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46阅读
  • 0回复

借建党90周年之际 重访“红军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5220
铜币
34094
威望
32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06

  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具有“小莫斯科”之称的阳新县龙港镇。龙港是一个历史古镇,走在龙港的街头,随处可以看到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
  走进龙港,记者最大的感触就是市容古朴,街市蜿蜒,有一种江南古镇的独特风貌。走在老街的青石砖上,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单檐砖木瓦结构的房子。就在这古老的屋檐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的鄂东南地区人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1927年9月,我党在龙港领导了秋收暴动,实行了工农武装割据。
  1930年11月29日,赣北红军游击队转战抵达阳新龙港,在阳新组建了红3师第8团。
  1931年2月,江北红9团在黄梅遭国民党12师37旅“围剿”而解体,鄂东特委便集中阳新、大冶两县警卫营,在龙港重建了第9团,团长夏沛亨、政委明安楼。至此,红3师3个团的建制全部建立。
  1931年2月,在粉碎第一次反围剿的凯歌声中,中共鄂东特委在龙港召开红3师成立大会。由郭子明任师长兼政委,全师3000余人。
  1931年3月,苏区中央局巡视员滕代远在修水县上杉主持召开了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鄂东特委、赣北特委负责人会议,根据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精神,决定将鄂东特委、鄂南特委、赣北特委所辖区域划归湘鄂赣苏区,成立中共湘鄂赣特委。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成立,湘鄂赣特委随之撤销。8月,鄂东南特委在龙港正式成立,管辖阳新、大冶、大阳、通山、鄂城、咸宁、蒲圻、崇阳、武宁、瑞昌等10个县。原鄂东特委所属江北的黄梅、广济、蕲春、蕲水四县划归鄂豫皖苏区。同年底,鄂东南特委分设鄂东道委和蒲圻中心县委。
  1932年8月,鄂东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龙港余家祠召开,成立鄂东南道委,管辖阳新、大冶、通山、鄂城、咸宁、蒲圻、崇阳、通城、嘉鱼和江西的九江、武宁、瑞昌、德安、星子等14县。在此期间,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云集党、政、军、工厂、学校、医院、银行、商店等48大机关云集龙港,龙港成为鄂东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称为“小莫斯科”。
  与此同时,1931年10月5日,在阳新县龙港设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驻鄂东南办事处,主任由曹玉阶兼任。办事处行使苏府行政职能。1932年6月,在龙港余家祠堂召开了鄂东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推举盛茂炯为主席,曹玉阶、徐福亨为副主席,罗冠国、黄家高等为执行委员。之后,中共鄂东南特委和苏维埃政府,更有效地领导鄂东南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百年境迁,在老街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20年左右,龙港镇龙港村下陈湾,有一户陈姓人家与日本人做苎麻生意,这苎麻是龙港镇特产,在古代被称为“贡麻”,这户陈姓人家发了大财。发了财的陈氏便在繁华的龙港镇上,盖了一栋最大、最气派的房子,“三进三出”的院落一直延伸到河边,占地一千多平方米。
  后来,陈家大院被日军占领,并被烧毁了部分建筑,成了日军在龙港镇的“指挥中心”。后来,陈家大院又租给国民党办公,直到共产党挺进龙港镇,陈家大院才“物归原主”。此时,陈氏主动捐出大宅,成为鄂东南龙燕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楼。
   如今,原来的陈家大院仍矗立在龙港老街上,成为阳新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两进两出”的大宅子,看得见天空的天井,从墙上陈列的画,仍依稀可以找出当年的革命印迹。
  〉〉资料
  红军招待所遗址
  1929年10月至1932年9月设立鄂东南红军招待所。有铺位100余个,接待过往红军、赤卫队、党政干部,在此宿食的上述人员持有鄂东南特委介绍信,可受到免费接待。招待所还对过往红军予以慰劳,为大型会议提供服务。
鄂东南苏维埃遗址
  1931年9月设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南苏维埃办事处,1932年1月湘鄂赣省苏调整鄂东南区划时,成立湘鄂赣省鄂东办事处。主任曹玉阶。1932年6月,鄂东南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阳新龙港召开,正式成立鄂东南苏维埃政府,主席盛茂炯。下属政治保卫局、电台、编讲所、工会、反帝大同盟、经济委员会等四十八大机关和红三师等地方红军武装,先后管辖了阳新、大冶、鄂城、武宁、瑞昌等20个县300余平方公里,600万人口的广大红色区域,领导军民巩固、发展根据地,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成绩。1932年9月,龙港失陷,鄂东南苏维埃迁到通山。
鄂东南中医院旧址
  鄂东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苏维埃工作会议指出:“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与革命事业的发展是互相关系着的。在目前残酷的国内阶级斗争中,预防灾疫流行,增强群众体质是保证革命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1930年5月,创办了鄂东南中医院,设有诊断室、中药房、药材炮制室、病房等。计有21名医务人员。医务人员自采、自制中草药,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农村防病治病,对保障苏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彭德怀旧居、劳动总社旧址
  1929年秋,李灿、何长工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设司令部于龙港。次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二、四纵队进抵龙港。彭德怀同志住宿在这里的中重上厅南房。在这里调查研究,召开群众大会,传播毛泽东同志红色武装割据的思想和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整训和扩大红军队伍,筹划巩固和扩大鄂东南根据地的斗争。彭德怀同志带来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在龙港创办了兵工厂、被服厂、红军后方医院、彭杨学校,协助龙港党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与龙港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龙港人们掀起了热烈的拥红高潮。红五军以龙港为依托,横扫赣北、鄂南、鄂东10余县反动武装,巩固和扩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红五纵队由初来时的300人发展到5000人,扩建为红八军;红五军由3100人发展到1万余人,扩建为红三军团。
  1932年2月至1932年9月,又在这里设立鄂东南劳动总社。
鄂东南政治保卫局旧址
  鄂东南政治保卫局成立于1931年4月,隶属省保卫局,人员均由省局派遣,政治上接受特道委领导,业务归省局指挥。鄂东南苏区的二次肃反运动,均由政治局执行。由于当时执行中央极“左”路线,肃反运动扩大化。致使鄂东南根据地在抓“改组派”中,将许多同志错误认定为“改组派”而致杀害。最后竟然肃反运动进入到政治保卫局内部。如原政治保卫局审判员黄月涛,最后也当“改组派”杀害。其局长先后由黄加高、明安楼担任,黄月涛任审判员,候伯阳任文书,曹喜桂任保卫队长。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伦落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