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40阅读
  • 0回复

十五雅士共献“千龄扇”稀世精品 今成为稀世精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
 

发帖
3462
铜币
23255
威望
18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18


普通的一把纸扇,一旦成为艺术载体,就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中国的扇面书画,自明代以降名家辈出,虽为尺幅小品,却因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历来受到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可以说,玲珑精致且有名家书画的折扇,是高雅文人和广大收藏家的必选,至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次扇面书画精品展,往往被誉为扇文化节。
先祖父苏局仙先生,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岁次壬午十一月二十三日,虽然后来在1982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按公历定为1883年1月1日出生,但在1977年丁巳岁时按农历为96岁,又以逢闰计算则达百龄之寿,遂由门生姚奍怡先生与同里唐鍊百先生,分别求得上海几位书画名家在一把竹骨纸扇上各书一个寿字,并分别各自署明姓名、岁数,作为贺寿礼品。这些书画家连同姚、唐两位在内,共15人,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65岁,加起来合计达1143岁,故名此扇为“千龄扇”。纸扇一面是书法集锦,一面是陆俨少先生的一幅奇石古松图。这么多名家墨宝聚于一扇,至今足以成为稀世精品。它随着时间消逝30多年,渗透着厚重的历史感,也引起我对先后作古的前辈艺术家们的深切缅怀。
现将扇面上的作品及其作者简介于后,供读者共享。
在书法的扇面上右起首位作者是钱君匋先生(1906-1998),以篆体书着“局仙先生期颐之寿”,题款为“丙辰冬月豫堂时年七十一。”钱老祖籍浙江桐乡,是沪上家喻户晓的金石大师和鉴赏家,曾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的常务理事,文史馆馆员,与局仙公多有翰墨交往,一件介绍他医治白内障体会的信札至今留在祖父的遗物中,而且他还惠赐我这个晚辈作品和信件。
田桓先生写一寿字,署“田桓年八十又四”。田老一名田寄苇(1893-1982),湖北蕲春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跟随孙中山先生多年兼任秘书,善书法能绘画,曾是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
沈迈士先生书一寿字,署“沈迈士年八十六”。沈老(1891-1986)浙江湖州人,著名书画家、诗翁,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美协会员、上海书协名誉理事。
陆伯龙先生书一寿字,署“陆伯龙年八十”。陆老(1897-1989)浙江湖州人,著名画家,山水、人物、花卉皆能。曾任上海美协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达邦先生在寿字左署“达邦时年六十七”。
郑慕康先生在寿字下署“郑慕康时年七十六”。郑先生(1901-1982)广东潮阳人,著名画家,精工细笔仕女画,亦擅长肖像,曾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徐碧波先生在寿字下署“徐碧波年八十”。
薛佛影先生在寿字下署“薛佛影年七十三”。薛先生(1905-1988)江苏无锡人。现代微雕家。能诗文,醉心于金石和雕刻。获“特级工艺美术师”称号,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金寿泉先生在寿字下署“金寿泉年八十一岁”。
陶冷月先生在寿字下署“陶冷月年八十二”。陶老(1895-1985)江苏苏州人,著名画家、教授,曾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朱孔阳先生在寿字下署“云阳朱孔阳,年才八十六”。朱老(1892-1986)上海松江人,擅长书画、文物鉴定。为人诙谐,喜以朱笔创作书画,此处亦全用朱笔。即使年高90后还独自从市区至我南汇乡间与局仙公畅叙。我曾蒙他赐赠朱色墨宝。
季眉先生在寿字下署“季眉年七十四”。
姚奍怡先生撰句云:“局仙先生年臻九十六,以逢闰计则达百龄上寿。爰与鍊百弟分求海上诸大家各书一寿字,以书家年计之为千龄图,作艺林之佳话,颂盛世之瑞人。晋之先生,博掀髯一笑。丁巳新春,受业姚奍怡拜识,年六十有九。”姚老伯是南汇周浦人,祖父任教于周浦镇第三公学时的学生,后虽从商仍喜好文墨,精工诗词。曾为局仙公80岁、90岁介寿广征诗联书画,并帮助整理诗稿、结交文友。此千龄扇即是他策划的成果。
唐鍊百(1913-1993),上海南汇人,擅多种书体,精篆刻,善兰竹,是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此扇因其在上海与众多书画名家亦师亦友而代为求得,并将姚奍怡先生与他共同策划的经过书写下来,故题“世晚唐鍊百敬书于沪上劲松庐,时年六十有五。”
陆俨少先生(1909-1993),上海嘉定人,是位具有深厚传统功底、又勇于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的山水画大家,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院教授、浙江画院校长。他在一个扇面的全幅绘就苍松奇石的画面后,于右上角题写“画为局仙先生期颐寿,丁巳年春月,陆俨少,年六十九。”
这把纸扇既普通又不平常。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祖父遗作中有篇颇有哲理的百字短文写道:“折扇创自朝鲜,明人加以书画,其出名辈者至今宝之。蒲葵扇本不足重,而一为右军所执便风靡一时。人当有学问,犹之奇花异草之下粪土为贵也。”这把普通的纸质折扇正是因有名家书画而显名贵、具艺术魅力。因此2006年为纪念祖父诞生125周年、仙逝15周年而编辑出版《苏局仙墨迹选》时,我和弟妹们决定将此“千龄扇”和这篇短文一并辑入,冀能为艺术史留下一桩佳话、一则史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