  图为:村民程桂花说,我家的灶是汪老师出钱建的

  本报记者陈杏兰谈海亮特约记者张立群实习生蔡正道摄影:记者朱熙勇

  10多万元!这是蕲春四中老师们对汪金权22年来助学金额的最保守估计。这笔钱也许并不是天文数字,可对于一个落后山区的教师来说,这是他参加工作以来大部分的工资。

  没有任何的白纸黑字可以证明这笔资助账,却有许多人愿意为他作证。

  那么多的钱拿出去了,他却拿不出一张学生打的欠条

  给学生的钱,他从不要欠条,也不在日记里留下只言片语。可在蕲春四中,没有一个老师质疑这笔钱的数目,而是争着向记者表示:“我可以作证!”

  “我可以作证!我就知道好几个学生的名字。”75岁的退休教师顾凤鸣说。当年,就是他不经意的一番话,让汪金权从名校黄冈中学调到落后的蕲春四中。顾凤鸣对自己的学生、后来的同事汪金权太了解了。“那是一个善良到极点的人。”

  “我可以作证!”蕲春四中化学老师汪文华激动地说。“这在四中是人尽皆知的事。他何止不记账,大多数临时资助的学生,他连名字都没问。”

  高一(10)班的王启回忆起去年11月向汪老师借钱的场景:他要买学习资料,可家里拿不出钱来,听同学说汪老师经常资助学生,可他并不是汪老师班上的学生,甚至汪老师都没教过他,怎么好意思开口?可这个内向的男生还是决定试试。“我趁汪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的时候,走了进去,站在他身边。汪老师抬头发现了我,问我有什么事。我低着头说,汪老师,我要买资料,家里没钱……汪老师‘哦’了一下,说‘知道了’,然后从口袋里掏出100块钱给我说:‘拿去买资料吧,好好学习!’”自始至终,汪金权连这个男生的名字都没问。

  更多的时候,是汪金权知道贫困生的情况后,主动找到学生给钱。去年10月,高二(6)班的鲁红艳写作文时提到,妈妈的腿摔伤了,家里很困难。汪金权看到作文后找到她,给了200元;今年2月,鲁红艳家里养的猪死了,买了猪仔后,父母又没钱给她做生活费了。汪金权知道后,又给了她150元;今年3月,高二(6)班的吴晶晶家春耕时种子不发芽,买了新种子后,没钱给她做生活费,一天中午吃饭时,她坐在教室里不出去,汪老师看到后,过来问她为什么不去吃饭,知道她没钱后,掏出100元给她……

  “他给学生的钱,没有记在纸上,也没有记在他自己的心里,而是记在师生的口中,记在受助学生的心中。”汪文华说。

  10年来对学生汪洪奎不间断资助共达7万余元,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

  且不论他对学生的临时资助,仅仅是对学生汪洪奎一个人,汪金权10年来便拿出了至少7万元。“他付出的比我父母还多,他是改变我命运的人!”正在辽宁师大念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的汪洪奎,昨日在电话中动情地对记者说。

  汪洪奎认识汪老师是在1997年秋季。当时,家中的状况已很难再供他上学:姐姐和母亲都身患重病,全家的劳力只有父亲。但是,前往他家招生的汪老师力劝他继续上学。“我们山区的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初中毕业出外打工,很难改变你们家的现状,反而会误了你的前途。”汪老师对他说。在汪老师的劝说下,洪家咬着牙供着孩子上了高中。2000年,他第一次高考失败,又在汪老师的劝告下复读。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汪老师开始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他。

  2001年高考,汪洪奎考上了海南琼州大学专科。上学时,4000多元的学费,又是汪老师掏的。上大一后,汪洪奎开始做家教,决定开始在经济上自立。然而,家教的收入毕竟很微薄。大二下学期,蕲春四中组织老师去海南旅游时,汪老师特意去找他,看到他过得很苦,回来后又开始寄钱。少的时候每个月四五百元,多的时候每个月七八百元。

  汪洪奎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2003年,他通过了本校专升本考试,2005年,又考上辽宁师大研究生。到今年,连带学费和生活费,汪老师已资助7万多元给他。“这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他说他想做个学者,我就让他不要再在外面做兼职,沉下心来读书,以免分散精力。”汪老师谈起这个学生时,一改谈自己时的低调,顿时眉飞色舞,眼睛发亮。

  很多人不知道,汪老师为了不让这个上进的学生分心,甚至连他的家人也一并资助了。他曾两次带病重的汪母田利兵到武汉同济医院看病,还垫付了医疗费。

  不能再让他做班主任,否则他连吃饭的钱都垫出去了

  正因为10年来的持续资助,汪洪奎成为汪老师所记得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受助学生。而蕲春四中主管财务的副校长江支民,以另一种形式记住了他资助学生的善举。

  在调入四中的前几年里,汪老师曾经做过几年的班主任。农村中学的学杂费拖欠现象很普遍,那时学校通行的做法是,班主任负责催缴本班学费,开学一段时间后收不齐学费,由班主任做担保人,向学校财务写欠条,逾期仍不能收齐,则从班主任等做担保的老师的工资中划扣。

  这下可苦了汪老师。“他的心太软了,只在班上偶尔催一下,学生说家里拿不出钱,他就不再催了,从来没有因为欠费让学生停课。而且,只要有学生找他做担保,他都不懂拒绝。我劝了他很多次:你这个人啊,帮自己班的学生,或者熟悉的学生做担保还行,你都不认识的外班学生,怎么也做担保呢?你善良也不能善良到这种地步啊。”当年与他共事的顾凤鸣叹道。“不能这样说,学生找我借钱,那是信任我。”汪金权这样解释。

  在四中,每个老师都给学生做过担保,向学校打过欠条,而江支民记得,汪老师的欠条打得最多,工资也扣得最多。“后来校领导说不行了,再让他当班主任,他可能连吃饭的钱都没了。”江支民说。提及这些事,汪金权却赶紧否认:“没有全部扣光,每个月还是留了钱给我吃饭的。”

  不让他当班主任,并阻止不了他拿出工资助学。在旁人看来,他甚至有点“管得太宽”了。张榜镇上的熟人汪利本来过来请他当说客,劝劝老婆,不要让正在读张榜中学的孩子辍学。他去了,那家女主人说,我家没钱,让孩子读书哪来的钱啊?他嗫嚅着:“实在没钱,那就我来出吧,总得让孩子受完义务教育。”他真的就拿钱了,从初二到初三年级,他陆陆续续给了那孩子2000多元,初中毕业后,这个孩子又上了中专。

  资助一个个孩子上了学,自己的儿子上大学却要靠借钱

  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因为他的资助延续了学业,甚至改变了命运。然而,等到自己的大儿子汪品超上大学时,他却拿不出学费。“家里人都知道他拿钱资助学生,之前就担心品超上大学时没有学费。去年上半年,二哥汪胜权在张榜镇打工时,还特意问他,大哥,品超马上要上大学,你的存折上有多少钱,拿出来我们看看。他只说有钱有钱,但就是不敢拿出来,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存折上根本就没多少钱。”汪老师的妹妹汪秋桂说。  去年高考,汪品超考上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独立学院的学费很高,一年仅学费便是1.1万元。不出家人所料,汪金权取出所有的存款,也只有几千元。最后,还是汪品超就读的黄石七中联系一家企业赞助了5000元,姑姑和两个叔叔给了5500元,才算凑够了大一报到的学杂费和几个月的生活费。

  只有说起妻儿和母亲所受的苦时,汪金权才不由自主地变得默然无语。当然,说起对学生的资助时,他同样三言两语,不愿多提自己对别人的给予。

  眼前的汪老师,满头白发,面色发黄,身材瘦削,穿着不合身的旧西服,吃饭时只往碗里挑几根酸豇豆,他是如此地平凡,就像脚下的土地,可在我们面前,却分明感受了一座大山的胸怀!

来源:荆楚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