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中医药大学广邀海内外专家作客该校“濒湖论坛”
图片说明:2010年11月,十余名海内外知名中医药学专家将陆续来到医圣故乡湖北,亮相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三届濒湖论坛并展开系列学术交流。论坛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为主题,特邀中西医结合领域、国际补充和替代医学界、中药炮制学、中医药信息化等学科的名家学者前来讲学,展现中医药及相关学科学术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发展。
五、抓基层基础,立足岗位力求使争创活动取得实效
校党委按照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要做到“五带头” 的要求,根据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明确了不同党员群体“五个模范”的具体内涵,如教职工党员要争当学习钻研的模范,为人师表的模范,自主创新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关爱学生的模范。学生党员要争当信念执着的模范,品德优良的模范,知识丰富的模范,本领过硬的模范,勇于担当的模范等。
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举措。2010年10月,学校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制定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在各基层党支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了4个考评小组对全校16个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进行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考核检查。这项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努力构建完善“七个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检查中,对党建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基础医学院党总支、药学院党总支、离退休党总支、直属机关党总支提出了表扬,并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工作不到位的基层组织给予批评和帮助,以促进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广大师生党员的积极性,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如在离退休教职工党员,以“创建五好支部”为载体,做好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工委新成立了学生党建工作协调小组,通过“老少支部共建”,老同志担任组织员等方式,具体推进。后勤系统通过设立党员服务示范岗等,鼓励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厚德服务,在服务中育人。
校领导深入职能部门、院系、工地、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调研,给师生上党课,指导活动开展;鼓励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探索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基础医学院把争创的硬功夫下到核心发展目标上,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既注重创先争优的过程,又注重创先争优的结果,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始终抓得牢、抓得实。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搞好当前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很好的发挥了党员在科研团队中的带头作用,科研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承担多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课题,中医信息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这也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一个中医信息学重点学科,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校工会和体育部结合中医药院校特点,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太极拳“学、练、赛”活动,彰显特色校园文化,提高师生身心素质,被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六、抓兑现承诺,着重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突出问题
校党委对公开承诺非常重视,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根据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争当“五个模范”共产党员的要求,制定党组织“创先”、个人“争优”计划,做出承诺,并将承诺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结合党委民主生活会会前征求群众意见,校行政与校工会联席会议会前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校党委常委会认真研究,形成《中共湖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在学校宣传栏和专题网站上向全校公开,紧扣承诺,逐项落实,将督促检查的重点放在切实解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四项承诺上。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明显提高教职工收入。 2010年底,学校实施了首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修订了校内津贴分配办法,教职工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教职工年平均收入比2009年增加了15%。二是抓紧教职工周转房建设,力争在2011年暑期前竣工。目前,教职工周转房建设正有条不紊的施工,有关部门严格监督施工质量,积极协调,保证按期完工。三是加强公费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校医院建设,2010年,校医院被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濒湖医院,学校将“积极筹划发展濒湖医院”列入“十二五”规划,并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医师。附属门诊部和校医院党支部提出了“服务师生,奉献社会”的活动主题,制定了“规范医德医风行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工作目标,开展了“全心服务促和谐,优化细节显真情”的系列人性化服务。四是认真落实《湖北中医药大学促进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10年举行了3场大型校园招聘会,每次提供岗位5000多个;召开各类校园招聘会宣讲会62场,到校单位213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学校每年都由分管校领导带队组织专班到经济发达省份开拓就业市场,多方联系就业岗位,发掘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促进学生就业,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兑现承诺。如校工会、学工部关心低收入教职工和贫困学生生活,组织给困难教职工送温暖,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0年学校从事业总收入中提取231.99万元,专项用于资助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年发放资助经费2567.97万元,学校被评为“湖北省贫困生资助先进高校”。后勤集团从讲政治和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高度,把学生餐饮工作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采取开源节流、压低进价的措施,在社会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保证了学校食堂饭菜不涨价。在党员个人承诺中,很多教职工党员承诺帮助和资助贫困学生,学生党员也承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各级党组织对个人的承诺,通过季度讲评的方式督促落实。目前,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做好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不断涌现,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人人比学赶超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