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76阅读
  • 1回复

汪金权:大山深处的师道楷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网络天下
 

发帖
1528
铜币
22451
威望
5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9-10

  新学年开始,蕲春县四中迎来了一个新的高一新生班——金权励志班,这个班里的许多学生都是慕名报考四中,要求进入汪金权老师的班上。自上学期以来,汪金权老师声名远播,媒体纷纷报道了他扎根山区学校的感人事迹,“湖北省道德模范”“人民满意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23年前,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进入赫赫有名的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他却放弃令人羡慕的名校工作,回到了地处大别山深处的蕲春县四中,从此坚守偏远的农村讲台,一站就是20多年。


  记者数次采访汪金权。从第一次听说他的事迹,到走进他的课堂,他的宿舍,他的家庭,他的生活,每一次都感受到强烈震撼:20多年来,他一头肩负着家庭的重担,照顾着年迈的母亲、重病的妻子、智障的儿子,另一头则扛起了无数贫寒学子走出大山的梦想,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来资助学生。


  走进他的宿舍,一张木板床、一口旧木箱、一张四方桌、一个用木板垒起的书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堆得最多的就是横七竖八的各类书籍。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其他的电器,整个房间里最显眼的物品是墙上的挂钟,那是学校发的,但是指针已经不走了。厨房里,有一口搭起的土灶,还堆满了木柴。汪老师说:“这是特意从山里砍来的,做的饭很香,比用煤气还要节约不少钱。”


  来到他的老家,30年前建的土砖青瓦房,已经十分破旧,家里的地面坑坑洼洼,破旧的家具中,一个衣柜是新中国成立前打土豪时分来的,几口木箱有的是他妻子的嫁妆,有的还是他母亲的嫁妆。而他却乐呵呵地对我们说:这房子冬暖夏凉,屋后有大山,门前有竹林,环境多么美好,空气多么清新。


  无论是他的那些大学老同学,还是来采访他的记者,以及那些从四面八方来看望他的人,都会为他的“穷”而心酸。然而,汪金权老师却对此非常淡然,他说:“我对当初的选择毫不后悔,我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追求。”他脸上时常挂着的浅淡微笑,与眼前的一景一物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十多年来,在他简陋的宿舍里,长年住着多名贫困学生,他们和汪老师住在一起,学在一起。最多的时候,这里住了8个人。新学期里,这里还住着4名学生。每当遇到困难学生,汪金权都会伸出关爱之手,从几十元,到数百元、数千元。有的学生没钱吃饭了,汪老师也几十元上百元的给。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出上千元。他的工资经常被垫付了学生的学费,有时因垫付得太多,到月底时工资都快扣没了,财务人员只好一次少扣点,有时一直要扣到年底。

离线网络天下

发帖
1528
铜币
22451
威望
5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9-10

  程万里、程月梅兄妹同时进入蕲春四中,都在汪金权班上,因为父母久病,家境困难,实在没有办法供两个孩子读高中,其中一个必须要辍学。汪金权得知情况后,赶到程家:“让孩子们上学,学费和生活费我来想办法。”2000年,兄妹二人都考入大学。2003年,得知程万里专科毕业,想继续读本科,可是还差数千元学费,汪金权马上资助他1500元,还出面担保向自己的大学老师借了2000元。就这样,程万里顺利升入本科,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汪老师先后资助了他不下一万元。


  汪老师究竟帮助过多少学生,资助了多少钱,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从来就不记这个账。四中的同事们说,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拿出了自己工资的一半以上,从他家那摇摇欲坠的土房子里,从他那一无所有的简陋宿舍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为学生付出了多少!


  对学生的爱,是汪金权教师生涯里最动人的章节,而学生们对他的爱,也是汪老师最引以为自豪的音符。


  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体会到了别样的教学模式,有人称之为“汪氏教学法”,其实他是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心,在教学生成人、成才。他的语文课上每天都有学生的演讲,他的学生每天都要临写钢笔字,“不管东西南北风,天天练字不放松。”他说,练字就是练心,让学生们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沉稳。


  二十多年来一以贯之,没有课后作业,没有学习负担,他只求学生要“四会”:会说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而他的学生,有很多在国家和省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很多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习作,他亲手培养上大学的人不下千人。


  汪老师说:“我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