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86阅读
  • 2回复

影视剧高密度扎堆武汉拍戏 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02


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码头摄制基地



《鹰巢·预备警官》剧组遍访三镇取景

离线风吹杨

发帖
2812
铜币
30762
威望
84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6-05
支持武汉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02



在《幸福在身边》中演活了武汉女人,刘蓓幸福地笑了


时下,如果您哪天在武汉三镇的某个街口、院落,冷不丁地发现有个人像影星刘蓓,或者发现有个李幼斌模样的男子,千万不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们绝对是真的!因为,很多影视明星正在武汉拍戏呢!


伫立磨山之巅,远眺东湖尽头,灯火阑珊,城市轮廓尽收眼底;耸立龟山电视塔塔顶,随着镜头360度推拉摇移,一座桥、两座桥、三座桥……“除非是海景城市,这样的景观在内陆城市真不好找”,电视剧《特别使命》出品人、总制片人苗炜基正琢磨着,下一部戏还在武汉拍。


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汉制片人,4月22日带着电视剧《特别使命》来汉开机。


这个初夏,在武汉开拍的影视作品还有:


3月6日,电视剧《汉口码头》;


3月21日,电视剧《国门英雄》;


4月26日,电视剧《鹰巢·预备警官》;


5月12日,电视剧《幸福在身边》;


5月21日,电视剧《汉阳造》……


算上即将入驻开拍的电影《铸剑·1927》,时下的武汉成了影视剧拍摄的热门城市;李幼斌、史兰芽、刘蓓、邵兵、郭晓冬……对武汉而言,明星和剧组如此高密度扎堆,前所未有。


1


去年1月,在汉拍摄电影《人在囧途》的王宝强,坐火车去趟广州要花上10小时30分钟。


今年4月,李幼斌只用3小时,搭乘“高铁”上广州喝早茶,下午便可“打转”武汉,拍完戏还有时间去吉庆街消夜。


以武汉为中心,中国4小时城市圈初步显现。处于轴心的湖北,真正实现“九省通衢”并迈向“九州通衢”。


为了拍摄《汉口码头》,著名导演钱五一大年初二就出去找景,“有的嫌水太急,有的嫌坡太陡,最后相中了一块‘垃圾场’”。所谓垃圾场,是位于汉江著名险段‘材林湾’河堤边的一块空地。短短一个半月,一座上万平米,集街道、堆站、工棚、民居于一体的码头摄影基地在这里初显端倪,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码头摄制基地。


沿汉江顺流而下,路过汉阳琴台站,只见醒目的“汉阳造”招牌。碧水绿树掩映中便是龟北路1号——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当年,武汉显赫于中国近代工业,用汉阳铁厂的铁生产出的“汉阳造”枪炮风光无限;这里也曾是国营武汉八二四厂所在地,所以创意园又名“武汉824”。


伴随着企业改制和外迁,大量车间老厂房被闲置下来。一批美术、雕塑、摄影工作者,自发前来租借工业车间和厂房,办起画室、酒吧、动漫设计、DIY手工、摄影基地等,最早进驻“武汉824”的艺术家蒋义说,“这里独特的工业遗址和环境,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好地方。”


2


3个月写完30集剧本《汉口码头》,土生土长的武汉作家董宏猷坦言有“私心”。第一次“触电”,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汉口是中国的第二条“丝绸之路”;


将武汉关大楼选作《国门英雄》主场景,导演傅东育看中它与汉口江滩咫尺相隔;


《特别使命》制片人苗炜基也把镜头对准了汉口江滩,7年前他曾在此地拍摄过MV《走到一起来》。


一般人可能难以想象,作为本土影视制作公司华语广电传媒总裁,苗炜基还是头一次在武汉拍戏。见过世面的他由衷感叹,“这几年武汉变化特别大,从某种程度上不逊于北京、上海,汉口江滩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都市的繁华”。


《鹰巢·预备警官》原定去年12月开拍,公安部向导演潘小扬推荐了广州、武汉。到武汉时,正值隆冬,树叶掉的掉,黄的黄。于是,潘小扬转而想到杭州,“论气候、环境,杭州各方面自然条件都比武汉好”。但潘小扬最终还是折回武汉,“武汉的两江、大桥、三镇太有气势了!”吸引他的还有“武汉新天地”。这几天,他正琢磨该如何用镜头记录这个武汉新地标。《鹰巢·预备警官》男一号于晓光曾就读武汉体育学院,一得闲就会呼朋唤友去武汉新天地,“这里既汲取了海派精髓,又不失汉韵汉味”。


3


“武汉外部硬件环境好,特别是江滩、东湖、大桥;还有许多有味道的老里弄,特色钟楼”,著名导演巴特尔经常怂恿同行来武汉拍戏。电视剧《幸福在身边》八成戏份选在了武昌昙华林。


一条普普通通长仅数千米的街区,集中了数十处百年以上老建筑,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花园、老城墙……昙华林位于武昌花园山北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清代古巷,被看作一部“活的”近代史书。


当呆板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现,昙华林便成为经典范例。改造后的昙华林,是体验武汉市井文化,观察百姓日常生活的最佳去处,也是惟一可以穿越时空回望千年老武昌的处所。


3年前,著名剧作家赵瑞泰就有意创作一部以武汉女人为主线的影视作品,还希望融入武汉当下的风情,他评价:“昙华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别样特色”。


从汉江到长江、从江北到江南,从水域到陆地,当大大小小的镜头对准武汉的时候,或许我们因久处这座城市,并未明显感受到她改变的力量。但透过这些取景框,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保存和创造着的和谐,分明传递着一个清晰的信息:幸福就在武汉人身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