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43阅读
  • 0回复

浅谈安全监管手段应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手段是指为实现安全监督管理目标或完成安全监督管理任务而采用的具体形式或技巧。相对于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和安全监督管理方法而言,安全监督管理手段更多地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和实际操作的层面上。


  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手段由传统的向现代化转变,就是要由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走访、询问、调查等经验式的监督管理手段逐步向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的现代化监督管理方法转变,努力实现安全生产执法装备现代化;由传统的手工监督管理模式逐步向以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为主的现代监督管理模式转变,努力实现监督管理网络化;由传统的监督管理资源条块分割、信息数据共享不足向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安全准入、关口前移、执法办案、一体的业务条线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共用的现代化、立体化信息网络系统监督管理转变,努力实现监督管理数据资源的网络化、监督管理系统的集成化。为此,笔者谈一点肤浅看法。


  —、传统手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经验式。例如,在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中,执法人员通过眼看、手摸、鼻闻等方法发现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违法生产经营、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查处违法行为,其准确程度的高低与执法人员个人经验的多少密切相关。


    二是手工式。在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安监执法人员主要凭借一双手、一支笔、一张纸,靠大脑记、纸上写、台账查等方法,完成监督管理巡查、执法办案、调查取证等任务。如果要做到对辖区内的安全情况心中有数,就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装在人的脑子里,或者在大量的书式档案中查找和翻阅。


    三是分散式。安监机构内部各股室(大队)分别按业务条线开展工作,实行分工定责,常常形成各自为战、各管一线的局面,各股室(大队)收集和积累的资料档案、信息数据和文件依据也分别在不同的范围内储存使用,整个信息资源处于分割使用、互不共享的状态。


    四是强制成分较多。在传统监督管理模式中,有些执法人员喜好和偏重于采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手段,追求立竿见影的执法效果,而很少考虑相对人的内心感受,很少考虑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的有机统一。


  二、现代手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科技化。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监督管理执法实践的要求,通过配备和运用高科技的执法装备,提高对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效率,实现对生产经营企业秩序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反应。


    二是信息化。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对于生产经营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产生的大量信息或者随之生成的大量信息,更迅速、准确、便捷地获取生产经营情况。同时,通过控制信息流,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创新提供规范、高效、优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三是集约化。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将各项安全监管业务纳入计算机网络平台,集市场准入、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稳定社会于一体,实现各业务条线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以及各类监管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监管执法工作的水平。


    四是人性化。安监部门在生产经营监管和执法工作中,充分体现现代法律、现代管理的特点,注意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监管对象,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引导相结合,注重主动引导,注重事前防范,注重源头治理,尤其是广泛采用指令、限期、告诫等行政指导手段,让行政相对人了解法律知识、明白违法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后果等,引导其主动整改安全隐患,依法办企业。显然,这样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是从更高的层面维护生产经营企业市场安全,并且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实现科学监督管理,实现公平正义。


  三、应从两个方面理解现代监管手段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征


  一方面,安全监管手段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传统监管手段基础之上,不断变革、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


  另一方面,安全监管手段现代化又是一个实体性概念,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它不仅包括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指标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如逐步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视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其他智能化技术,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质量,实现安全监管工作的高效能、低成本;而且包括以理论知识、安全文化为基础的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如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等。


  四、转变的基本原则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必须坚持五个原则。


    1.科学原则。科学化是安全监管手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作为监管主体,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生产经营企业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经营企业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原则,坚持科学监督管理。应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使监督管理决策、监督管理过程、监督管理效果、监督管理评估等更加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实现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民主原则。民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安全监督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内在需求。这里的民主,是指维护生产经营企业市场秩序需要全社会参与,强调的是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政相对人之外的“第三方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由此,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加方便生产经营企业。如果单纯强调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使用更多的科技手段,而忽视与社会公众的支持与互动,忽视发挥社会监督的巨大作用,那么就会使监督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误入歧途。


    3.法治原则。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手段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法治原则,其实质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体系,使安全生产各项监督管理活动有法可依,使执法监督管理更加到位,使安监部门更好地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效益原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目的是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护职工和生产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最小的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目标,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


    5、创新原则。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中,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要审时度势,适应新形势,更新旧观念,创建新思路,为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站岗放哨作出贡献。(作者:湖北省蕲春县安监局 高勇 彭松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