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至24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菁英团以“湖北省‘村村通’乡村公路问题调研”为主题的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在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17名成员分成3个小分队,针对“村村通”乡村公路路基病害形式及其后期维护的调研主题,在湖北省广大区域内,选取了孝感、随州、宜昌、恩施、黄冈、黄石等六市(县)作为典型调研地并藉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在实践中,走访交通局等政府领导部门,和村支书面对面了解乡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向百姓宣讲“要致富先修路”的公路刺激经济发展模式,录访谈视频、拍病害形式照片,记访谈第一手资料,呈交访后书面反馈……队员们用自己的知识加上苦干,受到了调研地当地百姓、村委和政府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共完成实践日志110余篇,累计字数超过10万字,拍摄访谈视频100余段,视频累计时间超过6小时,足迹遍及安陆、广水、恩施、利川、建始、长阳、宜昌、大冶、蕲春、黄梅等10余个大小县市,实地走访了14个村,调查访谈200人次,实地测量和分析各种典型路段58处,收集各种乡村公路路基病害形式20余种,累计取得第一手资料20万字。
十天来,队员们走访政府部门、村镇,深入农户家中,走近农民生活,深入了解了湖北省“村村通”乡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情况。在调查中,队员们主要了解到:
1.1、设计层面
(1)绝大多数乡村公路没有规划设计,多在原有路基上修建;少数有设计,但客观上受多方经济利益制约,设计服从于经济并呈现畸形的不合理。
(2)路面结构设计相对合理,结构层厚度大部分集中在在18-20cm之间,接近八成的乡村公路符合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
(3)错车道设计数量远远跟不上,大多数乡村公路没有错车道设计;或者即使有设计,但随意性过强:乡村公路错车难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4)交叉口设计突出表现在交叉口交角偏小,致转弯半径小,影响行车效率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道路转弯设计绝大多数不合理,过分的受制于原有地形,并且缺乏相应的警示、指示标志等。
(6)道路坡度设计缺失,横坡和纵坡均较大面积的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7)道路配套设施设计不足,不能满足正常行车的需要。
小结:乡村农村公路设计应当结合当地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不断优化线路设计,并结合当地车辆类型及发展速度和公路使用特点,确定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公路等级及各种道路配套设施。通过调查了解,乡村公路由于等级低,交通量较小,设计要求一般很低,道路规划建设缺乏设计或设计不合理,且后期施工人员都是非专业的,施工技术不达标,并未能按照设计标准施工,都造成了道路后期的破坏及养护困难。
1.2 施工层面
1.2.1 路面严重破碎、沉降和地基塌方
(1)首先乡村公路的施工人员很多是当地农民工,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不足,大都凭借经验施工。
(3)施工器械较差。
1.2.2 路面沙化和磨损、裂缝
1.2.3 部分道路结构层厚度不够且无错车道
1.2.4 路面不平 路基不实 路边不齐
1.2.5 边坡防护不到位 排水设施不齐全转弯设计不合理
1.2.6 小结
乡村公路,作为发展农村的一个途径,没有一个对公路质量的保证,是完全不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新农村政策的。所以对于乡村公路的施工来说,应该是高要求,符合标准地完成各项施工设计和实施。而现实中村村通公路施工问题相当严重。资金不足,导致材料、器械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都比较差;施工人员知识和技术水平不高,导致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材料的质量选择不当,导致路面路基强度偏低;施工设计技术不高,造成路面不平、路基不实、路边不齐;施工器械简陋,迫使施工人员进行人工操作;施工人员偷工减料,其中严重就是结构层厚度不够,路面强度偏低;施工养护不当,造成路面沙化。如此,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造成了乡村公路的质量问题,大大减少了乡村道路的使用年限,对村民的作用有限,并未达到国家对乡村公路建设的预期要求。
1.3 养护层面
1.3.1 绝大多数乡村公路无养护或养护不到位
1.3.2 超过九成的乡村公路养护资金匮乏,养护器械不健全
1.3.3 小结
(1)“重建轻养”思想仍然存在,爱路、护路、管路的意识淡薄
(2)乡村公路管理体制不健全,关系不顺,主体不清,责任不明
(3)农民对超载、超限车辆无能为力
(4)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少,筹资工作难度较大
(5)养护技术低,质量不高,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配备少或者是根本没有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调研也锤炼和磨砺了队员们的意志。队员们纷纷表示,走向基层,回归家乡,到百姓身边,关注“百姓关注”的问题,并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拉到”实践中去检验,真正体验到了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强能力”的活动乐趣。
“抗压、抗剪、抗弯、抗腐蚀”的土建精神时刻激励着实践中的队员们,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争创一流的社会实践项目。在实践中,酷热天气、奔走劳累如影随形,尤其是几个大一队员,还要面临着暑期不能回家的寂寞考验,精神和形体上俱疲,但是在老队员的感召下,他们坚持将社会实践各项工作做扎实,该访谈的单位一个不少,该测量的路段一段也不落下。第三分队在安陆调查高庙村至凤凰村路段时,一口气,从上午9时一直到下午2时,5个小时的时间内边走边测,一口气来回行走23里路,特别是在返回的过程中,还下起了阵雨,等雨势稍小之后,队员们继续顶着雨行走,期间两个女同学的脚背都被磨的红肿红肿的……在第二小分队中,队员夏骏总是走在最前面,被队员称作“急先锋”,中午队员休息的时候,他还要顶着烈日先去探路,对此他毫无怨言;队员刘印权在测量路面坡度时,为了让测量数据更精确,不怕脏不怕累,竟直接就趴在路面上去测……白天的测量、访谈很累,临到晚上的时候,队员们还不能休息,他们还要完成当天的工作日志、填写调查表、整理和分析典型路段照片、数据,末了还要讨论第二天的具体行程……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按照策划一步一步的去做,去落实,甚至创新的做,超额的去做,
10天的调研活动是转瞬即逝。在这10天之中,菁英团队员接触了风格迥异的人和事,也走过了很多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在这期间,队员们曾痛苦过,迷茫过,也曾快乐过,欢呼过,但是队员们收获到的却是无法用言语来描绘出来的:情到深处,一切尽在不言中。
汗水能育人,实践出真知;阳光虽炙热,青春但无悔,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菁英团村村通乡村公路暑期社会实践队将社会实践进行到底。另据悉,土木与建筑学院菁英团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将备战2012年的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进一步将争创一流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