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蕲春县何禾
小时候,每年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前是我最兴奋的时候。
当父亲把一挂不大的鞭炮拆开,我早已用火钳夹着红火炭候在一旁。父亲说可以放鞭了,我便径直走过去,头身后仰,双臂伸直,斜眯着眼睛把红火炭送近鞭的引线。
那时的鞭炮没有现在这样的油纸包裹,而是赤裸地放在地上,所以红火炭一碰到引信便“嗞嗞”作响了。我一溜烟跑进内屋躲起来。
“噼噼啪啪”响过之后,一阵浓烈的硝烟弥漫了整个堂屋。我迅速跑出,冒着浓烟寻找因炸飞而未能引爆的残鞭。每每捡到一些,就用纸包着留待正月初一、初二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放。
那时过年,农户人家放的鞭都不算多,但每家是必放的。
后来参加工作进城里了,过年不放鞭炮,尽管吃得比以往好,但心里总觉得这过年与平时一样,似乎没啥年味。
回想起过年放鞭的经历,我还是很留恋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种家家放鞭,鞭不多,安静祥和,但又不失过年热闹劲的那种感觉。记者邵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