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11阅读
  • 0回复

图文:打通“最后一公里”才有源头活水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30



图为:蕲春县横车镇新洲村利用地下水机井抗旱


  罕见旱情不期而至,大地伤痕累累,农田水利建设再次成为公众焦点。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湖北省委随即也出台一号文件,规划我省未来五年水利投资计划近1200亿元,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和保障能力薄弱的局面。


  大旱恰恰发生在两个一号文件出台,各地大兴水利之际。基层干部群众有怎样的呼声?夯实水利基础的长远之计又在哪里?发人深思。


  遗憾


  大工程成强弩之末


  "最后一公里"是水利建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一公里不建设好,巨资修建的大型水利设施毫无什么意义。”在黄冈、孝感两地采访时,当地干部说。“最后一公里”指的是“河道水源足、渠里清水流”,但因通往田间地头的水利配套设施缺乏或遭破坏,最后“望水却不能止渴”。


  云梦县吴铺镇,之前每次抗旱都是引徐家河水库的水,再通过水渠流至各农户地头。然而,因干渠淤塞,泵站抽水设施破坏,大好的抗旱时间被耽误。


  孝感市水利局一干部坦承,中央及省市对水利的投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但资金主要用于主体骨干工程,而多种原因导致政府对村级、乡镇级河道的治理及水泵等水利设施配套的投入远远不够,于是水利设施到田间地头则成“强弩之末”。解决此问题,需要农业、农机、水利、电力、财政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


  企盼


  尽早规划村级灌溉体系


  省水利厅相关人士表示,农田灌排体系不全、设施老化失修、靠天吃饭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仍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稳产的关键因素。


  蕲春县彭思镇黄柏城村村支书叶宏亮坦称,多年来,村级水利设施建设步履艰难,基本上没有投入。几十年前修的泵站、排灌设备早已尸骨无存。他盼望国家在加大大型水利建设同时,更应把边远山区等村级水利建设统筹抓,形成良好的灌溉体系。


  李先林这几天一直忙在抗旱一线,作为蕲春县的水利局长,这场大旱让他脑海里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万口十亩以上的当家塘。“几乎每次大旱,农村小型水利设施都会喊疼。这场大旱,恰恰说明一号文件出台有多么必要!”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方建华说。


  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程国银表示,从本次超常规的大旱中检视,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农村当家塘堰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