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52阅读
  • 0回复

抢抓新机遇 黄冈:一个后发地区的转型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各一方
 

发帖
1374
铜币
11498
威望
50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曾经,这里是全省有名的贫困山区;如今,已一跃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曾经,当地发展被形容如同“蜗牛爬”;如今,多项经济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黄冈变了,变化之大,令业界侧目。

    数字为证。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黄冈逆势巨变,生产总值增长1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速居全省第一,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是什么,成就了“黄冈之变”?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点出路径: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转型升级。

  高点承接助推产业升级

    初冬时节,踏访黄冈,长江岸边的南华江北造船厂,一派火热场景。

    这里,正在为瑞典、新加坡制造万吨巨轮。其中一艘远洋沥青船,造价达1.6亿元,自动化程度极高,即使仅靠一人眺望、一人操纵,也能全天候航行于冰层厚度达0.8米、环境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下45摄氏度的海域。

    凭借这身硬功夫,今年以来,南华已手持订单18条,总造价9.6亿元,工期排到了2012年。

    在黄冈,像南华这样现代化的造船企业,已达十余家,其中,大部分能制造附加值高的特种船。

    由于掌握“独门武器”,即使在2009年出口普遍下降的金融寒潮中,当地造船业仍是一枝独秀,每个企业订单满满,年产值超过20亿元。

    这委实令人振奋。

    就在三年前,尽管坐拥220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当地只有7家小型造船企业,产值不足亿元。

    2007年,全球造船产业开始向中国及内地转移,黄冈抢抓机遇,高点承接:一方面,亮出临江优势,大打招商牌;一方面,高水平做好规划,让深水深用,优岸优用。

    投资15亿元的华海特种船舶;投资18.5亿元的利洲造船……3年间,一批附加值高的大项目争先落户,彻底改写了黄冈造船业弱、小、散的局面。

    黄冈信心满满:到“十二五”末,当地船舶工业总产值将达150亿元以上,占全省三成。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船舶制造业的兴起,正是黄冈工业嬗变的缩影。

    市委书记刘善桥认为,黄冈是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唯有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

    一步到位,意味着发挥后发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

    蕲春是医圣李时珍故里,医药香火传承千年。瞄准全球资本转移浪潮,蕲春抛出中医药概念,高标准搭建工业园,向全球广纳资本。短短几年,16家大企业入园,总投资28.5亿元,仅2008年产值就超过15亿元。

    一步到位,意味着突出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团风钢构加工发展迅猛,但多为轻钢为主的低端产品。瞄准东部产业转移浪潮,团风大打毗邻武钢优势,陆续引入辉创重工、鸿路钢构、精诚凯达等大项目,产业结构向中、高端领域调整转变,今年产值预计可突破25亿元。

    不止于此。

    黄梅的新型墙体材料、红安的食品饮料、武穴的化工医药……眼下,一批优质企业、优势产业如“森林”般出现在这片红土地上,引领黄冈工业从粗放走向精细,从低附加值迈向高科技、高附加值。

  以工业理念打造现代农业

    数百只奶牛并肩而立,安静地吃着调配好的饲料;不远处,挤奶厅里自动化挤奶、冷藏设备一应俱全。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大别山下、没有“一亩草场”的黄冈,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已建成23家,另有7家在建。每一个基地,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最高的达4亿元。

    牛舍规模4万余头、存栏奶牛3万头。当地人骄傲地说,现在,黄冈已成为中部的“奶牛之都”。

    这是奇迹般地跃升。2006年时,黄冈仅有散养奶牛几百头,离产业十万八千里。

    产业崛起的背后,是黄冈以工业化谋划农业发展的全新路径。他们将突破点放在从未尝试过的奶牛养殖上。

    2006年,当地大举引入伊利等饮品生产龙头企业,每天1000多吨的需求量,为奶牛基地提供沃土。

    随后,锁定“牛”老板,招商引“牛”:每个千头牧场,市、县各奖补100万,伊利借款100万,市政府担保贷款300万。

    两年间,加拿大爱德、厦门惠尔康等国内外“牛”老板落户黄冈,投资达3.5亿元。

    规模化、产业化,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

    两年内,伊利三次追加投资,投资额已达14亿元,扬子江等随后跟进,一个年产值过40亿元的饮品产业集群悄然成型。

    眼下,根据伊利全部投产后日需鲜奶1200吨的需求量,黄冈掀起了新一轮奶牛产业发展。当地规划,到2015年,奶牛达10万头,日均产奶1000吨。

    引进龙头企业,让城市资本、工商资本向农村、农业转移,巧做“无中生有”、“有中盘大”文章,老区的农业搭上了工业化快车,实现了转型。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17家,完成产值116亿元,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0.81,农产品加工业成为该市工业经济的“第一把手”。

  走绿色崛起“新路”

    去年,有个浙江企业拿着2亿元项目,来到黄冈化工产业园,希望投资。

    对一个刚起步的产业园而言,大项目找上门,可谓喜出望外。

    但到环境评估环节,卡了壳:企业生产尿素,污水排放不能达标。

    环评,就是“一票否决”。随后,企业被客气却坚决地请出了黄冈。

    这,并非黄冈第一次将客商请出。

    当地招商局告诉记者,在工业化进程中,黄冈求资若渴,但并不“饥不择食”。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不招;不符合投资强度和产业效益的,不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不招;高耗能的,不招。

    市委书记刘善桥认为,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既不能走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换取经济高增长的“老路”,也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更不能走出了政绩、老百姓却得不到实惠的“狭路”,我们要走的,是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

    团风县是1996年设立的新县,亟须上项目,但是他们没有“饥不择食”,而是自设门槛,仅县开发区近3年来就拒绝了20多个有损环境的项目进入,涉及投资11亿元。

    与此同时,一批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迅速上马,成为绿色“新路”上的轻骑兵。

    宏远环保再生资源公司,“吃”下废旧轮胎,“吐”出钢丝和尼龙纤维等建材,年处理废旧轮胎5万吨;

    武穴的祥云集团投资4000多万元建起闭路水循环装置,过去直接排放的废水再次利用起来,不仅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每天的用水量也从四万吨减少到不足一万吨。同时,其废渣还成为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华新水泥武穴公司的原料,被用来生产水泥。

    取舍之间,黄冈产业优化升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眼下,尽管工厂越来越多,但大别山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本色却没有改变。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黄冈去年的空气优良天数较前年增加了20%。


 


来源:湖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