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酒楼员工流动性大,早就不是新闻,可现在一些酒楼三天两头有人辞职,人事经理疲于应付。为此,本地部分酒楼专门出台新规:每周固定一天为辞职员工接待日。
昨天一大早,北湖一大型酒楼人事经理谢先生还没走到自己办公室门口,就已经有三四个员工在等他办辞职手续了。这种情况,谢先生每周都要经历一次,星期二也成了他每周最痛苦的一天。今年年初,酒楼出台了一项制度,要求辞职的员工集中在每周二办理手续。
“三四年前,员工辞职还集中在春节前及中秋国庆前后这两个时段。”谢先生一边挠着自己的头发一边哀叹,“现在的年轻员工辞职就像过家家,上午上班还有说有笑,下午可能会为了给哪个同学、朋友过生日,甚至打麻将睡晚了,就跟你闹辞职。”
最让谢先生痛苦的是,如果他把这类无厘头的辞职原因呈报给高层,上面会说他管理不力,任由员工流失。然而,要说服这些员工打消辞职念头,又谈何容易。
设立固定辞职接待日的餐饮企业在本地不在少数,部分酒楼甚至在人事部设立辞职事务专员及心理疏导员之类的岗位,不但专事处理员工辞职事宜,还要时刻关注员工情绪变化,及时掌握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烦心事,通过稳定员工情绪达到留住员工的目的。
对此,武汉市烹饪协会会长刘国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餐饮业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不高,是影响从业人员职业忠诚度的主要原因。另外,餐饮企业普遍没给员工理顺职业通道,也让很多员工“看不到明天”,不愿从一而终。
刘国梁的观点在餐饮从业者中得到广泛认可。22岁的蕲春女孩闵思珞日前刚从一家大型酒楼跳槽到农家小院,职务也从原来的服务员提升到主管,工资从1200元涨到1600元。 她毫不避讳地说,跳槽就是想尽可能地多赚钱,好在结婚后回老家开一家美发店。“在餐馆打工能做到四五十岁吗?就算能做到那把年纪,如果还是一个月拿个一两千块,能养家吗?”她反问。
上个三五年班,结婚后就辞职回家开美发店、小餐馆等,做自己的生意养家糊口,这是相当一部分餐饮从业者规划的职业路线图。在他们看来,到酒楼打工只是一个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