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商》2010年度鄂商富豪榜TOP50-上榜富豪
No.1 陈东升:这不是敛财时代
去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5周年,邀来众多商界大鳄共庆。为记录这一难得时刻,杂志社做了一个有趣创意——布置一块纯白背板,取景器后面没有摄影师,快门的按钮则掌握在这些企业家手中,由他们来定格自己影像的某一瞬间。
这组照片的最终版本中,柳传志端正面对镜头,不愠而威的教父模样;俞敏洪则玩心不改,不断更换造型乐此不疲;任志强依旧是脸色沉峻,拍了两张再也不愿多拍。倒是陈东升,左手握拳举起,笑得自得而含蓄,一如他不动声色的野心。
从1988年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到1993年创建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到1994年佐助其兄陈平打理宅急送,再到1996年组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些角色的过渡与转换间,陈东升也一步一步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
2011年初,其家族以总资产147亿元问鼎湖北首富。然而对于财富,陈东升一直都是态度淡然,目标明确。相比巴比晚宴热炒的“裸捐”,陈东升更为信仰现实公益。他说:“现在不是敛财,而是散财时代。”(曹栗)
No.2 刘宝林:九州通传奇
刘宝林是个传奇,也是个传说。因为他的白手起家,也因为他的分外低调。
时代机遇下的个人审慎交织而成其发家史中的诸多偶然与必然:从最初天鹅镇的赤脚医生,到承包老街供销社医药批发部,1988年小积人脉资金后转战武汉,2000年初创立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3年后组建九州通集团。
2010年11月2日,九州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刘宝林也以当时折算身价107亿元成为首位进入“百亿俱乐部”的湖北富豪。
而当天他在现场亲自执槌敲响的一记钟声,终于化解鄂企6年未在主板上市的尴尬。(曹栗)
No.3 梁亮胜:中国日化教父
从2001年开始,陆续有湖北商人被胡润和福布斯富豪榜关注并收入。然而对于当时民营经济尚欠火候的湖北来说,这只是几个人的财富游戏。
在这样瞬息更迭的资产排名中,梁亮胜被称为“常青树”——2002年至2005年三年时间内,这两大榜单上的湖北富豪都只有他,之后才出现已经湮灭的东星兰世立。
他一手打造了丽花丝宝、舒蕾、美涛、风影、柏兰、顺爽、洁婷等著名日化品牌,丝宝集团也成为保洁在华的最强劲对手。2007年,德国拜尔斯道夫以3.17亿欧元(约35亿元人民币)高调收购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股份,相比外界盛传的“被动谢幕说”,梁亮胜更愿意把此看作是一场资源与资产的“强强合作”。
现在,丝宝集团的触角除去日化用品,还延伸至医药、地产和文化传播等诸多领域。梁亮胜也以总资产约合70亿元再次出现在湖北富豪榜单。(曹栗)
No.4 成清波:超级庄家
短短14年间,成清波的个人资产膨胀了近6000倍。
同多数白手起家而后飞黄腾达的人一样,成清波发迹前履历平淡:80年代末,他还只是恩施州鹤峰县的一名普通中学数学教师,因不满现状辞职考研进入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有过短暂工作,而后前往北京创业。
1996年,深圳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启动资金为100万,当时的股东仅有成清波和张红英两人。
最初的资本积累来自于法人股买卖:在罗定铁路从民营铁路进化为“民营铁路股”的过程中,成清波以4186万元买进,4.11亿元卖出。在掘得第一桶金的同时,其也成为国内首位民营铁路持有者。
成清波崛起于股市,游走在资本与实业之间成为超级庄家,将他的胆识、运气和眼光置换成真金白银。2010年,其麾下的中技实业与华清电力控股总资产预计达到69.8亿元。(曹栗)
No.5 刘革新:医药界俾斯麦
他脾气火爆,喜怒形于色,好几口老酒,至今尚存未成的作家梦想。
多数记者觉得他无法招架,问他:您何时开始建立强大的自信?他答:生下来。他甚至在一次官方性质的会议讨论中称:“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不行了,应该淘汰一部分。”
他被称为“医药界的俾斯麦”,不喜欢他的人看到的是他的冷峻与乖张,喜欢他的人觉得“他的独裁都值得欣赏”,他是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
1996年似乎是这轮上榜企业家的创业元年,当年中国医药产业投资领域首次向民间资本开放,时任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革新果断辞职,创办建科伦大药厂。
他在时势之下的野心犹如猛虎嗅蔷薇,强劲而又审慎。2010年6月,科伦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登录中小板市场。持总股34.41%的刘革新总资产超68亿元,成为IPO新贵。(曹栗)
No.6 黄立:富豪榜上的“新生代”
随着IPO的开闸以及创业板的启动,更多新生富豪在资本市场涌现。
2010年10月,胡润百富榜公布,给当年的湖北首富名单下了一个“双黄蛋”——榜单中68亿总资产的拥有者,一个是老将梁亮胜,另外一个则是新面孔黄立。
此时距离他倾其30万积蓄创办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不到10年。2003年非典爆发,红外测温设备需求缺口巨大,黄立紧抓时机,迅速占领国内上游市场。此后,他又瞄准红外热像仪广阔的军品市场,在业内率先启动相关方面的研发。
翻阅近十年间湖北首富名单,从医药、服装、日化到航空、通信设备元件、红外成像,这些易主的背后也正是财富从实业到资本市场的转移路径。(曹栗)
No.7 孟庆南:从研究所到制造豪门
1989年,孟庆南与妻子辞职在卓刀泉一间小民房里创办武汉凡谷研究所,当时的启动资金仅为3万元。经过近20年发展,武汉凡谷已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四的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供应商,客户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和爱立信等。
由于产品并不直面终端消费者,孟庆南家族的产业和财富一直低调而隐形。直到2007年12月7日,武汉凡谷登陆深圳中小板,这一被世界四大通讯巨头“养肥”的制造豪门才渐渐浮出水面,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中。(曹栗)
No.8 吴少勋:他的“疼痛哲学”
1994年,时任大冶御品酒厂厂长吴少勋曾举行一次特别的晚宴。邀请来的中高层干部端着酒杯,却面带愧色。这批酒酿制不严,口感发涩。吴让大家与这批酒合影,取名“痛苦照”。
1998年,他果断贷款买断酒厂国有资产,通过系列改制,一手打造了国内最大的保健酒品牌——劲酒。之后,他仍将每年企业发展遇到的教训整理成书,用以自省,书名则为《劲牌之痛》。
这种疼痛哲学,成为他企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基石与镜鉴。(曹栗)
No.9 夏佐全:大佬离开比亚迪
在比亚迪公司创办之初,夏佐全与王传福有过两次彻夜长谈。
之后,他成为继王传福、吕向阳之后的比亚迪第三大股东,2002年6月起担任公司主席以外的唯一执行董事,个人资产一度达到70亿元。之后由于卷入同富士康的机密纠纷而被拘留调查。夏佐全以“处理个人事务”为由,于2006年底辞去比亚迪副总裁职务,调任非执行董事。
这样非常态的退出之后,他似乎也慢慢淡出公众视野之外,直到2010年5月,其组建的正轩中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比过去更为低调的夏佐全在褪去比亚迪光环后,又将以怎么样的姿态实现回归?(曹栗)
No.10 许晓明:黑马富豪与悲情富豪
许晓明是资本市场造就的黑马富豪,也是“悲情富豪”。
2009年下半年,武汉南国置业登陆中小板。其上市交易首日收盘价21.16元,许晓明持有南国置业3.4亿股,身家一度涨至72亿元,远超孟庆南家族成为当年湖北首富。但一年过后,在国家对地产几轮调控政策的冲击下,其身家迅速贬值至28亿元。(曹栗)
No.11 吴向东:借壳打造“金六福”
寡言,自认酒量不大的吴向东却掌控着一个根系庞大的华泽帝国。
在其旗下众多自有和专销酒类品牌中,金六福便是他的得意之作。1998年初,白酒经销商出身的吴向东代理的“川酒王”因品牌屡遭复制而终止销售,借助成熟的渠道优势,他决定做自己的白酒品牌。随后,吴向东与五粮液集团签署金六福OEM协议,由五粮液负责生产,他则负责品牌建设与销售。
这样的合作模式避免重蹈秦池当时倾力广告而产力不足的覆辙。仅仅两年之后,金六福就拿下当年全国白酒单品销量第一。
2009年底,吴向东以总代价12.5亿元人民币增购金六福最终控股公司华泽集团25%股权。至此,其持股量增至60%,成为最大控股股东,吴向东个人资产也进一步扩大到27亿元。(曹栗)
No.12 汪潮涌:风投行业“黄药师”
汪潮涌的故事不必过多赘述已是传奇——大别山区普通人家养子,清华大学深造,华尔街镀金,回国组建北京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先后创造了百度、搜狐、华谊兄弟等一系列经典投资案例,坐拥亿万资产,并掌管着大量欧洲权贵阶层的投资。
他被媒体称为投行圈内的“黄药师”——在智慧、主见之外,亦有信念。2010年,入局东星重组和圈建蕲春高尔夫球场两大事件,再次将汪潮涌推入风口浪尖。(曹栗)
No.13 谢松柏:荆楚“粮山好汉”
2005年11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全球直播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揭晓仪式。当主持人宣布那五个可爱的卡通形象最终命名“福娃”的时候,电视机前的谢松柏怔了一下,随即从座位上跳起来。
他的惊喜相比旁人更为复杂——早在7年前,其创建的银欣集团就注册了“福娃”商标。当时有专家预测,这一名称巧合将为集团带来数亿无形资产。
而谢松柏的成功并非搭上奥运福娃这趟顺风车。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企业家,他曾被媒体戏称为“粮山好汉”,从走乡串户卖烤饼,到1987年创办新沟花红糕点厂,1990年承包新沟镇谢家油厂,1993年组建银欣粮油实业公司,1997年通过资产重组成立湖北银欣集团,2007年更名为福娃集团。谢松柏以147元起家,终于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打下自己的江山,其个人总资产也累积增长到26亿。(曹栗)
No.14 蔡宏柱:3口缸起家的稻花香
从最初的3个人、3口缸、3000元贷款起家,到如今年产值逾50亿元的稻花香集团,蔡宏柱用19年再造了一段品牌传奇。
在此之前他当过会计、铁匠,拉过板车,贩过柑橘,养过蜂,十几年的草间求活经历锻炼了蔡宏柱的过人胆识。无论是改制、转型,还是重塑产业链条,他都不惧“吃螃蟹”,并把“敢冒风险”作为“稻花香16字精神”的第一条。
曾造访过茅台和五粮液酒厂的蔡宏柱,心底更有一番蓝图:力争2011年稻花香产值百亿,跻身中国白酒五强。(曹栗)
No.15 孟凯:4张桌子拼起资本神话
作为一个地道武汉人,孟凯骨子里涌动着不安分的元素。
1987年,18岁的他顶职父亲到武重担任车间工人,1年不到就辞职去南下,他说:“因为觉得此后几十年都出现在这里的人生很可怕。”
此后他当过工程主管,炒过股,最终决定开一家菜馆。从4张桌子,不到40平米的格子小铺起家,经历两轮股东撤股风波,到坚持长沙、北京、武汉继续布点,再到湘鄂情酒楼有限公司成立,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批准,孟凯以身家24亿成为餐饮黑马。(曹栗)
No.16 茅永红:汉版“任志强”
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曾经遭遇很多传奇故事,也创造了许多传奇故事。从省政府援外办公室基建处炊事员,到武昌县公路交通监理站站长,再到创办合资汽车修理厂,转战海南经济建设总公司,位至正厅级返还武汉投资房产,接手百步亭。
改革开放30年,几乎每一分钟在他那里都化为了财富。
出身贫苦市井的他情感丰富,易动情,会落泪,兴之所至,不吐不快。也正是因为如此,茅永红诸如“端正态度,买不起房不应怨政府和开发商”之类的言论遭到公众炮轰,却得到任志强力挺。(曹栗)
No.17 张鸿毓:弃文从商的感性富豪
2005年起,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湖北富豪开始频露头角,千里马集团的张鸿毓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群新晋富豪中,张有些惹眼,因为其的文人身份。新闻专业出身的他先后进入湖北电视台,广东太阳神集团和广州电视台工作,1993年辞职回汉,创办千里马。凭借一款中医专利产品——圣安垫,张鸿毓捞到了第一桶金。
一个知识分子,从已经成熟的工作系统中剥离出来弃文从商,在任何年代都需要勇气的。与当时普遍不被看好相比,千里马相关业务迅速扩张,并形成了中药、文化、软件三足鼎立的战略发展格局,在湖北民营企业界占领一席之地。
现在,张鸿毓将经营目标锁定在高新药业、IT产业、房地产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板块,在这块与浪漫无关的领域继续他的版图扩张。(曹栗)
No.18 戴皓:轮椅上的百亿人生
1994年,刚入而立的戴皓辞去工商局公职,成为当时那场著名下海潮的尾巴。那波辞职经商的人当中还有泰康人寿的陈东升和万通地产的冯仑,戴皓说:“我们的性格可能都比较直,不适合攀爬仕途。”
此后他掘金地产,38岁即已坐拥十亿资产,但是命运却在此时直转而下。
2002年冬,戴皓在连夜赶往长春的途中遭遇车祸,颈椎严重受伤,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再也无法正常行走。这场事故之于戴皓的冲击沉重而又巨大。他开始吃素,转而信佛,身体复元后进入保险业低调淘金。
2005年初,戴皓坐在轮椅上创建起了合众人寿。6年过去,合众以惊人之势跻身中国寿险公司前十。如今,戴皓旗下已管理着保险、房地产、医药等多家企业,总资产市值百亿,个人身家也逾20亿元。(曹栗)
No.19 宋子明:大舍有大得
作为国内改性塑料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宋子明曾在2005年公司股改前有过一次比较大的动作:将其所持有的部分非流通股股份(共1690万股)按每股净资产作价转让给公司内部核心人员作为股权激励,受让股份5年内锁定。
按当时每股净值4.73元计算,他为此“损失”近亿元。对此宋表示,此举一方面是为保护最大股东的绝对控股权,一方面则是实现对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
如此的大舍也换得来年金发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宋子明的控股资产也膨胀至19.8亿元。(曹栗)
No.20 钱云富:13岁单枪匹马闯上海
作为国内改性塑料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宋子明曾在2005年公司股改前有过一次比较大的动作:将其所持有的部分非流通股股份(共1690万股)按每股净资产作价转让给公司内部核心人员作为股权激励,受让股份5年内锁定。
按当时每股净值4.73元计算,他为此“损失”近亿元。对此宋表示,此举一方面是为保护最大股东的绝对控股权,一方面则是实现对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
如此的大舍也换得来年金发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宋子明的控股资产也膨胀至19.8亿元。(曹栗)
No.21 许开华:点垃圾成金
抖动循环技术的筛子,废旧电池就变成了金砂。
1998年,32岁的留日博士许开华辞去大学教师职务,租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对废弃电池进行初期开发。2002年,其组建的格林美公司以首批孵化企业的身份进驻深圳宝安区桃花源科技创新园。
短短数十年内,格林美已经成为国内环境材料的标杆企业,每年“吃”掉1500吨“带电”垃圾,然后“吐”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超细钴粉、镍粉500吨。当初以1万起家的许开华,如今也已坐拥18.8亿资产。(曹栗)
No.22 谭功炎:敢把钢丝拉上天
曾有学者在参观福星集团后给谭功炎题诗:“革新勇毅为人先,敢把钢丝拉上天。”
谁能想到,30年前,他的全部家当仅有两个红炉、四把铁锤,一个典型的手工作坊。
1981年,谭功炎在汉川沉湖镇办起了一个铁木加工厂,将四处收购来的废旧铁丝加工成铁钉出售;1996年,手工作坊发展为湖北汉川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钢丝绳厂更名为福星科技在深圳上市,募集到一笔可观资金。
谭功炎瞅准商机,先后投资5000万元建设4万吨PC钢绞线项目,产品迅速打进京珠高速公路、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大连轻轨等重点工程。
而今,福星集团在金属制品、房地产和生物药业三个领域三业齐兴。谭功炎的个人资产也膨胀至18亿元。(曹栗)
No.23 陈一舟:掘金虚拟社区
陈一舟是国内互联网界不可被忽视的人,ChinaRen、人人网,猫扑都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99年,陈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与校友周云帆、杨宁共同创办ChinaRen公司,推出主页、游戏、邮箱和日志功能,成为虚拟社区雏形。这一时期恰逢互联网泡沫破灭,2000年9月,初具规模的ChinaRen被搜狐以3000万美元收购,陈一舟则出任搜狐副总裁。
半年后,他选择离开,并随后组建千橡互动集团,旗下网站囊括DuDu网、dudu加速器、猫扑、人人网、uume、魔兽中国、5Q校园地带等。
对于自己掘金的这个领域,陈一舟曾预言“虚拟社区将是未来网络深度营销很好的载体。”而年初《福布斯》杂志在讨论即将上市的人人网时,暗示陈将可能成为“下一位中国互联网界的亿万富豪”。(曹栗)
No.24 周鸿祎:互联网斗士
中国互联网的世界里,周鸿祎绝对是个人物。
他和李彦宏抢过生意打过官司、和马云相互“封杀”对方、抢过丁磊的地盘、连杨致远都亲自给VC写信说不要投资给他。
他的发迹经历多少和陈一舟有些类似:1998年创建3721公司并推出中文网址;2003年3721被雅虎收购,周也于次年担任雅虎中国区总裁;2004年周鸿祎退出雅虎中国,2006年创建奇虎公司,主要产品之一就是360安全卫士。
2010年11月,360与QQ之战引发诸多争议,甚至惊动工信部。但是无论如何,周鸿祎又一次成功搅动互联网。(曹栗)
No.25 陆风:曾经的理想是坐飞机
陆风的低调更显神秘:他的名片上没有任何头衔,百度搜索上也信息甚少,更多的甚至是一款江陵与他同名的汽车。
出身湖北仙桃农村的陆风年少时曾和父亲一起在地头劳动,仰头看见一架飞机,他说:“我想坐飞机。”父亲不屑回答:“你做梦吧。”
1992年,深圳淘金未果的陆风转战上海,看到证券交易市场门口有人兜售搜集来的信息,一张A4大小的信息单价值10元。陆风琢磨:“如果把这些数据搜集起来卖软盘怎么样?”此后,他来到张江创业,在园区孵化器注册了公司,若干年后,发展成今天的万得资讯。
曾经那个以“坐飞机”为梦想的陆风,如今已成为亚洲排名第七的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企业总裁,个人资产逾15亿元。(曹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5 16:15:2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