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75阅读
  • 0回复

钱玄:学礼有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网络天下
 

发帖
1528
铜币
22451
威望
5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3

  我对钱玄先生仰慕已久,可惜未曾谋面。最近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经学研讨会,他的弟子方向东教授谈到他们找来找去只找到一张钱老的照片,此事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于是我又想起了钱玄先生。


  解放前,大学招生规模很小,能亲聆黄侃教诲的人不多,向黄侃行过拜师之礼的当然更少,而钱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钱先生师从黄侃专学三礼之学,这在黄侃的入室弟子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钱玄写过《记蕲春黄先生讲三礼》一文,从中可知黄侃1930年曾在中央大学开过《三礼通论》课程,指出学三礼的次第有三,先应辨字读、章句,其次为审名物,再次为求条理。有同学问:“三礼之学,异说纷纭,应宗何家?”黄先生回答道:“首要在钻研本经,按文究例。其有经义未明,需求于注者,则宗郑玄注。郑氏以前,未有兼注三礼者,三礼之名亦始于郑玄《三礼目录》。”钱先生还回忆道:“一次以《考工记》中某事,请问先生。先生详为解释,谓可参考孙氏(诒让)《周礼正义》某卷、某条,并承借《正义》数册。见先生于是书精校细批,书尾记明读书起迄年月日。从所记计之,则知先生读书有定程,读全书八十五卷至少有两遍。”可以说黄侃治三礼的方法与精神,令钱先生终身难忘。


  钱先生学礼有成,1934年他从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曾在《国学论衡》上连续发表了《读籀偶识》、《仪礼丧服经文释例》、《仪礼向位解》等礼学论文,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然而此后40年竟销声匿迹,仿佛一粒埋在湖底的莲子,长期处于休眠状态,钱先生谈了个中原因:“抗战开始,避居沪上,奔走衣食,以后又以课务繁重,无暇撰写三礼等专业论文,即偶有所作,或以不达时宜,无处接受发表,如是者中辍数十年。”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提倡整理古籍、研究传统文化,钱先生方拣出旧稿,重理旧业,于1987年出版了《三礼名物通释》。他在1984年2月写的《自序》中谈了该书的写作缘起:“早岁治《三礼》,好前贤之所作。凡有关名物者,每分类摘录。郑玄注,精博贯通,遍注《三礼》,学者所宗,故并录之。其有未尽者,再录孔、贾疏及清人新疏。其余古籍如《诗》、《书》、《左传》等,有足互证者,亦录而通释,求厥至当。积稿存笈,未暇董理。今者倡议整理古籍,研究祖国文化,爰取其中衣服、饮食、宫室、车马四篇,并附图形。”且吸取了最新考古成果。我也有幸获赠一本《三礼名物通释》,发现三礼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该书还编有索引,如果想了解古代名物,一索即得,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答案。


  该书出版后深受欢迎,美中不足的是仅限于衣服、饮食、宫室、车马四类,于是钱先生推及三礼所有专名,又编撰出版了《三礼辞典》。但是《三礼辞典》受体例限制,不便博引异义,辨正是非,难以畅所欲言,于是作者又撰著并出版了《三礼通论》,有关先秦礼书及其所记礼制之重要问题,基本上均已论及。黄侃开过《三礼通论》课程,钱先生此书也算是继承了黄侃的学术而发扬光大之,所以他在该书的《后记》中欣慰地说:“余无憾矣。”钱先生的这几部著作在20世纪的礼学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意义,而钱先生也凭借着晚年的这几部礼学著作,自立于中国学术之林。


  我与钱先生几乎没有交往,他老人家竟又赠送给我一本《三礼通论》,望着先生的题词与鲜红的印章,我顿生感激之情,而且这种情感一直保存在心底。还要特别提一下他写的《校勘学》,钱先生1985年秋天为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研究生讲授校勘学,边讲边写,后经修改,于1988年出版了这本书。因为我们当时正在写《校雠广义·校勘编》,遂立即到江苏古籍出版社找老同学要了这本书,我在该书目录中还留下一则批语:“程先生说第三章(指《句读及标点校勘》)可删”,可见我们在写作时参考了该书的体例与例证,事实上我们也将该书列为我们的参考文献。《校雠广义》四编1998年出版后,我们也送给了钱先生一套。钱先生的藏书及身散之,这套《校雠广义》转送给了他的一位学生,并对他说:“《校雠广义》四编,为千帆先生历数十年经营所获之硕果,精湛详尽,文献校雠之学备矣。”明明是我们参考了钱先生的《校勘学》,钱先生反倒赞扬我们的《校雠广义》,《礼记·曲礼上》指出:“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看来钱先生受礼学的影响,真是太深了。


  我常常想起像钱玄先生这样的前辈学人,他们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广启后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