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41阅读
  • 0回复

黄冈中学进京办分校 名师普遇“水土不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nny
 

发帖
2447
铜币
29726
威望
118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12


物理特级教师龚霞玲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注重与学生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成为同学们最喜欢听的课程之一。



  “3年内引进北京二中、史家胡同小学等6所名校……”


  在今年朝阳区人代会上,提升教育质量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引进名校合作办学是其中重要一环。


  如果目标实现,朝阳这个人口大区在未来几年,引进名校数量就将达到13所。这样的力度说明了什么?


  从两年前朝阳区首次引进名校、率先与湖北黄冈中学合作办学的经历中,也许能寻见答案。


  意向·南下


  “精力不够”,成都七中婉拒;一拍即合,黄冈中学意向进京


  2008年3月初,春寒料峭,首都国际机场。


  时在区教委引进办工作的梁占英和4位教委领导登上飞往成都的空客321航班。此行,他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


  朝阳区近年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在京东这个人口大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矛盾逐渐显现。2007年,区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将教育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作为主管教育的部门,区教委决定通过引进名校合作办学,借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以适应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


  考察组首站选定成都七中。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全国仅有的4所“国家级样板校”之一,是理想的合作方。


  一下飞机,考察组一行人直奔它去。一连几天,登门拜访,多次座谈,但成都七中最终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敢耽搁,考察组又直奔下一站位于长江之滨的湖北省黄冈中学,它也有百年校史。历届校友中,从这所学校中走出过新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经济、文化、社会各界众多精英。“黄冈”名声尤其响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高考一直保持98%以上的升学率,学生在历次国际数理化奥赛中有着很高的获奖纪录。


  理念先进,校绩突出,符合合作条件,但好事多磨。“一路上心也悬着”,如今在北京华侨城黄冈中学(以下简称北京黄冈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梁占英形容当时的心情。


  初次接触,校长陈鼎常外出不在,出面接待的是校长助理徐超。走访新老校区,参观校史馆,这些既是考察内容,也是礼节性程序,考察组希望“直奔”主题。


  交流时徐超提到,2005年黄冈中学就在广东惠州开办了分校,自己负责筹办,还当过一年校长。“他们有异地办学的经验!”梁占英心想“有戏”。


  继续沟通后,徐超表示,等陈鼎常校长回校后一定转告朝阳区教委的意图。他个人认为“到哪儿办学都没有进京影响大。如果条件具备,肯定首选北京。”


  回京不久,梁占英接到徐超打来的电话,表示黄冈有意进一步交流。


  谈判·牵手


  苏州一中半路退场,黄冈中学火速替补,仅仅四个月合作新校开学


  实际上,在梁占英等人南下之前,区教委就派人去过南方,任务也是寻找合作办学的伙伴。那次考察,区教委与苏州一中、厦门一中达成了合作办学共识。


  苏州一中是国家级示范高中,一代教育名家叶圣陶曾就读于此。


  按照协商,位于朝阳区南磨房乡华侨城小区的在建教育配套设施,是交给苏州一中用来办学的。协议文本交换了几次,对方还派人到工地盯进度,找开发商修改图纸,但没想到,洽谈最早、进展最为顺利的苏州一中因各种原因中途决定退出。


  此时,合作项目早已确定,而且向区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办学主体突然悬空,谁来接手这所即将竣工的学校?急人的是,退出是在4月底,距离新校落成、新学年开学已不足5个月。


  情急中梁占英想到了黄冈中学,与领导商量后,她马上拨通了徐超的手机,希望对方尽快进京面谈。其实在此之前,与“黄冈”合作还是“口头意向”,现在区教委希望提速。


  五月的北京,满城披绿。北京西站,湖北来的动车缓缓进站。来人中包括校长陈鼎常和两位副校长,徐超随行,黄冈中学领导班子来了一多半。


  首次洽谈议题不少合作办学采用哪种形式,办学自主权多大,费用怎么算,办学地点在哪儿、规模多大?很快,双方在合作形式上达成共识,即新校的日常教学包括经营、管理,完全由黄冈中学负责托管。


  最终能否牵手,黄冈表示回去研究后回复。


  采访时,现为北京黄冈中学校长的徐超告诉记者,“进京办学有没有风险,行不行?”那次回去在校领导班子开会时是有争论的,担心者怕在首都办学不同于别处,办不好会砸了“黄冈”的牌子。也有人主张进京,“要证明实力,就要敢试。”


  毕竟机遇难得,校长陈鼎常听取各方意见后,决定接受挑战。


  接到回复后,梁占英立即将协议书发往“黄冈”进一步征求意见。


  协议中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性质普通公办学校。双方责权利也有界定说明校长由乙方选派,书记由甲方选派;乙方须派若干名管理干部、主要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合作办学的目标是3年后达到区级示范校水平。


  6月2日,双方再聚北京草签合作意向书。


  一个月后,位于欢乐谷附近的华侨城售楼处前彩旗招展,巨型气球悬挂着随风飘舞的贺带,正式签约如期举行。


  到场的嘉宾有黄冈市和朝阳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两地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湖北日报还以《黄冈中学在北京创办分校》为题作了报道。


  算起来,从初次接触到最终签约只有3个月,黄冈中学成了进京办学的第一所外地名校。


  “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像是一见钟情。”梁占英形容这段过程。


  招生·挑战


  生源甫定,进京名师普遇“水土不服”,合作办学屡遭挑战


  签约仪式后,徐超被朝阳教工委任命为北京黄冈中学校长,梁占英也由引进办主任转任学校党支部书记。他俩都没想到,一转身就成了自家人,共同挑起了筹办新校的重任。


  7月初正式招生时,离开学仅剩58天。此时学校还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基建还在收尾。校舍、设备、师资都没有到位。


  根据计划,9月1日,北京黄冈中学要开4个初中班。按每班不少于30人算,最少应招120人。原以为利用暑假两个月时间,招够新生数量应该没有问题。但当徐超得知,北京小升初7月2日已确定招生名单、7月4日发放录取通知书,而此时“黄冈”才着手招生,新生从哪里来?能完成招生计划吗?让徐超十分焦虑。


  那些天,华侨城售楼处的一处角落是“黄冈”的招生现场:一部电话,两张桌子,摆放着招生资料。


  “来咨询的多时八九人,少时两三人,有时一天一个人没有。”几周下来,徐超心急火燎。


  “每天都盼着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就跟守株待兔似的。”梁占英也急。


  到8月30日开学,总算招到100个学生。加上区教委紧急协调,从兄弟校调剂来的26个派位生,126个孩子组成了“黄冈一期”。


  生源虽与设想有些差距,徐超相信学生都有可塑性,“用普通的面粉揉出上好的馒头不是不可能。”


  但始料不及的事又出现了,开学不久,黄冈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出现“水土不服”。


  在黄冈,老教师龚霞玲教了几十年书,没想到在北京,连拿出课本这种事都要提醒学生。“不提醒,上课后有些孩子就手忙脚乱地不知干什么。”


  “上课时玩魔方、看小说、玩手机,甚至睡觉的都有。”


  龚老师说,她来北京前信心挺足,相信只要学生想学,自己就能教好。作为湖北物理特级教师,她指导的学生在国际物理奥赛上摘金夺银,怎么遇到眼前这些孩子,竟怀疑起自己能力了呢?


  历史特级教师戴军也被学生气得拍过桌子、发过脾气。“教学几十年很少见他发脾气”,徐超说戴老师当时一定是真火了。


  黄冈老师们的困惑,让校长徐超担心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在黄冈,老师上课直奔教学;而在北京,却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落差。


  对教学模式不适应尤其让老师困扰。


  多年来,黄冈中学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八字诀:“先学后教、精讲拓展”。


  一开始,徐超想将这种教学模式照搬到北京“黄冈”的教学中,但仅实践了一个月,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跟不上趟儿。一次徐超给学生上数学拓展课,也发现40人能听懂的只有3个!


  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和全新的生源,徐超坦言,克服“水土不服”才是黄冈进京必须正视的挑战!


  探索·前景


  继承创新黄冈八字诀,学生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成效初显


  完全照搬黄冈教学法行不通,另起炉灶也不可能。徐超意识到必须变革,但继承和创新的最佳结合点在哪里?


  知道北京黄冈中学教学上遇到困难,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来校深入调研,一起分析、探讨;区教工委、区教委负责人更是会上议、当面谈,共议对策。


  共识逐渐形成:吃透北京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喜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那些日子,徐超坚持每周听课,还亲自走上讲台。学校也要求老师要注意观察,利用北京孩子“求新、求异、求表现、求帮助”的特点,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一方面,针对多数学生没有预习习惯,学校安排了雷打不动的早读,培养他们养成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同时鉴于不少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段时期学校还适当降低了教学标高。


  徐超说,黄冈教学虽然“严谨规范”,但生动活泼不足,不符合北京学生希望“课堂互动”、“动态生成”的学习偏好。“我讲你听”单向传授,教学效果不好。


  基于这种判断和认识,学校在湖北黄冈教学八字诀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交流互动”环节,要求老师讲课时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八字诀变成了十二字诀,即“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


  老师们反映,“交流互动”适合北京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一些学生上课不再瞌睡,开始变得爱学。


  十二字诀执行了一年多,徐超发现教学环节还是不够完善“生成性强化不够”,课堂交流互动的结论需要强化和运用,须随堂及时“练习”,否则容易被学生很快忘掉。


  于是,教学中又加入了“及时反馈”环节,十二字诀变成了十六字诀,既“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这16个字,对湖北黄冈教学模式既是继承,更是创新。


  从黄冈八字诀到北京十六字诀,徐超他们探索了两年。其间,老师们也都经历了一个不适应过程,他们自己实现了教学转型,也通过教学引领学生尽快转变。


  龚霞玲老师刚来时讲得多、讲得深,一些同学听不懂,跟不上。现在她实行分层教学,课上与学生充分互动,课下面对面指导。龚老师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学生说,“听龚老师的课绝对是一种享受!”


  语文教师周本权告诉记者,现在上课与黄冈有很大的不同,一节课最多讲20分钟,不搞一堂灌,多设计几个好问题,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结论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


  融洽的师生关系,加上灵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一些曾经“顽劣”的孩子也有了积极变化。


  在梁占英看来,黄冈青年教师潘晓华和其他几位进京教师比,职称最低、教龄最短,但他适应得最快。在很多同学眼里,潘老师“幽默”、“教法方法灵活”,与大家“亦师亦友”。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他带的学生梁子硕,在“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荣获了初二年级组一等奖,在北京地区,其他一等奖获得者均来自老牌名校。


  学校注重兴趣拓展。短短两年间,这所新办校在全国及市、区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已达100多人次。


  让老师们欣慰的是,当初差强人意的“黄冈一期”,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几年在全区统测中成绩上升幅度明显。


  去年6月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原本充满疑虑的家长,对校风、班风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5.83%和92.5%,比全区平均值高出13.5%和7.9%。


  除做好教育教学外,黄冈名师还承担了教师培训任务,与北京青年教师结对子,师徒教学相长,形成了取长补短、团结互助的良好教研氛围。


  “北京黄冈”逐渐在社会上有了一些口碑,学校网站的浏览量,建校时全年才一万多次,现在每个月点击量都在万次以上。


  当初担心失去生源,徐超“揪住”家长不放,开咨询会,反复讲办学理念谈办学思路,为的是打消他们的顾虑。去年,“黄冈”招生,自主招生计划80多人,结果报名的来了七八百人。


  “黄冈”办学实践同样引来业内不少关注。事实上,朝阳区近年引进名校办学并非这一所,而是7所,其中4所来自外省。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合作办学具有积极意义,远距离跨省合作,名校资源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生源不同如何因材施教,名师如何发挥传帮带作用等,都有待深入探索,也需要时间来检验。


  对北京黄冈中学来说,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的办学模式,又不失名校特色,还有不少课题待解。再有一个学期,“黄冈一期”126个学生就将毕业,那时, 才是真正检验3年办学成效的时候。


  两年引进的7所名校(截至2010年9月)


  北京黄冈中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