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63阅读
  • 2回复

图文:听“新闻老兵”讲过去的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网络天下
 

发帖
1528
铜币
22451
威望
5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9


张其军近照



姜老手中这份获奖作品的原件已经成为珍贵的资料

离线网络天下

发帖
1528
铜币
22451
威望
5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1-09


刘心宁近照



刘心宁与老布什在一起

离线网络天下

发帖
1528
铜币
22451
威望
5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1-09

提 要


肩负正义与责任,心怀真诚和勇气,讴歌时代,记录历史,中国的新闻记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今年记者节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我省三位老新闻工作者。他们,用笔和镜头见证了湖北乃至中国的沧桑巨变,用亲身经历说明“记者”二字中蕴含的应有的职业操守。


湖北首位高级记者张其军:


不辞辛劳“抓拍”历史


“我热爱湖北的山山水水和这里的人民,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那些为水利建设做出贡献的英雄儿女,给我心灵以震撼与激励。”11月4日下午,在张其军家中,翻开他珍藏的相册,从那些黑白影像谈起自己的一幅幅作品,他如数家珍。


82岁的张其军有许多标志性特征:银色卷发、红色T恤、1米8的个头……一直以来被不少湖北日报中青年记者视为有“明星”气质。1928年4月,张其军出生于辽宁,“九一八”事变后随父来汉。他从小热爱摄影,特别是上中学后,他常利用学校里的摄影器材学习摄影技术。1948年,他到解放区襄南军政干校学习后留校任教育处文化干事。1951年10月,张其军被推荐调至湖北日报,成为我省第一个专职新闻摄影记者。


1952年4月,张其军被派到荆江分洪工程驻工地工作。在荆江分洪工程黄天湖排淤施工中,7000多战士跳进冰凉的淤泥中,顶着阵阵催人呕吐的腥臭,不惧死菱角刺、碎蚌壳刺破皮肤的剧痛,一干就是一天。他们的举动感召了张其军。他也跳进淤泥中,一次次按下快门。其中一幅照片上,一边是淤泥中为战士们加油鼓劲的文艺宣传队,一边是不停推动淤泥的战士,“鼓·动”二字立刻蹦进他的脑海。《鼓·动》成为张其军新闻摄影工作中的代表作,2005年被文化部评为“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用镜头记录水利工程建设,是我新闻生涯的亮点。”回忆过往,最令张其军感慨的还是拍摄水利工程。


1988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竣工。这年夏天,张其军来到宜昌拍摄葛洲坝。为拍下葛洲坝27孔泄洪闸泄洪的壮观场景,张其军在现场不停寻找最佳角度。他发现,正对泄洪闸不远处有个正在作业的塔吊,如果塔吊的摇臂转到泄洪闸方向,泄洪场景将一览无余。与塔吊操作员商量后,51岁的张其军背着机器缓缓向上爬。此时,湖北的高温达到40℃,塔吊足有30多米高。爬到最高点后,张其军还要顺着镂空的摇臂走到尽头。悬空、摇晃、炙热、心慌……张其军就这样端着重重的镜头在摇臂机的臂头上呆了一个多小时,等候摇臂机转到最佳角度后,拍下了照片《驯龙》:人们悠闲的走在大坝上,眼望江水如一条条巨龙般翻涌而出……


近60年来,张老先后拍摄报道了荆江、汉江分洪工程,丹江水利枢纽工程,清江三级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以及三峡水利工程。他拍摄的《祖国在您心中》,被全国好新闻评委会评为1984年一等好新闻奖。1987年被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审会评为湖北省第一位高级记者。


湖北日报首个全国好新闻编者姜光德:


甘为他人做“嫁衣裳”


在湖北新闻界,提起姜光德的名字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湖北首个全国好新闻——《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这篇稿件的编者,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她。”


77年,乡音难改。尽管在湖北已生活了50多年,在家中和记者摆龙门阵时,姜老仍是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她笑着说,“我还是要跟你讲四川话,不然我都不晓得说啥子了。”


姜光德上中学时就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她17岁从军,到部队后更是喜欢写东西了。1953年,她被安排到15军随营学校师资训练班学习,随后被分配到孝感67速成中学为部队干部当文化主讲教员。1955年转业后,她被安排到安陆县县委办公室办小报。1959年,她成为湖北日报一名编辑,一直搞农村新闻报道。其间,她经历3年“下放”,以及3年的分稿工作。1979年,她调入农村工作部,从此翻开编辑工作的新一页。


谈起《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的编写过程,姜老记忆犹新。1980年7月27日,她在一大堆群众来信中看到这样一条稿件,随县县委宣传干部吴江宗写的《随县县委书记走访专业户》。她发现这篇1000多字的来稿题目平淡无奇,可内容不一般,写的是随县农村一个生产队包产到户的事情。在当时,很多人还谈“包”色变,姜光德明白,作者是刻意回避“包产户”,而选择了毫无争议的“专业户”。她毫不犹豫地判断,这是一篇针对性极强,又写得很及时、很活的好新闻。经汇报,部门主任高度重视,要她赶快编出来,争取发头版头条。


为让稿件更加准确、鲜明,29日一早,姜光德根据原稿事实,针对其不足之处,挖掘潜在的新闻价值,做了大胆而细致的改写。她将题目改为《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并把文中写的社员反映作为副题,点明此举的社会影响,并在文中突出了当时最关键又最有争议的“包产到户”。修改后的导语抓住了整个新闻的精髓,别具一格。接着,她写了编后《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先行者。


次日,这篇稿件在湖北日报头版头条见报。仅仅三亩零星土地包产到户的一条800字消息,却像一颗重型信号弹,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这篇稿件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成为湖北日报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参加此次评选的著名新闻学者何光先评价说,在当时全国农村落实中央两个农业文件尚有不少阻力的情况下,随县县委书记走访鼓励包产户,确实是有远见、有胆量的行为。编辑部抓住这个典型,敢于在一版头条突出地处理,也是个有独见、有魄力之举。作为农村消息来说,能在事件发生后一个星期内报道出来,它和全国各地公开报道类似的做法相比,也是走在前头的。


此后,姜光德又陆续在群众来信中编发出9个专栏发在头版,其中4个是头条。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刻又生动地宣传农村改革的大好形势。1981年夏,郧县将军公社社员、民间医生庹存爵寄来《落后山区农民的话》一稿,密密麻麻写了9页,足有5000多字。姜光德被深深打动,将它改编为2000多字,并附庹存爵来信,发在“社员之家”版上,题目是“山区农民的话——说说我们对包产到户的看法”,同时配了编后。不久,庹存爵来信尊称姜光德是“未见过面的老师”。姜老说,像庹存爵这样“未见过面的学生”还真不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她经手编发的“社员之家”专栏中的200多条稿件,90%以上都进行了重新改写,有的还不止改写一遍,使一些社员的来稿能够见报。


“有人说,读群众来信是沙里淘金,我觉得不然。群众来稿其实是金矿,做编辑、从事新闻工作就要忠诚地守住这个新闻富矿。”姜老说,许多群众本身就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直接见证人,他们看问题透彻,对新事物敏感,写稿不受条条框框限制。面对许多写得又新又活、有血有肉的群众来稿,她常常感到佩服不已,自愧不如。她说,盘活这些来稿,可以编辑出受到读者欢迎的有声有色的新闻报道来。


中国首位驻白宫摄影记者刘心宁:


“农村采访让我脱胎换骨”


78岁的刘心宁的职业记者生涯大致可分为两段:新华社湖北分社当农村记者30年,常驻美国11年。


在成为一名农村记者之前,刘心宁一直给自己定位为“西化青年”——爱打棒球、听音乐会、看话剧、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刘心宁祖籍湖北蕲春,他的父亲从南京金陵大学外语专业毕业后在上海海关工作,刘心宁中学就读的是所教会学校,英文是通用流行语。1950年,他考进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1952年,圣约翰大学合并到复旦大学新闻系。他毕业后,又被分配到新华社,仍带着些“西洋范儿”。


1953年,刘心宁参加新华社摄影培训班。学习班结束,他去摄影部器材组领相机,领到一台莱卡3f相机,一个50标头。发相机的女同志对他说:“这些相机是国家用金子换来的,你要爱护。”他为此剪掉一条名牌牛仔裤,将裤腿缝好作相机保护套。至今,他对相机设备都十分爱护。出差坐长途汽车时,摄影包都是放在膝盖上。而这位发相机的女同志最终成为他的夫人。


1954年1月,刘心宁来到湖北分社,被安排到农村采访,这一干就是30年。刘老说:那段经历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令他脱胎换骨到“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我会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放在嘴里”。从这时起,刘心宁开始逐渐褪掉身上的“西洋范儿”:背着被子下乡采访,吃百家饭,挤车挤船。



农村报道一贯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刘老说,那时的报道年年都是同样的内容和形式。于是,大家从光影、线条、画面上下功夫,把农村照片拍成风光片,连拍几头牛都要排成S队形。这样拍了几年后,他觉得自己被框住了,很苦恼。于是,他开始更加深入农村,找寻更为广阔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上世纪60年代,提倡计划生育,我拍摄三妯娌以实际行动相应国家号召;80年代,拍摄农村姑娘退彩礼,移风易俗办喜事。这些题材的照片都很受欢迎。”


1983年,51岁的刘心宁被派往美国华盛顿做常驻记者,并成为新华社第一任驻美国的摄影记者,第一个拿到白宫摄影记者证的中国记者,多次采访里根和老布什。七年期满后,他回到北京,仅一年半后,又到联合国分社驻外四年。


如今,退下来的刘老闲暇时颇爱读书,尤爱梅纽因的音乐评论集。这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首先通读地方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做摄影记者切莫看轻了自己,多看书、多问、多写,是所有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他说。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