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43阅读
  • 0回复

《舞回回》竟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84
铜币
14449
威望
248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9-02

  敦煌与九华山的文化交流(之三)


  1997年,傩戏专家王兆乾在《池州师专学报》上发表过《贵池傩舞<舞回回>考》一文,认为贵池傩舞《舞回回》是一种多层面的架构。《舞回回》,一名《舞回子》,是贵池傩事活动中比较普遍的舞蹈。以刘街乡姚村为代表的,是回回祝福型;以刘街乡殷村姚和桃坡乡星田谢为代表的,是回回舞方型;以清溪乡碧崖江和刘街乡缟溪曹、太和章为代表的,是回回舞刀型;以清溪乡杨家畈、西湾舒和茅坦乡老屋唐、茅坦杜为代表的,是回回舞狮型;以刘街乡太和章为代表的,是回回饮酒型。此外,也有将舞回回穿插于正戏《刘文龙》中表演的,如邱村柯。


  王兆乾着重介绍了清溪乡杨家畈、西湾舒和水岩胡三姓,戴回回面具舞狮的表演。狮头用竹扎纸糊,涂以青色,呈平面形;狮身以土布做成长方形,青色。演者三人:一人舞狮头;一人弓腰作狮身;另一人戴回回面具,为引狮人。由于中辍了四十余年,且表演者年事已高,舞蹈动作较为简单。但是,这极为粗犷的表演,却应在中国舞蹈史上占一席之地。“礼失而求诸野”。它竟然是《西凉伎》的孑遗!


  唐代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对当时狮子的制作有这样的描写:“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白居易的描述,恰如贵池茅坦杜和老屋唐所制作的木狮。白居易还描写道:“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词”。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贵池《舞回回》的吉祥词里,仍保存着唐代“西凉伎”的一些蛛丝马迹。如舞狮时所喊的口号:“回子舞来回子舞,回子舞到西凉府”;“回子生得非狂,家住夫昌,子孙安泰,寿命延长”;“回子鼻梁高”;“回子生得矮,只会唆牛奶”;“皮靴踏踏响,步步上金阶”等等。这些对边陲民族生活习惯的描写,决非江南鱼米之乡所可以杜撰的。尤其是“回子舞到西凉府”,恰能说明唐代西凉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地位和多种音乐舞蹈,自西域经西凉传至中原的历史面貌。


  明人顾景星《白茆堂集》“乡傩诗”记述湖北蕲州,在明代末年,还有鬈发胡人(当是假面)舞狮,诗曰:“假狮西凉舞,鬈骑蛮奴。似闻西凉破,西向悲唏嘘”。当然,顾景星是循着白居易《西凉伎》诗的立意去写的,后面两句大约是诗人的发挥。但是,作为乡傩,戴胡人面具舞狮,大约不会凭空捏造的。就地理位置来说,1900年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他就是湖北麻城县人,籍贯离湖北蕲春和安徽贵池相距很近。可见明、清的湖北,也与贵池一样,早把舞狮的纳入了驱邪纳吉的乡傩范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