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植保总站召开全省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预计下半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预计稻飞虱中东部第五(3)代4级,局部5级;第六(4)代、第七(5)代稻飞虱有偏重到大发生的风险。预计稻纵卷叶螟五(3)代3-4级,幼虫峰次多;第六(4)代有偏重到大发生的风险。 主要依据:
1.七月上旬田间虫量已构成偏重发生基数。
一是六月底调查田间虫量较高。6月底田间调查,鄂东中稻稻飞虱平均百蔸虫量9.4-76.4头,通城虫量最高达1000头;江汉平原早稻百蔸平均虫量5-246头,荆门中稻最高1300头;鄂西南、鄂北中稻区田间虫量21-100头。鄂西宣恩6月30日调查中稻稻飞虱平均百蔸虫量499头,最高1225头;7月4日调查平均百蔸虫量1268头,最高4130头。二是7月上旬全省普遍出现迁入峰,褐飞虱的比例较常年偏高。江汉平原枝江市7月3~5日灯下稻飞虱三日累计1072头,其中白背飞虱856头,占79.85%;鄂西北郧西县7月3~5日灯下稻飞虱三日累计132头,其中白背飞虱104头,占78.79%;竹山7月5-7日灯下稻飞虱三日累计虫67头,白背飞虱26头,占39%。武穴7月1日调查,加权平均亩蛾量385头,最高610头,7月3日调查,加权平均亩蛾量525头,最高710头,7月8日调查,加权平均亩蛾量2028头,最高2868头,日平均增长205.375头。枝江市7月7日调查,平均亩蛾量4575头,最高达15000头,已呈大发生趋势。
2.水稻生育期不整齐,有利“两迁”害虫发生。受旱情影响,早稻种植面积锐减,中稻、再生稻、一季晚、晚稻种植插花严重,有利于“两迁”害虫转移为害。(3)南方稻区虫源丰富。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的信息,今年福建、贵州和湖南稻区稻飞虱田间虫量较高,部分稻区田间虫口密度已达大发生水平,为我省提供较多的外地虫源。
3.气象部门预计7月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降水量略偏多,气温偏高,对“两迁”害虫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二、二化螟。预计二代二化螟在全省大部4级,江汉平原南部5级。三代二化螟在江汉平原4级。主要依据:
1.一代二化螟基数较高。6月底调查,鄂东平均亩残虫量1112.6头,江汉平原平均亩残虫量1500.92头,鄂北平均亩残虫量2284.5头,鄂西北平均亩残虫量1529头。鄂西南稻区发生轻,基数低。
2.发生期极不整齐,二代将出现严重的世代重叠。5月上旬和5月下旬呈现明显的2个卵孵化高峰。鄂东6月底仍有50~60%2龄幼虫,南部稻区6月中旬调查,一代二化螟在不同栽插期水稻上发育进度极不一致,田间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同时存在;江汉平原天门发育进度调查未发现明显的高峰期。
3.水稻生育期不整齐。受旱情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水稻插播期不一致,导致生育期参差不齐,有利于螟虫的发生为害。
4.气候条件对水稻螟虫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三、三化螟 。预计二代三化螟全省大部稻区1-2级。三代三化螟鄂东和江汉平原北部稻区2-3级,局部4级,四代鄂东南晚稻区3级。主要依据:
1.亩残虫量发生轻,基数低。据蕲春、大冶、通城等地调查,亩残虫150头以内,阳新调查平均233头,最高566头。
2.水稻生育期不整齐对其发生有利。受旱情影响,全省各地水稻生育期参差不齐,为三化螟提供了良好的取食条件,有利中、晚稻三化螟发生为害。
四、稻曲病及穗期综合症 。预计全省以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为主的中、晚稻穗期综合症3级,局部4-5级。 主要依据:
1.菌源充足。近两年穗期综合症发生十分普遍,菌源较为广泛。
2.气候条件较有利于稻曲病发生流行。气象部门预计7月鄂东北、鄂西北、鄂西南降水量略偏多,气温偏高。
3.感病品种种植面广。珞优、冈优、Y优、蓉优、扬两优、丰两优、华安501、两优培九等品种高感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
五、中、晚稻纹枯病 。预计纹枯病全省中稻4级,晚稻5级。主要依据:当前各地早、中稻上发生普遍,菌源广泛存在。6月中旬调查,水稻纹枯病在早稻田发生比较重,全省平均病株率达13.3%,平均病丛率21.8%,黄冈局部田块高达100%。由于前期受旱,农民求产心切,大量追施氮肥催苗,有利发病。
六、稻瘟病。预计鄂西、鄂东及江汉平原北部山区感病品种为4级,局部5级。其它稻区1-2级。主要依据:
1.菌源较广。6月入梅以后,浠水早稻穗颈瘟11.7%,最高37.6%,通城6月下旬部分地方出现急性病斑。
2.武陵山区露大雾重的小气候特点有利稻瘟病发生,极易在抽穗期间造成穗颈瘟危害。
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汉平原、鄂东晚稻区有暴发成灾风险。主要依据: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的信息,南方黑条矮缩病在海南、广西、湖南和云南等省局部稻区田间已陆续发病,累计发生面积60万亩次,7月上旬全省出现白背飞虱迁入峰。
八、细菌性基腐病 。预计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我省发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局部稻田有暴发成灾风险。主要依据:全省早稻均有发病,菌源十分广泛。气象部门预计7月鄂东北、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降水量略偏多,气温偏高,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