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79阅读
  • 3回复

辛亥革命前后的方觉慧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蕲春人
 

发帖
2134
铜币
21930
威望
6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26

  引言


  近来整理了一些先父的遗稿、日记及有关的文件记录以及许多辛亥文献,在辛亥革命九十年之际,单就这篇有关他老人家在辛亥前后的一些事迹,以纪念这一划时代的革命运动,以及伟大的先烈革命精神。在两岸的文献中,记载了很多他老人家的事迹,但由于两岸对立及时代背景与著述者在当时的政治环境,总免不了有所偏颇或遗漏,我在这篇里只想把他老人家的自传、日记以及自己亲身的见闻再加上许多辛亥老人所写的书传加以分析与验证后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这样才能把一些当时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们为救国救民,不怕强权不惜生命的先贤先烈的事迹再次表彰出来,为了读者方便,文内以子樵先生称谓先父。




  幼年时代


  方觉慧号子樵,原名方士楷,在黄州文普通学堂时,由当时湖北学堂总监督吴兆泰(1)改名方学惠,自民国元年自己更改为方觉慧。子樵先生为湖北省蕲春县人,一八八六年生于南京穆陵关。先生的祖父辈原为蕲春县农民,一八五○年曾国藩湘军与太平军在鄂皖赣之间拉锯作战,蕲春深受战乱之苦,人民无以为生。而太平军败亡后,南京城内外尸体无数,田园荒芜,善后无从着手,便奖励任何愿领荒田耕种的人三年不纳粮。子樵先生的祖父在战乱中过世,祖母养育七个儿子生活十分困难,正值祖母的弟弟朱纯斋先生从南京回来,征得祖母同意,留三叔在家侍养祖母而带领其它兄弟往南京开垦。数年后,方家兄弟们在南京,奠定了生产基础,就由老大命二弟回到家乡蕲春结婚并与子樵先生祖母同来南京,因此子樵先生在南京出生。因为当时卫生不好,婴儿多数夭亡,方家兄弟中唯子樵先生一人独存,因而从小调皮,胆量很大。六岁那年,六月间清晨,子樵先生一人在大稻场玩耍,突然来了一群狼,既无大人在场,又来不及逃回宅院,正跑之间看见稻场有空洗澡木盆,便翻转过来盖在身上,躲避狼群的袭击。事后家人发现子樵先生失踪,都以为被狼群衔到山上去了,大家组织了人群分途上山找寻不获,子樵先生的母亲急得口吐鲜血,大哭昏倒,直到下午工人洗澡才发现他在澡盆下面呼呼大睡,因此造成了他一生有名易睡的习惯。


  一八九三年,七岁的子樵随大伯父回蕲春家乡,因语言不通与本族孩子们搭不上伴,他在南京已学过三字经,就向大伯父要求读书,但所从的塾师只教熟读背诵,也不讲解。他对这种像和尚念经,不懂经义的读法深觉不满,两年多后改从名儒朱义茀学习。义茀先生是蕲春名士田又新的高足,学问渊博,精通义理,学生中子樵属最小,开始学习礼记,一字一句均由其讲解,分析做人做事的道理。当时读书的目的都是应考做官,而义茀先生不教八股帖,也不教应试律诗,更不准他的学生参加应试,因此子樵开始对许多历史上的湖北前辈之革命抗暴事迹深为向往。一八九八年,本家雪阶二伯也是义茀先生岳父的弟弟在新疆作官告老还乡,把方氏族中十二岁以上读过书的子弟作了一个甄选,挑选了两个最优秀的留在家中亲自调教,子樵被选中,教诗经与春秋左传,并教以对照来读,可知道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有密切的关系,更把现时有相吻合的情形比较说明,这启发了他对历史与政治的兴趣。一年之后,雪阶二伯受朝廷征召任为兴国州正儒学,子樵先生又回到义茀先生门下继续学习。

蕲春论坛我爱您——一切都是为了您
蕲春新闻天天精彩!
离线蕲春人

发帖
2134
铜币
21930
威望
63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26

  一九○三年义茀先生去湖北省城进师范学堂,子樵就借用雪阶二伯家中藏书自行研习,见当时邻居的堂嫂虐待童养媳,心中感觉难受,又不便劝告,就决定教本村十二岁以上、四十岁以下不识字的人,读书认字。于是雇了工人把祖山的大树砍了,搬到祠堂中,谁知这是违犯祠堂祖律,有些族人就要提出惩罚,其中有些读书的长辈们,以为子樵先生人品端正又很用心读书,乃决定暂不喊闹,待看他作什么用途后再作定论。他自费请木匠做了可容八十人的桌椅,把剩料藏于祠堂公库,通告族中长者要其家中青年人工余来读书认字,又讲述家庭人伦之道,处世和睦之理,认字记帐的本领,如此一来每天祠堂中都挤满了人来学习,这样族长不但未罚他,且大为称赞,慢慢的,隔壁大嫂也不虐待童养媳了。


  入同盟会献身革命


  一九○○年子樵先生十四岁,义茀先生的朋友自北京逃回蕲春,来到学校谈起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他逃回家乡途中所观察到民间疾苦,怨声载道,这对子樵先生有很深的影响。他以为根据春秋大义,这是满人压迫汉人逼出的拳匪所造成的后果,接着而来的日俄战争借中国土地争夺列强本身的利益,更激励了他的民族思想。在那时候田又新老先生的儿子田桐(号梓琴),在日本是孙中山先生的助手,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因为受他的引导,子樵先生十九岁就秘密地参加了同盟会,入盟以后立即积极参与并展开革命团体的各项活动。


  一九○六年,在武汉与当时革命青年相互组织革命团体,集一时俊彦如季雨霖、张难先、熊十力、熊秉坤、蔡济民、曹亚伯、蓝天尉、梁耀汉等相互往来商谈革命(2)。次年宛思演约集子樵先生、詹大悲、李翊东、何亚新等设立明德学会,每于星期假日在洪山宝塔,开会计划革命策略(3)。一九○七年与詹大悲、宛思演、何亚新等考入黄州文普通学堂,与武昌新兵营的熊十力,黄冈绿营的梅宝玑等组织证人学会,征求会员发展革命。当时该校有位王教授口齿不清,讲义常有错误,因而发起罢课鼓动学潮。以使政府失去威信。罢课数月吴监督自武昌来校镇压,查明闹事学生詹大悲、方士楷、何亚新三人决定挂牌开除,公布时只詹何二人,而先生却予以留校查看的处分。当时不知何故,事后吴监督召见告以原因,在年前春间某日正上课中,狂风忽起,屋瓦飞塌,师生大乱逃跑,跌倒及被瓦片击中而受伤的人很多。风停之后,监学毕惠康老师(4)受伤返回教室,见先生一人独坐书桌前并完成了作业,大为惊奇的问道“人人逃命,你怎么稳坐不动”,子樵先生回答说:“我靠大柱之旁,房屋倒塌,或可藉此保全性命,如要外跑,不到操场不能脱险。相较之下,此处更为安全故以未跑。”毕监学深为惊奇的说:“如此镇定,临危不乱,我当拜你为师才对!”这次学潮特将此事呈报吴监督,建议不要开除方的学籍,于是吴监督一再训勉用心读书并将方士楷改成方学惠,至民国元年再改学惠为觉慧。


  一九○九年詹大悲与何亚新离开黄州文普通学堂后即赴武汉参加革命活动,宛思演与先生仍留校发展学生组织,因而更进一步与武汉革命团体合作,在汉口经宛思演介绍其黄梅同乡胡雨村出资两千元,将何海鸣所办之《大江白话报》改名《大江报》(5),胡雨村为总经理,詹大悲、何海鸣为正副总编辑,鼓吹革命,并将新军中克扣粮饷,社会不平及洋人枪杀华人车夫事件等大量刊登,因而声誉日增,深犯当局忌讳。


  辛亥首义时期


  当时振武学社会员多为士兵过份招摇,为慎重起见将学界青年合并组织革命团体,大家推选黄侃(字季刚)(6)审定草章,改为文学社。于辛亥正月初一(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成立,除先生与黄、詹、宛均参加外,社长为蒋翊武,首义前一日遇害的三烈士刘尧澄、杨洪胜、彭楚藩及后来中共元老董必武也都是会员。同年七月间黄季刚自北京来汉,正值黄花岗起义失败,在《大江报》写一篇社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7)翌日刊出,满清当局认为大逆不道,将詹、何逮捕而封闭《大江报》。辛亥首义后十月十一日汉口光复,詹、何方得出狱,于是组织汉口军政府,詹大悲担任都督,何海鸣为参谋长,吴昆与温楚珩为秘书,子樵先生与宛思演为顾问。十一月二日汉口失陷,詹大悲由李文辅救出,登外轮赴九江,子樵先生渡江武昌,任湖北公报编辑,是时蒋翊武、张廷辅筹款办民心报,以高海澜为社长,子樵先生担任总编辑,可惜因不同意黎元洪的很多措施,不久即被迫停刊。


 

蕲春论坛我爱您——一切都是为了您
蕲春新闻天天精彩!
离线蕲春人

发帖
2134
铜币
21930
威望
63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5-26

  辛亥年间黄花岗起义失败,孙中山远在海外,而黄克强、田桐、宋教仁等与湖北革命界关系深切的同盟会领袖,也都远离湖北,而当地的领导人如刘公(字仲文)、蒋翊武、孙武、詹大悲等不是坐牢,便是逃亡。然而当时情势紧张,虽经居正、杨玉如到上海分别访谈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又函香港的黄兴报告湖北近事,颇有一触即发之势,并电美洲孙中山,皆以黄花岗死难惨重,为要保全革命精华为由,主张武汉暂缓发动,待孙武制弹受伤党员名单暴露,并造成了刘尧澄、彭楚藩、杨洪胜三烈士被捕慷慨成仁。革命党人被迫起义,一举成功,在这未有充分准备,又是群龙无首的状况下,只有强逼黎元洪出面安定民心,这一革命空隙给了满清政客趁机钻入革命阵营的机会,留下了以后军阀割据,内战频繁,民不聊生的局面。


  中华民国初期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元月一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同盟会改组成为国民党,当时武汉同盟会党人推张樾、子樵先生筹办日报,在汉口英租界怡园后街,定名《震旦民报》,张任总经理与总编辑,子樵先生任副总经理与副总编辑,经费由兵站总部筹出,时任兵站长为邢伯谦,何亚新为副站长,国民党湖北支部长为刘公,总干事为胡秉柯,子樵先生负责机要,一切密电本均由管辖。次年二月国会选举,宛思演与子樵先生赴黄州办理国会议员选举,震旦民报交由吴月波代行,三月间宋教仁先生自北京抵汉口转黄州,为国民党候选人助选,田桐、吴昆、石瑛、詹大悲、宛思演,与子樵先生在江岸组织群众欢迎,并召集各县代表演说。三月十七日子樵先生接获北京党部密电,得知袁世凯已派人前往上海刺杀宋教仁先生,次日又来急电敦嘱防范,田、石及先生再三劝宋先生暂留黄州,改期赴沪,宋答以“人总有一死,生死应得其时”。众人未再挽留,并欢送上船经南京改乘火车前往上海。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先生果然不幸在上海车站遇刺,二日后逝世,孙中山先生闻噩讯急于廿五日自日本返沪,筹备讨袁计划,这正中了宋先生的死得其时的谶语,促成国民党的田桐、吴昆与石瑛都当选了国会议员,占了黄州区五席的三席,而全国参众两院国民党党员也均过半数,这与宋先生之被刺有很大的影响。


  策筹反袁活动


  同年四月田梓琴先生电《震旦民报》,促子樵先生赴北京接替田先生在京津地区所负的工作,筹划反袁,《震旦民报》则由宛思演先生继续负责。先生四月廿六日抵达北京后,田先生即将当时国民党北京总部的国光新闻社造册交予子樵先生,并登报声明,又将他在京津的各种关系及联络管道,有公开的也有秘密的全部介绍给子樵先生,交待完成后,梓琴先生就离开北京,赶往上海去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全国讨袁策划事宜。


  当时北京的京畿总稽查长王天纵(字旭九),与子樵先生关系非常友善,愤恨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先生的不义行为,愿与子樵先生合作共谋杀袁,并捐国光新闻社三千元及五千元作为京津地区活动费用,指定他的心腹稽查长蓝剑豪负责联络与开销。当时袁世凯之拱卫军,多为帮会中人,同情革命党,子樵先生与其下级军官以袁不同的名义将炸弹藏于花盆之中,存放袁世凯府中,待孙中山先生反袁策划成熟,一次炸死袁世凯。


  六月廿三日,田梓琴先生电召子樵先生赴上海会报京津地区布置状况,七月二日梓琴先生带领子樵先生面见总理孙中山先生,报告京津军队与政治活动情形。总理亲口指示,待革命军占领武汉后,北方即由王天纵发动讨袁,至于其衔头名称令其自订,事后再由总理任命公布。数日后黄克强先生在愚园召集各方面负责人会议,子樵先生代表京津地区参与会议并报告了京津地区的形势,七月九日先生经南京武汉乘火车返回北京,七月十二日李烈钧在江西宣布独立,发表檄文声讨袁世凯,廿日蓝稽查长奉王天纵之命,预警次日清晨之前警总将来突袭搜查,嘱盼有所准备,并在日本人开设的山本医院预订一房。当晚先生立即召集全体在社人员紧急会议,命所有非正式员工立刻疏散,并销毁所有密件,若有武器亦须带离报社。当时上海总部派来的查光佛先生亦在坐请他立刻返回上海,散会后赶赴山本医院,蓝稽查长已在等候,安排住院检查身体。次日大批军警果至,搜查不出任何证据,却将印刷机器捣毁,先生与蓝剑豪商议,聘请国会议员兼律师石润金提出诉讼,结果由袁政府赔偿三千元。八月三日王天纵约子樵先生相见告以时局紧张,嘱应早日离京并问何日可以成行,先生答以天雨衣服未干,决定后日下午四时乘车赴天津。王氏离开后,子樵先生即与通日文的友人往日本领事馆探听消息,却发现孙中山反袁军占有的南京已被袁军攻陷,当晚召集同志命各自分别走避,先生也于当晚改乘京奉路北上经营口搭船去上海。



蕲春论坛我爱您——一切都是为了您
蕲春新闻天天精彩!
离线蕲春人

发帖
2134
铜币
21930
威望
63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5-26

  八月十一日抵上海,田梓琴与查光佛两先生大为惊喜,原以为子樵先生已经遇难,因为上海各报均载王天纵破获国民党地下组织,尤以九日申报报导极详。蓝剑豪因系袁氏属下官员立即枪毙,拱卫军官兵数十人亦同时遇难,袁世凯以王天纵破案有功重赏并赐名王建忠。民国七年,孙中山派子樵先生赴鄂西联络各方军队,时蔡济民光复利川,柏文蔚光复建始,乃电催方先生赴恩施。刚抵夔府,王天纵为豫军总司令退驻奉节,特专程拜会子樵先生,故友相逢而王又加入革命阵营,只是不谈北京故事了,方王之交因革命始以革命终亦称奇缘。


  子樵先生抵沪后,深痛袁氏窃国又与詹大悲至南京商同何海鸣重振讨袁军,与张勋、冯国璋血战十余日,终于失败。与第一师师长王献章逃往日本(8),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次年中华革命党成立,田梓琴先生偕子樵先生在东京见中山先生,详谈长江一带如何布置革命计划。总理即派田梓琴先生回鄂负党军总责,并提议子樵先生先往布置,总理谈及经费川资时,子樵先生以经费可以自筹,于是放弃学业,潜返蕲春,将家中田产作抵押借银四佰两。正值粤汉铁路投标承包桥梁涵洞工程,乃与好友、日本留学学土木工程的郑治平先生(号韵珊,郑逸侠先生之父)商量合组公司,由其担任总工程师,在汉口召股三十万元,藉以掩护反袁工作。此时东京革命党密派朱干青,岑伟生来鄂呈报革命工作,子樵先生对外只办理工程事宜,若有个别机关遭破获,可藉工人身份以掩护同志安全,全鄂党军由梓琴先生总理党军事务,秘书长赵鹏飞,军事为蔡济民,子樵先生为秘书兼机要,分区部署。鄂中区刘英,鄂西区向严,鄂北区由赵鹏飞兼任,鄂东区查光佛,分途进行极有成效。可惜负责江汉区的江元吉自认联络南湖炮兵团已届成熟,遂亲率炮兵发难,由于步兵援军未到,激战数小时终为民主的奋斗牺牲,当时未著名通缉的同志都隐避于各段工程地区提供衣食与旅费。


  工程完成后,乃全力协助田梓琴先生策划反袁工作,以迄袁世凯撤销帝位案不久病亡,黎元洪以副总统继任总统,恢复民国元年约法中国的民主运动,于是再现曙光。


  子樵先生的人格与思想


  子樵先生幼年时朱义茀先生教他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并要先生每日读毕要提出对于司马氏大事评论的意见,呈老师改正。这就启发了他日后对历史研究的兴趣,长大后又深研孔子、老子的各种哲学思想,并著有孔编年记,老子道德经注解,明太祖武功记等书,深谙清静无为的道理,又信奉忠恕的做人根本,常以恕道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来教导子女。他为人诚恳,但有以理服人的辩才,可是他谦虚不傲,能与各行各业的人物深交而不受其恶习感染。他不喜虚名,不以官高显赫为荣,少年即立志做一等完人,要作隐德潜行之事。他一生之中常以首位推荐他人而自居次以完成任务,例如东征军许崇智请他作军饷督办,但却请江和风为之,自己以帮办做事;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由未到任的戴季陶做主任,自己以副主任协助北伐;民国十八年以农矿厅长兼民政厅长而代行湖北省政,这些事迹都表现了他为人做事的风格。


  其实反袁以及民主之浴火重生,子樵先生的事迹功不可没,但也有一些事迹,因先生谦中有守,从不以功矜人,即是至亲好友亦未曾得闻,愿借此文以补史料之未详,以纪念辛亥的行列,并藉以彰先德。反袁以后子樵先生史略将另文撰述。


  注:(1)吴兆泰为满清御史因与江春霖、赵熙上折反对慈禧兴建頣和园被贬回原籍任湖北学堂总监督。(2)梁耀汉先生(瀛州)先生年谱。(3)李西屏(翊东)——武昌首义纪事。(4)毕惠康为早期归国之日本留学生。(5)李西屏武昌首义纪事与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均有记载。(6)黄侃,字季刚,曾向章太炎求学,成为有名的国学大师。辛亥革命中的田桐、詹大悲、查光佛、梅宝玑等都为蕲春人,与方子樵先生为同乡,故来往密切。(7)温楚珩写辛亥革命实践记。(8)中国国民党民国三十四年党年鉴。


 


来源:辛亥革命网

蕲春论坛我爱您——一切都是为了您
蕲春新闻天天精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