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39阅读
  • 0回复

陶瓷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将面临停窑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009年井喷式的销售行情在前,谁也不会想到,2010年的陶瓷业却迎来了发展史上最差的一年。进入4月份后,众多陶瓷 企业产品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库存,7月份开始出现大面积价格战和停产限产的“悲壮”局面。


  俗语言:“七死八活九翻身”,但2010年的9月份,并未出现“翻身”的迹象,部分企业的生产线尤其是瓷片生产线很多都静悄悄地“躺”在生产车间,而不远处的产品堆满了仓库,甚至都挤满了企业厂区的空白过道,这将是陶瓷业最艰难的一年!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陶瓷企业出现了如此罕见的景象呢?陶瓷厂家对2010年中国陶瓷市场走势的过分乐观是“罪魁祸首”。


  今年5月份,江西太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毅恒针对陶瓷行业出现的一些非理性的跟风现象和投资动机做了一些解说,当前阶段(产能急剧增长)的陶瓷产业,投资(尤其是小规模同质化产品投资)不能抱着赚快钱的心态,要抱有做企业、长远发展的准备,否则风险很大。果不其然,随着产能的剧增以及日益严重的产品同质化,仅仅过去3个月,库存压力便一天天增大。盲目乐观导致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积压,更导致了企业制定的全年销售目标无法完成。今年的陶瓷企业有近70%表示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销售目标,更有90%的企业表示无法完成全年预订的利润目标。


  截至到11月份,高安有近70%的企业库存压力丝毫未减,这不仅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的销售能力,更考验着企业的现金流。库存的压力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并不断侵袭到从配套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与年初乐观的情绪相反,陶瓷行业大半年的销售成绩单暴露了内中病疾,真实的市场并不如当初想象的精彩。在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的建材市场了解到,由于受国家“房控”政策的调整,市场对于中低档次的陶瓷产品需求增幅较往年有所下降,而且由于湖北当阳、蕲春,湖南岳阳等地在去年兴建了20多条生产线,大量的产品优先释放到自己本省的市场,大大削弱了陶瓷产品的输出范围。同时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导致产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的残酷性大大超出了2009年的“一路飘红”的景象,残淡的市场给很多充满火热激情的老板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库存高筑银根紧缩严峻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


  “库存在大量增加,给我们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日前,一陶瓷企业的老板大倒苦水。据该老板称,由于库存不断加大,现在连堆放产品都成了问题,部分企业开始兴建二期工程的厂房建设,用来充当临时的仓库。如果库存数量达到月销量的2倍或者3倍的话,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陶瓷 企业的产品库存周期在30天-45天为正常,45天-60天为需要调整期,而超过60天,厂家便会面临崩盘。


  随着陶瓷企业下半年淡季的持续以及缓慢的资金周转,导致银行和信贷机构缩紧了对陶瓷企业的放贷力度,有的甚至切断了对陶瓷企业放贷。该负责人还告诉笔者,由于陶企资金周转困难,加之银行放贷“捂紧”,部分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开始向民间资本“伸手”。民间资本虽然能够解决企业一时的困难,但高额的利息也让陶企如临深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陶瓷企业处境推向悬崖边缘的,显然是陶瓷企业自己。


  在2010年年初,由于中国陶瓷行业延续了2009年的火爆态势,许多企业对全年销量预期极高,不仅制定出了增幅显著的销售目标,甚至纷纷圈地增线扩建扩产。


  事实上,陶瓷企业库存积压问题早就摆在了桌面。近年来新兴建陶 产业基地不断出现:河北高邑、沈阳法库、辽宁建平、山西阳泉等地区的建筑 陶瓷行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此同时,广东、山东、福建、四川的建陶产品总量又并没有明显减少。资料显示,2007年建筑陶瓷砖 产量为50亿平方米,2008年达到55亿平方米,2009年则突破68亿平方米,预计今年将突破70亿平方米。而国内实际年需求量只有大约40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产能严重过剩。作为世界陶瓷产品出口第一大国,近年来外贸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 协会副秘书长尹虹介绍,2008年我国卫生陶瓷产品的出口5632万件,仅增长1.9%。2009年出口5377万件,下降4.5%,且同时出现出口量下降、出口金额下降、出口产品平均单价大幅下降的现象。陶瓷出口形势已经显示出疲态。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多米诺骨牌”还在不停地倒下去。虽然中长期来看,中国陶瓷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对2010年下半年而言,利好政策引发的需求透支将会使陶瓷整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此外,有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的趋势看,2010年下半年销量将少于上半年,因此,下半年的库存压力极大。一些企业的库存如果在11月份没有进行一定量的释放,在12月份很多的企业将会出现停窑放假。


  减产成必然竞争与洗牌将激烈上演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最先坐不住的肯定是企业,很多的企业从8月份后便开始推出了优惠的产品价格,以此来推动产品的销量。但多数瓷砖经销商认为,打价格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一家掀起价格战势必有很多的跟风企业,相同的产品,透明的价格,其实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多大的意义。


  不过,减产或许是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如果不减产,不单是企业存在压力,陶瓷经销商也将面临困境。此外,面对疲软的市场,不仅陶瓷 企业面临着煎熬,那些已经破土动工的企业现在也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局面,市场行情的恶劣,大大粉粹了他们当初建厂的热情,很多的在建企业纷纷减缓了企业的施工进度。


  面对严峻的形势,企业内部人士反倒希望寒冬能来得更猛烈一些,那样将淘汰很大一部分企业,告别行业无序发展的局面,最终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过,对于大多数没有十足信心的企业来说,已经没有心情再谈行业洗牌了。


  严峻的形势,如一层厚厚的迷雾笼罩在陶瓷行业上空。陶瓷行业的现状,看似不好,实际上它是通过竞争加剧来催发一些企业提升,若没有这个过程,产业的整体提升就会停滞不前。应该说陶瓷业这两年已经取得了良好发展。但是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目前产业规模很大,但一个行业成熟不仅仅是体现在生产制造层面的,它的研发设计能力、市场品位,都是行业成熟的关键指标。此外,一个产区的成熟,它应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或许,竞争和洗牌是陶瓷业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两块重要基石!



来源:九正建材网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