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活动中,有一位来自湖北省农业厅的驻村干部张思华受到山区群众称赞。
修建便民桥
5月1日,罗田县匡河乡四口塘村驻村工作队张思华象往日一样,五点钟起床,穿上解放鞋,从村部屋头边直上飞来山。半山腰的老渠道多年失修,长约四公里,一路荆棘丛生,榨刺蔓堤。他钻树林,撑苞茅,手上划得痕出血,裤子扯得缺又缺,未吃早饭,上午到达终点——雪山河水库闸。为村民们的抗旱救灾,张思华费心劳神,爬山、过畈、下河,废寝忘食,脚印踏遍了四口塘村的每一个角落。他来到邻村接水救灾,听当地农民讲水闸上游有一土堤,每修每溃,常因山洪暴发,无法可止,并且还夺走了一个上学落水的十二岁的女孩生命,河两岸各有几百人望水兴叹,不可交通。张思华闻言随即决定落实资金和人力,兴修便民桥一座,此举马上得到群众的叫好和拥护。
抗旱保春耕
入春以来,是罗田出现了历史以来降雨量最少的时期,大部分水库池塘干枯,早稻、中稻无水插秧。该县四口塘村现有水田2100余亩,历史上是产粮大村,至4月底,全村有500余斤的稻种无水下田,有200余亩早稻没有水移栽,旱情异常严重。张竹安是该村4组村民承包了本组50亩水田,是该村种粮大户之一,30亩早稻的秧苗早过了扦插时间,他又是省农业厅祝金水厅长的联系户,于是派办公室主任张思华于4月30日赶到该村带领其他4名工作队员组织抗旱。
天刚蒙蒙亮,张思华来到该村唯一的小(二)型水库看蓄水情况,当他看到水已降至最低水位时,无奈地摇摇头,只好卷裤脚沿着水库引水渠寻找水源,在荆棘丛生的渠道埂上艰难行走了7里多路后,来到引水口的响水崖时,几近干堌的山沟无水可放。怎么办?没有水我们就是人工抽水也要让村民插上秧,我们下乡就是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张主任没有顾得吃早饭,将村干部召集到田畈里研究解决办法,大家一致认为,唯一的办法是从远距秧田1000米的大河抽水盘田育苗、插秧。张主任果断地说:“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群众,资金我负责,书记张惠中带人到县城购买抽水设备,今天上午一定要到位”。当天下午,水被送到了张竹安的田里,干堌的水田在久违的水的浸泡下冒着气泡。2日,几台小型耕田机在20多坵水田里耕作。3日,卯足劲的男女老少整田的整田,插秧的插秧。至5日,张竹安的30 亩早稻全部移栽了,其它12户的中稻种也落泥了。
“兄弟,你也该回家吃餐饭吧,五一节我与你嫂子专门做了“腊肉炒春笋”等你回来吃饭,没有看到你的人影”,张主任的哥哥思武在田畈里找到一身泥土的弟弟说。“哥哥莫怪,我看到乡亲们无水插秧,没有功夫回家。”原来张主任的老家就在该村该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与张竹安的农田仅咫尺之遥,竟一直没有到屋与哥哥嫂嫂一起吃上一餐饭。
考证贡茶地——蕲阳茶山坳
五月上旬的一天,在罗田县匡河乡四口塘村的蕲阳农业合作社院内,省农业厅驻村工作队张思华向在座的农民们讲述了罗田蕲阳郡的来历。
他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期间,南齐武帝萧赜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改蕲阳县为齐昌县(公元378年)改蕲春县为蕲阳县(蕲阳县碑刻在1958年修飞来山水库时已打破)建都郡。武帝萧衍四年(公元523年六月初十日)析齐昌县置罗田县,属义城郡管辖。县城在今日匡河乡石桥铺镇四口塘村旧县畈,古称魁山下。公元583年改齐昌县为蕲春县,废义城郡,罗田县属蕲州郡管辖,蕲州郡节度使九合铜官印一枚已由当时大队财经主任张卓雄上交县文化馆收藏。
贡茶是蕲州郡管辖内的雪崖山顶上的朝北山横牌中,原始生长的野茶与人工栽培的青茶合二而一,手工制作。此茶沁心入肺、开脾健胃、化痰去浊、提神醒脑,既是上乘饮料又是天然药品,在唐宋时期便成为贡茶是有其来历的:一、《太平寰宇记》一书吕记载“蕲水县茶山在县北深川山谷,每年有造贡茶之所。石桥铺至今仍有“茶园”(即河铺村二大队)“茶山坳”(雪山河村)等地名亦资佐证。二、据罗田名人(北京图书馆编纂,学务部主事)王葆心考证:“每年采资茶之所是,不但榷税,而且办贡,其先乃开山唐代,今距旧县畈不远尚有茶山坳之名也。此茶山坳乃在石桥铺上雪山河亦名雪崖山。三、《天下名胜志》书曰:雪崖在罗田东四十里上有井(名仙人洗澡盆,尚在)深数十丈,喷泉如雪,产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天然瀑布,尤以下雨天或洪水季节,远眺十分壮观。此处,光照良好,气候适宜,铁质土壤,等优点以以致能使贡茶的销售永立不败之地。
时至今日的雪崖贡茶在75岁的老厂长张学成和新厂长郑在江的管理下,雪崖贡茶虽年产量不高,而它很是走俏,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十几个省市。四十多亩贡茶与两百多亩油菜相形映翠,茁壮成长,在那花开季节香遍十里八村,别有一番风味和性趣,它与茶山坳上的七里洞,童家山上的仙鹤孵蛋(民间传说)相承、相继、相连,耐人寻味,让人如醉如痴,在贡茶厂呷上一口琼浆玉液,几多人留恋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