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35阅读
  • 0回复

来自“三万”活动的报告:我们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蕲春人
 

发帖
2134
铜币
21930
威望
6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26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规模最大的干部下基层活动。


  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在荆楚大地的再一次深刻践行。


  3个月时间里,省、市、县7万多名干部,将把他们的脚印“印”到全省每一户农户家中。正如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农村乡亲的公开信中所承诺的:哪怕再偏远的山村,再分散的农户,也要一村不漏、一户不掉,要让每一位乡亲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让每一个农民朋友都能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阳光普照。


  这个庄严的承诺目前正在迅速变为现实。


  脚印“印”在每个农户家中,真情刻进每位农民心里。


  从农民的角度着想,了解最真实的民情


  3月23日,鄂西的巴东县城已是春光烂漫,而相隔20来公里、海拔1200多米的茶店子镇阡山村仍是白雪皑皑。在一个叫“王家老屋”的地方,为躲避风雪,仅有的七八户人家都是大门紧闭。


  这天上午,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七八位干部一一叩开了他们的家门……


  谭大成想不到这种天气还会有客来,听说来的女客竟然是县委书记李洪敏,不由得激动中带些不安。李洪敏倒是很随意,坐下来跟他聊起家里的情况。


  谭大成一家三口,父亲常年患病,妻子早逝,女儿读小学。日子平淡清苦,尤其是缺少家的温情。李洪敏关切地说:“有条件的话找个伴儿,帮你撑起这个家,也给女儿找到母爱。”谭大成听后眼睛湿润了,他没想到,这位女书记说的话跟自己亲妹妹说的话一模一样。


  访完王家老屋,李洪敏见山边隐约还有一户人家,抬脚就顺着弯弯的山道往上走。“这地方干部难得来,既然来了就一户也不要落下。”


  随着“三万”活动展开,这样的故事在全省许多偏远乡村都在发生。


  与以往一些干部下基层活动相比,“三万”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是空前的。广度:要求“全覆盖”,即干部必须走访到每一个村,每一个农户,“一个都不能少”;深度:要求干部吃住在农家,劳动在田头,做群众工作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


  活动一开展,许多干部们感悟:只有走进农民的屋子,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民情。


  随州市住建委干部入驻的是随县洪山镇许家冲村。在5组村民廖福春家里,干部们看到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正感高兴,没想到老廖烦的就是这事:“电压太低,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驻村工作组组长、市住建委主任张启波说,如果光看农户购买电器的数字,不到家里来,就不会了解到他们的真实烦恼。工作组决定,马上解决5组50多户居民电压低的问题。


  而在蕲春县青石镇阁老村,驻村干部小董的感受更加典型。今年初,村里建起4座干净整洁的公厕,但村民却不太愿意用,这种情况在该县推进老湾整治中非常普遍。起初小董认为,这是因为农民缺乏卫生习惯。后来一户户走访,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有群众提出:建了公厕,自家需要“农家肥”怎么办?还有,公厕维护会不会增加自己的负担?


  对此,小董感悟很深:凡事只有多从农民角度想想,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才能真切了解农民的愿望,把好事真正办好。


  除了驻村干部,省、市、县各级领导也迅速行动,投入到“三万”活动中来。他们或访农户、问村情、栽茶树;或与村民一起劳动,解决沟渠年久失修问题;或虚心听取群众对一些基础设施缺乏规划、重建不重管问题的意见……


  在“三万”活动中,干部们的脚印不断扩散,自身的心灵也经受着强烈的震撼和洗礼。


  融入群众,收获最真诚的感动


  “三万”活动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增感情”,增强干部对农民的感情,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毋庸讳言,对于湖北这样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农业大省,城乡差距显著存在。长期在城镇生活的干部们如何学会与农民打交道?如何增强与农民的感情?对此,省委书记李鸿忠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给出答案:要“扑下身子”,把农民群众当父母,才能收获最真诚的感情。


  扑下身子,不仅要解决认识问题,还要解决细节问题。这既是对干部的考验,也是对干部的培养。


  省委严格规定:为农民服务是根本,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同时,还专门对驻村干部的言行细节作出规定:衣着要得体,称呼要恰当;对不干净的坐椅不要擦,对不卫生的茶水不要倒,对不讲究的人不嫌弃。


  实践证明,这些细致的规定对于迅速加深干部与农民的感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月15日,省委老干部局工作队在仙桃市杨林尾镇代桥村走访贫困户金志详,他家里连个像样的凳子都没有,工作队队长、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周辉意干脆一屁股坐到门口的台阶上,就跟主人攀谈起来。村里人见了,连说“真不像个大干部。”


  团省委驻村干部刚开始在天门市新堰口村走访时,有些农户认为是走过场,态度不免冷淡。干部们脱下皮鞋、换上套鞋,骑上自费买来的自行车走村串户,以诚感人,很快与农民们打成一片。


  郧西县烟草专卖局驻槐树林特场的干部在这方面也有独特感受。“三万”工作队负责人、局长余衍林介绍说:“平时是群众给我们递烟,现在我们主动给老乡递烟,感情一下就拉近了。”他们总结一条:说大话百句,不如干小事一件!村民吴在民夫妻两人在家种田,仅靠一个女儿在广东打工赚钱,生活非常拮据,为了省钱,从春节到现在,夫妇俩从未与女儿通过电话。驻村干部设法问到了老吴女儿的手机号码,悄悄拨通电话递给老吴,当老人听到手机中传来女儿的声音时,禁不住老泪纵横……


  扑下身子,以诚相待,干部们用行动赢得了农民的真感情。省民政厅驻村队员沈邦友、刘伟在来凤县大垭口村走访时,村民沈安徽热情为他们安排食宿。临走时,两人要给生活费,沈安徽怎么都不肯收:“省里来的贵客,平时接都接不来,吃两餐饭还收钱,说不过去。”为了不违反纪律,又不伤害群众朴素的感情,3月23日,沈邦友、刘伟专程到县城购买了大米和食用油,送到沈安徽家作为感情补偿。


  以心换心,在这个初春,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受到来自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吹来的绵绵暖风。


  挽起膀子,推动最扎实的跨越


  湖北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作为农业大省,没有“三农”的稳定发展,湖北跨越式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三万”活动的落脚点,就是在访民情、增感情的基础上,推动各级干部知“三农”、懂“三农”、爱“三农”,为谋划“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打下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目前“三万”活动还处于访民情、查民意阶段,重点是了解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随着活动的深入,干部们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在逐步推进办实事、促发展的工作。3月7日,在省住建厅“三万”活动驻点村——云梦县湖田村,工作队正在全力办好4件实事:争取资金,为各驻点村建成4个到5个生活垃圾站;帮助湖田村改造3.5公里村级道路;为驻点村争取危房改造指标;组织村民进行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而在神农架林区松柏镇清泉村,省司法厅工作队争取省、区配套资金48万元,为村民建起80个钢构拱架蔬菜大棚。村民钟秀生喜笑颜开地说,有了大棚,一年可产3季蔬菜,每个大棚年均纯利可达7000元以上。


  安陆市科技局驻接官乡颛庙村工作队队员发挥自身优势,对全村200多户瓜农进行技术培训,并送上600多份科技资料和20多公斤优良西瓜种子。村民辜正怀信心大增:“种植无籽西瓜再不担心技术问题了。”


  在大冶市大箕铺镇后畈村,村民侯细良提起驻村工作队队长、黄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胡运明,赞不绝口。他说,村里扩展金银花基地,胡运明陪他乘车到山东平邑县买种苗,3天奔波2000多公里,拿到的最低价比就近购买节省了16万元。上周,12万株种苗运到后,市检察院的近40名检察官前来支援,让村里的金银花基地由200多亩扩大到500多亩。


  ……


  应该说,“三万”活动为民办实事才刚刚开始,很多实事投入的并不是资金,而是干部们的心血、智慧和为民服务的感情。有理由相信,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一定会更加紧密。



来源:湖北日报

蕲春论坛我爱您——一切都是为了您
蕲春新闻天天精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