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28阅读
  • 0回复

一批家藏成医史博物馆馆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缘份天空
 

发帖
2673
铜币
26498
威望
7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0

清代医匾。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的重要举措。中医药院校的医史博物馆在普及大众知识、开展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国内十余家中医院校的医史博物馆纷纷扩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创建于1963年(原名“医史陈列室”),以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题,几经增补和改建,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增加馆藏文物成为医史博物馆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焦点。2007年末,学校基础医学院在申报中央和地方共建项目时,将中医药文物的收藏作为主要的申报内容,获得批准。相关人员在准备购买医药文物时,找到了两年前中国药科大学刘思益教授寄来的介绍所藏的三百余件中医药文物照片的光盘,并有意转让这批藏品。


  校领导很快派相关人员赴中国药科大学所在城市南京考察。2008年12月,刘教授又专程到长春向校方介绍所藏文物情况:他外祖父家几代经营药铺,积蓄了很多中医药器物。因此,他从幼年时就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从事中药教学和研究工作之后,便热衷于收藏中医药文物。每次出差或旅游,都到古玩市场寻找那些普通收藏者不看好的中医药文物,在江西、江苏、浙江、北京、福建、上海、广东、广西、湖北等地留下足迹。他收藏的医药文物包括:牌匾、手写药方、木刻药方、制药工具、医疗用具、名医画像等,逐渐形成系列。如,藏有晚清和民国医药店牌匾40余块,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清代“金鉴堂”医匾,出自李时珍故里蕲春县的晚清医匾“周德顺” ,9块清代光绪年间“方歌雕刻原版”;7件造型各异的明代瓷药臼、汉代陶碾盘、唐代青铜药瓶、宋代铁陶药瓶、宋代银针和铜针、明代铁制小炼丹炉钵、明早期煎药罐、清中期瓷研钵、清光绪年间的用于装药物的竹制品药笾,其中不乏珍贵的医药文物。此外还有古代游医走街串巷招揽生意用的铜串铃、清乾隆年间医书《新增伤寒集注》、民国江苏太仓傅氏医室“七世医傅雍言”医方、民国江苏“孟河医派”医方。据资料介绍: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长江边上的小镇孟河,名医云集,“孟河医派”影响巨大。


  这批中医药文物的价值如何?长春中医药大学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鉴定和论证。2009年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邀请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所史吉祥教授和考古系彭善国教授赴南京对刘教授所收藏的文物进行考查和鉴定。经仔细鉴定后,两位专家认为,这批文物都是真品,大部分属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文物。有些文物的流传经历也很可靠,具有继续发掘的意义。这批文物专业性强,成系列,有品位,如果单独搜集的话,成本会很大,而且也不见得齐全。史吉祥教授鉴定时说:“假设长春中医药大学每年派5人,用5年的时间收集文物,能否收集到这些文物、这些文物的价值有多少先不说,5人5年的工资要多少?200万元太值了。”专家的鉴定打消了学校领导的疑虑。于是,2009年4月23日,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领导与刘教授签订协议:前者出资200万元购得后者360余件中医药文物。当年5月14日,刘教授出让的文物完好无缺的运达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基础医学院院长杨茂有教授主管医史博物馆工作,他曾带队赴南京考察。他介绍,一些中医药院校医史博物馆馆长得知他们购得了刘教授的这批医药文物都很赞成,认为这批文物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如,清乾隆年间医书《新增伤寒集注》、民国江苏太仓傅氏医室“七世医傅雍言”医方、民国江苏“孟河医派”医方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同行对医药牌匾非常感兴趣,认为这么多医药牌匾在中医院校医史博物馆非常少见。刘教授的收藏,对这些医药文物起到保护作用,功不可没。


  而且,长春中医大学博物馆已和刘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刘教授在2009年4月来长春时,在长春的古玩市场又收集到了一批文物,如民国时期的处方等文物,都赠给长春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刘教授还把自己摸索的植物原色浸制标本配方和制作技术传授给了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专业人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