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133阅读
  • 0回复

浓雾侵袭全省 水陆空交通受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nny
 

发帖
2447
铜币
29726
威望
118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2-12
  ■京珠高速湖北段封闭9小时天河机场44个航班延误
  ■受大雾影响,318国道潜江境内突发车祸,造成4死1重伤
  ■今天上午仍有大雾,明晚降雨缓解雾天
  昨日,除鄂西北以外,我省其他地区都出现了罕见浓雾。气象部门分析,这场大雾是自去年入秋以来我省出现的范围最大、浓度最大的一场雾。其中,武汉市区也出现了首次能见度低于50米的浓雾。据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双柱分析,今天上午仍有大雾,明晚降雨将缓解雾天。
  据了解,武汉中心气象台连续发布三次大雾预警。前晚,该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昨日上午,升级为红色预警,能见度低于50米的浓雾;昨日下午再次发布橙色预警。
  受大雾影响,武汉天河机场和通往各地的多条高速公路被临时封闭,部分班车无法正点发车,造成乘客短时间滞留。
  首现能见度低于50米浓雾
  昨日凌晨开始,武汉开始起雾。早上6时,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大雾警报“预计今天上午武汉市及湖北省大部地区有大雾,能见度300-500米。请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工作。”大雾警报发出不到一个小时,在武汉以及全省大部分地区雾愈来愈浓,在武汉市区已经出现了能见度低于50米的浓雾,在长江江面上,十几米外的船只已看不出轮廓。
  记者乘坐的出租车行驶相当缓慢,时速仅为10公里/小时,前方5米内的车子,看不清车子的轮廓,只看得清尾灯及应急灯。
  的哥陈师傅说,汉口的机场河至汉口火车站、竹叶山转盘处、汉口火车站至机场高速、堤角等多处的雾相当大,能见度不及5米。车子经过,5米之内只看得见前方车子闪烁的应急灯,多数司机不敢开车了。
  公交启动应急措施
  昨日早上7时许,在武昌火车站前的公交车站,8路电车安全员黄炜举着红旗给公交车“引路”,车队的两名团员则拿着小喇叭疏导乘客。公交应对大雾采取措施,保证乘客出行安全。
  据公交电车公司介绍,为让驾驶员看清站内情况,并尽量把候车乘客规劝到站台上,同时,在车辆进站后,指挥乘客依次上车,还帮助乘客搬运行李。
  21号公路目前是青山武东地区到白玉山市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弯道和桥洞多,为了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公交六公司派人到工人村等危险地段做引导,指挥车辆安全行驶。此外该公司还要求781台车全部开雾灯,各线路安全员随头班车跟车开班等。
  据公交部门透露,为保证行车安全,昨日公交车速仅为平时晴朗天气时的三分之一,早上为二分之一。
  机场高速限时放行
  大雾也袭击了前往天河机场的机场高速公路。因为该路段是进入机场的必经路段,交警采取限时限量放行、警车开道的措施,帮助通行车辆出入机场高速。
  该大队负责人提醒,预计近日还有大雾袭来,希望通行以上高速公路的司乘人员注意避开大雾时间,通行时一定要开启大灯和防雾灯,杜绝安全事故。
  京珠高速湖北段“断流”9小时
  受大雾影响,从昨日凌晨3时许,我省汉十高速、京珠高速湖北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同时也因为今天是农历小年,昨日的乘客陡然增多,车站增派了临时班次,运送乘客。
  京珠高速武汉段全线封闭
  昨日凌晨3时许,京珠高速公路由北至南逐渐出现团雾,部分路段能见度不及50米,为确保行车安全,京珠高速公路孝感段首先实施交通管制,高速巡警分别在孝昌、武汉北收费站分流北上车辆。
  3时50分,京珠高速公路武汉境内蔡甸、金口等路段雾情严重,已不具备通行条件,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段全线封闭,高速巡警分别在永安、安山收费站分流;4时50分,大雾弥漫至京珠高速咸宁段,咸宁段全线封闭,高速巡警在赤壁收费站分流车辆。至此,京珠湖北段全线封闭。
  直至昨日中午12时许,大雾才渐渐消散,京珠高速公路武汉西、武汉北等收费站采取间断放行、警车开道等措施恢复通行,到12时30分,各条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才全面解除。
  记者还从高管部门了解到,汉十高速公路的孝感、随州、襄樊段均因能见度低而封闭。
  宜昌、荆州、仙桃等地先后降临大雾,从凌晨4时许,汉宜高速公路多处路段能见度降至50米以下,不具备通行条件。
  记者从高管二大队了解到,从凌晨4时30分许,该大队开始分流路面滞留车辆。
  据悉,汉宜高速宜昌、仙桃等路段也先后封闭,直到昨日上午10时30分许,路面能见度恢复,才逐渐通车。武黄高速公路也封闭。
  客车发车不正点 乘客滞留车站
  受大雾影响,多条高速公路封闭,导致客运车辆无法正点发车和到站。昨日上午9时50分许,记者在武昌几大客运站看到,每个车站都有很多乘客等待出行。售票厅里排着长长购票队伍,候车厅和车站的站前广场到处都是乘客。
  在二号检票口,记者发现,一名女工作人员手握喇叭,向欲检票的乘客喊:“有到英山、罗田、蕲春的乘客,请到旁边等会儿 。”
  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大雾影响,傅家坡车站客车已满载乘客离站了,但从英山、罗田等地开往傅家坡车站的客车均没有按时进站。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傅家坡客运站相关部门得知,昨日,受大雾影响,英山、仙桃等地客车晚点。
  上午10时左右,在宏基客运站里,广播里不停地在播发着各种动态消息,部分车次因为大雾而无法正点发车,而对方车站也无法发车过来,因此造成了部分乘客短暂滞留。
  一位经过武汉回十堰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一早上就买了8点多到十堰的车票,但由于大雾的原因,汉十高速公路封闭,车子发不出去,他等待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走。
  随后,记者到武昌火车站的售票厅看到,排队买票的人很少,每个窗口前都不超过7个人排队。在候车厅和车站外面,也没有多少乘客等待。火车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火车不会受到大雾的影响,而且很多乘客都是提前订票,所以不会像汽车站那样人多。
  机场 44航班延误 汽渡停航6小时
  武汉天河机场再次遭受大雾袭击,大雾造成44个航班延误(其中出港21个,进港23个)。从早上7时到中午12时,无一架飞机起降。
  雾锁机场 3000名乘客滞留
  受大雾影响,3000多人滞留机场。上午11时,记者在天河机场候机楼里看到,出发厅里人头攒动,尽管稍显拥挤,但秩序井然:旅客在值机柜台前,自觉地排队办理登机手续;安检通道口,旅客排着队,有序通过安全检查。
  在候机楼里的电子显示屏上,往昆明、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青岛、重庆等城市的航班延误信息不停滚动,机场广播也在不停地广播航班信息。机场服务人员穿行在人群中,为旅客提供免费茶水或餐食。据介绍,昨日早上,知道将有大雾降临后,机场航空公司服务人员便作好延误准备。
  由于没有抵港航班,机场到达厅显得十分冷清。中午12时许,机场大雾渐散,12时03分南航CZ3075,武汉飞往香港是武汉机场第一架起飞航班,12时27分南航CZ3777,南宁飞往武汉是机场昨日第一个到达航班,随后航班转入正常。
  过江汽渡停航6小时
  昨日江城大雾环绕,记者从有关部门得知,从早上开始,武汉市各轮渡、汽渡码头便停了航。下午1时45分,汽渡恢复航运。下午2时30分,长江轮渡也恢复营运。
  当日,记者来到汉口滨江苑汽渡,看见一排大货车停靠在门前,车队前方一块铁牌告示立在地上,上面写着“因大雾汽渡停航”等字样。渡口管理处一胡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汽渡开班时间为早上7时30分至晚8时,“早上7点多钟就有车辆前来排队,但寒雾越来越大,我们接到通知停了航”。
  在武汉关轮渡码头,两扇铁门紧闭,“大雾停航”的牌子立在地上,不断有市民前来询问开航时间。一路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江面大雾笼罩,不具备开航条件,“最起码要等我们能看清对岸了,再考虑恢复航运”。
  释疑
  大雾预测成功是由于天气条件成熟
  昨日早上6时,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大雾警报发出不到一个小时,在武汉以及全省大部分地区浓雾愈来愈浓,在武汉市区已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浓雾。
  为何这次气象部门预测大雾比较成功?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专家解释,这次预测大雾比较成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阴雨过后,武汉中心气象台的气象专家一直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随时做好服务和预报,武汉中心气象台实行24小时的监测,前日晚上9时,武汉中心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和台长等相关气象专家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做出了预报,准确地发出预警。其次就是这次形成大雾的天气条件比较成熟。降雨结束后,空气中湿度非常大,而天气短时间内转晴,这样的条件是最容易形成雾的。昨日预报大雾的时候,在我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轻雾,雾的形成过程比较长,有利于观测统计数据和预测。
  天时地利有异重庆 武汉不会成“雾都”
  昨日武汉的大雾,能见度最低时在100米以内,有的地方甚至不足50米。这样的大雾往往会联想到曾有“雾都”之称的重庆。武汉会不会步重庆后尘,称为新的“雾都”?湖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赵昭炘表示,目前武汉不具有这样的条件。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之中,四面有山,北方冷空气要翻越秦岭才能进入四川盆地,所以在盆地内很少出现大风,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而盆地内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比武汉机会还多,湿度也较大,所以形成雾的条件应该说比武汉更为有利。武汉不具有这些地理和天气条件,形成大雾,一般容易消散,不会为一个新的“雾都”。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空气质量的优劣,污染程度是否严重也是能否产生“雾”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更要有生态环保意识。
  资料
  武汉地区的雾基本有三种
  武汉地域面广,有山有水,有江有湖。所形成的“雾”基本有三种。一是辐射雾,这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又遇天晴无风或弱风的夜晚或清晨由地面冷却使水汽凝结而成的雾,这种雾数量最多,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二是平流雾,这是由于中低空西南气流比较旺盛,带来充沛的暖湿空气,遇到较冷的地面时产生的雾,这种雾往往范围较大,可以覆盖整个长江中下游及其更为广大的地区,这往往预示着天气将向阴雨转化。三是蒸发雾,这主要在江湖面上形成,水温较高而气温相对较低,水面水汽蒸发所致。这是长江、东湖等水域上能经常出现。有时是某两种雾的结合。
  从武汉地域看,有的区域出现雾时不代表整个武汉有雾。如:天河机场有雾,而武昌根本就没有雾的任何迹象;有时江面上有雾,而陆地上没有。从武汉的气候特点看,雾的形成主要在秋冬春三季。夏季气温高,水汽易蒸发,出现雾的机会极少。
  武汉的雾历年分布不均匀
  从武汉气象历史资料中可看出雾的出现很不均匀。1907年—1939年全年平均出现雾的日数为5.1天,这也许是过去的观测资料不完整或有别的原因,反正相当少。其中1912年有18天雾,是最多的一年;1947年—1951年全年平均出现的雾日数为46.6天,可谓多雾日。其中1949年有62天雾日居历史上首位;1950年代全年平均雾日为19.6天;1960年代全年平均雾日为32.2天;1970年代全年平均雾日为31.8天。
  进入21世纪以来,武汉的雾日分布极其不均匀,2001年为5天,2002年为14天,2003年为6天,2004年为12天,2005年为35天,2006年为10天。其中2005年的1月和2月各出现了16个雾日,共32个雾日,相当集中。其中,2月只有28天,居然有16天有雾,雾的出现几率达57.2%。这固然与空气湿度的水汽来源有关,还与空气污染程度有关,与空中的灰尘、杂质等水滴凝结核的浓度和分布有关。
  本版稿件采写:
  记者 沈右荣 张勇军 谭经田 胡怀军 耿曦 杨扬 张爽 董凤龙 方雨张鲲翼
  通讯员 高宣 袁雪峰 徐一兵 陶训义 汪定威
  实习生 冯云 
 
 
来源:新浪网   编辑:星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