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057阅读
  • 0回复

当年蕲春穷小子 如今海上“烧钱”4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地人
 

发帖
2364
铜币
25180
威望
66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人物简介】

    汪潮涌,1965年生,湖北蕲春人,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1985年进入华尔街,先后就职摩根大通银行、标准普尔。1995年,出任摩根士丹利北京首席代表。1999年,创办信中利投资公司,主营风险投资业务。

    

▲汪潮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16日晚10时许,武汉豪华酒店大堂,汪潮涌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精干的外表,儒雅得一丝不苟。“请上我房间坐一坐,我一会儿就来。”他热情招呼我们。定睛一看,他的对面,坐着的是兰世立。

    此时,距离东湖论坛开幕,还有好几个小时,兰世立居然就捷足先登了。原来,他在向汪潮涌讨教“国际资本的利用”。

    汪潮涌提供给我们近两小时的采访时间,英语、普通话、蕲春方言在谈话中穿插交织,他的思维也是跳跃式的。    

 

中国最敢玩的富人

    过去,汪潮涌是明星太太李亦非光芒之下的神秘VC(创业投资人),四平八稳,太少八卦。然而2005年以来,他的名字突然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并成为最受时尚媒体钟爱的财经男性。原因是:他在从事一项超前的、人称“烧钱运动”的事业——用4亿元人民币组建“中国之队”去参加美洲杯帆船赛。

    美帆赛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运动之一。因此,汪潮涌在获得空前关注的同时,也备受质疑,称号领了一堆,比如什么“中国富豪奢侈前三甲”、“中国最敢玩的富人”等等。

    汪潮涌:“我要作个澄清,富豪这个提法不准确,应该表述为成功企业家,当然在这个群体中我不是最靠前的,但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有意义地花钱。这项投资,文化象征意义更大,它让有150多年历史的美帆赛首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而且航海,承载的是中华文艺复兴的梦想,这个梦想是我追逐已久的。”

    那么,他玩得起,玩得转吗?此时,汪潮涌面露神秘微笑:“质疑我的媒体低估了我。”通过调动全球的资源,他已成功招揽了芝华士等多家海外赞助商,但最关键的还是“带来了预期的中国队的影响力,所到之处,‘中国之队’成为各国的焦点。同时国内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海洋,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在做水上文章。”这显然令他极为自得。

    

企业争抢的“财神爷”

    “谈钱只以亿、万美元计数,说事必以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为要旨,论人只以杨致远、张朝阳、李彦宏为对象。”这是某杂志对汪潮涌的描述。

    在圈里,掌握着数十亿资金的汪潮涌,是年轻的创业者踏破门槛渴望一见的“财神爷”。1999年辞职创办北京“信中利”以来,他的一系列案例被业界奉为经典:搜狐、百度、瑞星、华谊兄弟、北大青鸟,还有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都是他投资的项目。

    然而提起风投(风险投资),人们就会想到一个“险”字。作为一个职业“风投”,夜晚可有惊醒的时候?汪潮涌这样回答:“我体内有冒险的基因,不然我不会钟情帆船运动。但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我从不打没准备的仗,也永远不会让自己输光一切。”

    “10个项目,有3个可能失败,4个可能一般,成功的最后往往只有3个。不过这是硅谷的规律。我投10个,9个是成功。”这其中还不乏风险极高的“天使投资”(企业首个投资)。汪潮涌投“瑞星”的故事简直是传奇。当年的瑞星只有20多人,市场占有率不高,汪潮涌在见了其创始人仅三四次后,第一轮的100万美元便投将过去。而如今,瑞星正在运作上市,如顺利的话回报将超过50倍。

    屡屡成就的精准“打击”,究竟有什么奥秘?汪潮涌说:“我最看中创业者的两个素质:创业激情和韧性。”

    

财富江湖的黄药师

    

▲汪潮涌夫妇(资料图片)

    汪潮涌最遭人“妒羡”的,还有他的完美婚姻。他的夫人——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裁李亦非,财、权、貌俱全。这二位强势之人,他们的相处模式,不是针尖对麦芒,而是琴瑟合鸣。用汪本人的话说是“最好的朋友”。

    没有争吵的时候吗?

    “我们的沟通很顺畅。她不像一般女孩的思维方式,她很大气,比如做美帆赛,风险很大,但她了解我的想法后身体力行地支持我,组织演唱会、找赞助商、当义务宣传员,比我还带劲呢。”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不俗之人,在家里的交谈都被一些媒体称为“高质量的对话”。

    汪潮涌作出解释:“柴米油盐,从来不在我们讨论之中,我们说得最多的孩子教育,艺术鉴赏,读书见解,世界大事,和公司发展战略。”

    他们有一儿一女。今年暑假,两口子带上儿子去航海,带上女儿去法国参加网球夏令营,全家出国度假了几次。而在陪女儿重读金庸小说时,汪潮涌对他的商旅生涯有了一番新的感悟。“‘风投’这个行业,是孤独的,隐身繁华的背后,忽然觉得在都市里我有一片自己的桃花岛,我就是岛上的那个知情识趣,孤高自诩的黄药师。不需短兵相接,弹指神功间已达制胜之境界。”

    吹笛,弹古筝,写诗,汪潮涌到今天还保存着当年清华读书时的浪漫气质。有时周末的傍晚,他和夫人,一个吹响横笛,一个翩然舞剑,一派笑傲江湖的侠士风范。

    

下一站:走中国巴菲特之路

    人物周刊:能说说第一桶金的故事吗?

    汪潮涌:从摩根银行辞职后,我在国家开发银行当了一年顾问,当时的薪水是象征性的一块钱,我就用业余时间投资纽约股票,适逢高科技热,加上我在华尔街11年的积累,这样1999年创办公司时,我手上有两千万美元启动资金。

    人物周刊:您创业头一年,据说募集的资金就超过2亿美元了,是如何做到的?

    汪潮涌:2亿美元不算多,毛毛雨而已,以前我在“摩根”操盘的都是一百多亿的案子。但我真要感谢在华尔街超极限的魔鬼职业经历,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比如人脉、能力。现在我们的资源分布全球。

    人物周刊:不少人都觉得您真是太顺了……

    汪潮涌:(有点急切地打断)我要澄清一下,我的人生并不顺利,相反是极其坎坷。我一岁就随父母下放了,从县城到大别山,送给亲戚当养子,几年后才和父母团聚,8岁就开始放牛、砍柴、养猪。后来出国也吃了很多苦。

    人物周刊:您在清华就读时,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在美国考察,路上巧遇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校长,带回来一个奖学金名额。您便因此公费出了国。为什么是您而不是别人得到了这个“唯一”?

    汪潮涌:活跃吧。我外语还行,那时还是校报编辑。

    人物周刊:您和巴菲特(全球最杰出的投资者)交往不浅。您也曾经说过,希望成为中国巴菲特。

    汪潮涌:我想走他的路——他60年如一日,不断投资再投资,赚的每一分钱投入到产生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他住的房子是40年前买的,不追求物质,没有奢华浪费的生活方式,最近更是捐出370亿美元做慈善。当然是我的楷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0 22:35:37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