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85阅读
  • 0回复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nsky
 

发帖
3410
铜币
32531
威望
12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04

文史


梁由之


1911年,岁次辛亥,神州板荡,风雨飘摇。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事所必至,理有固然。武昌首义是湖北地区的主要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手发动的,张难先、胡瑛、刘静庵、蒋翊武等人先后投身军旅,在新军中散布排满反清思想,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时局本来已宛如一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而湖广总督瑞澂两次乖张失当火上浇油的处置,更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胡石庵如是赞誉《大江报》。20世纪初,新兴的报业对舆论和局势有极大的引导和刺激作用,办报成为风潮。湖北的民办报纸中,汉口的《大江报》开办时间不长,主事者仅詹大悲、何海鸣两个小年轻。詹大悲是文学社的发起人和骨干分子之一,何海鸣曾有从军经历。他们思想激进,作风泼辣,后来居上,一鸣惊人。


当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署名“海”),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6日,进而刊载黄侃的短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署名“奇谈”):“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为。然犹上下醉梦,不知死期之将至。长日如年,昏沉虚度,软痈一朵,人人病夫。此时非有极大之震动,极烈之改革,唤醒四万万人之沉梦,亡国奴之官衔,行见人人欢然自戴而不自知耳。和平改革既为事理所必无,次之则无规则之大乱,予人民以深创巨痛,使至于绝地,而顿易其亡国之观念,是亦无可奈何之希望。故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


标准愤青黄侃跟詹大悲是湖北蕲春老乡,后来成为章太炎的首席大弟子、国学大师。当时,他是一名对清廷充满仇恨的新军士兵。这篇短评标题火爆,言辞激烈,公然鼓吹革命,“煽动祸乱”,风传一时,震动全国。湖北地方当局感觉芒刺在背,忍无可忍。8月1日,大江报馆被查封,詹大悲被捕,何海鸣自动投案。瑞澂本拟对詹、何处以重刑,以儆效尤,但慑于民愤和各方抗议,不得不高开低走,从轻发落。拖到9月下旬,汉口地方审判厅比照《大清报律》中“淆乱政体,扰害治安”一款罪名,判处詹大悲、何海鸣各监禁一年半,免科罚金,不得保释。这便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大江报案”成为政府实施专制、钳制舆论、迫害报人的最新典型案例。湖北地方当局上下不讨好,进退失据,狼狈不堪。文学社和共进会则适时加快了筹划起义的步伐。9月24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胭脂巷召开大会,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会上通过了《人事草案》,积极准备武装暴动。武汉的形势,已经如箭在弦。


10月9日上午,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汉口宝善里俄国租界内的政治筹备处搬移炸弹,部署起事,不慎引发爆炸,机密泄漏。俄国巡捕闻声而至,孙武带伤匆忙逃至同仁医院就医,机关内党人的名册、旗帜、印信等均被巡捕搜去,并移交给清方。瑞澂宣布戒严,封锁新军营门,收缴子弹,不准兵士自行出入,责令各级军官巡查镇抚。同时调集政治上相对比较可靠的巡防营、守卫队、教练队分途搜捕。革命党人在武昌、汉口的所有机关都被破获,彭楚藩、刘复基和杨洪胜等30余人被捕。次日黎明前,瑞澂悍然下令将彭、刘、杨押到督署东辕门内斩首示众。这厮自鸣得意地向朝廷汇报:“所幸发觉在先,得以即时扑灭。”他做梦也没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被搜获的革命党名册上,新军多人列名其中。究竟是适可而止,网开一面呢?还是按图索骥,穷追猛打?瑞澂举棋不定。左右有人献计说:这类事情,在香帅督鄂时,时有发生,香帅的方法是,将名单当众烧掉,借以安定军心,效果往往不错。


香帅指张之洞。张之洞明显是在袭用曹孟德之故智。


瑞澂说:“那么,我也把这份名册当众烧毁,可是要抄录一份保存起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话迅速传播、发酵。新军性命攸关,人人自危。当晚,共进会会员、工程第八营士兵程正瀛率先击中前来弹压的该营二排排长陶启胜,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于是,局面一发而不可收。


梁由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