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商2011年11月刊
一个有技术、有钱、有人脉资源,还有理想的40岁男人再出发创业,
会画下怎样一幅和草根创业者截然不同的图景?
策划 | 《鄂商》杂志编辑部
执行 | 《鄂商》杂志记者 王坤祚 马秀莲 《鄂商》杂志实习记者 | 单艳红 彭旖
今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有三个湖北人很红:周鸿祎,陈一舟,还有雷军。
周鸿祎出生于黄冈市蕲春县青石镇一个名叫秀才湾的小村落。正如他自我评价为“好勇斗狠的野孩子”,自出道之日起,他便身披战衣,狼奔豸突,四处树敌。这个话题人物引发的围攻、口水战和官司难以计数。但今年周鸿祎让很多人闭了嘴:他创始领导的奇虎360,今年3月30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成功后,周鸿祎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再也不容人小觑。
一个月后的5月4日,出生于武汉、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读了一年便移民美国的人人公司董事长陈一舟,终于站在了纽交所的敲钟台前。有着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双料教育背景的陈一舟,也是中国互联网的标本式人物。他虽不如周鸿祎那般锋芒毕露,但也曾做过令业界错愕的事情。彼时,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没钱买下kaixin.com域名,只得用kaixin001.com。这一细节被陈一舟发现,他悄悄买下kaixin.com的域名,并推出一家也叫“开心网”的社交网站。
另外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和陈一舟同龄且是武大校友、比周鸿祎大一岁的雷军,今年也是频频亮相。他早年在业界奠定的大佬地位自不必说,单是他最近导演的金山软件“归去来”、“小米手机上线34小时预订30万部”以及“老乡周鸿祎公开讽刺他山寨成不了乔布斯”的大戏,也有足够看点。
上 篇 1987-1991 《鄂商》杂志:“三好学生”雷军 雷军在他老家最好的仙桃中学读书期间,喜欢下围棋,拿过学校的围棋冠军;爱读书,最喜欢读《小说月报》,对古诗词也颇有研究,尤其喜欢词人李煜。
1987年,他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武大是全国最早建立计算机科学院系的高校之一,1978年便开设了该专业。雷军当时报读计算机系的原因很简单,他说:“是因为我一个好朋友上的是中科大计算机系,我想学计算机和好朋友有共同语言。”
刚接触电脑,雷军就发现了电脑的妙处。当他学了一点电脑知识后,就发现电脑将是他人生的最爱。读书时,雷军不是特别会搞关系的人,同学关系说不上差,也好不到哪里去。大一下学期开始专业课后,雷军有了上机的机会,发现电脑世界太美妙,就一头了扎进去。
“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如果你的程序写得好,你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你想干的事,这个时候你是十足的主宰。每每你坐在电脑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你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雷军说。
大学时期的雷军很上进。“在我的印象中,像闻一多等很多名人都是在大学成名的,我当时也想利用大学的机会证明我的优秀。”为了达到目标,雷军每天早上七点钟去教室占座位,总要坐在最好的位置听课;礼拜六雷军喜欢看电影,但经常是自习到九十点钟看第二场。
他本来有午睡的习惯,但当他看到有同学不睡午觉看书的时候,雷军怎么也睡不着了,他害怕同学又多学了很多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他都不会,于是把午睡的习惯改掉了。“我特别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是不让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
伴随雷军大学的,一直是令同学艳羡的成功。上他最喜欢的《数字逻辑》课,老师总是先问大家,如果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再让他站起来回答,因为他几乎能回答老师的所有问题,这让他很有成就感。雷军大一写的pascal程序,等他上大二的时候,这些作业已经被编进大一教材里了,这也令他很自豪。由于雷军聪明肯干,不少老师就让他帮着做课题,他也不拒绝——因为这样可以拿到机房的钥匙,最多的时候同时拥有三个老师机房的钥匙,这就很方便自己用电脑写程序。
雷军两年便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其中包括毕业设计。“这门课比较重要,我上四分之一的课,那门课不太重要,我上八分之一的课。计算机搞懂精髓以后,所有的东西都很简单。计算机不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的是实践。”
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玩上BBS的人,早上7点,脸没洗,就开始叮叮当当地拨号,Modem一声长鸣,总算上站了,迅速将信取下来,断掉线,急不可耐地看信。
除了上大学第一年父母替他交了学费,此后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靠自己努力挣得。尽管家境不错,他还是从大学开始就立志要做一个“自给自足的人”。在大二的时候,雷军有过写了30篇文章,没一篇发表的记录。但雷军是一个有心人,他仔细分析每一份杂志和报纸的定位,分析每一个编辑的喜好,对症下药,很快有很多文章见报。
靠着稿费和奖学金,雷军从大二开始就经济独立了。雷军对大学生活的评价是“没有虚度光阴”。“席卷了武汉大学所有奖学金,这个真的不吹牛。”他先后获得了“挑战者”大学生科研成果三等奖、武汉大学三好生标兵、光华一等奖学金以及两次湖北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广埠屯”结识王全国 武汉的电子一条街(今广埠屯IT数码一条街)位于洪山区珞喻路,离武大仅有10多分钟路程。从1986年开始,在“学海淀经验,建武汉硅谷;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思路的指引下,像早期中关村一样的“街面店”迅速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电脑公司有数百家。
雷军最初“闯荡”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动力来自于“蹭电脑”的需求。“那时电脑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大学里设备很简陋,电脑数量严重不足,我一个星期下来大概只能在电脑上学习两个小时,自然感觉营养不足,就开始‘蹭机房’,明明是别人来学习电脑的时间,我早早溜进机房,抽空上机学习,别人来后,我就被撵走了。这很痛苦。后来有机会认识了当时武汉电子一条街的一些工程师,他们公司里都有样机和展示机,我就去蹭,其实是为了提高技能。当时是打着帮忙和兼职的幌子,要不要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最初公司里只是管饭,后来活儿越来越多,就有些报酬了。”
上大二以后,雷军很快发现:大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实践和做事的能力。于是,雷军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机房。由于雷军的电脑知识丰富,且动手能力强,街上的很多老板都认识他,常请他帮忙,自然也就常请他吃饭,当时他在街上“混”得很不错。
就在这时,雷军认识了王全国,这成为他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事之一。王全国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已经并入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武汉电子一条街上的技术权威。两个人在武汉电子一条街都是“知名人物”,后来有过许多密切合作。
雷军初入大学就主动接触社会、锻炼自己,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少年老成。“早接触社会对大学生来说就是离成功早近一步。如果不是醒悟得早,就按照学校的常规生活,我肯定走不到今天。”雷军对自己当时在电子一条街上的生活这样评价。
1990年,正读大三的雷军开发出了第二个商业软件——杀毒软件“免疫90”,这个软件是和同学冯志宏合作的,这时候计算机病毒刚刚在大陆流行。
免疫90在武汉卖出了几十套。销售了一年之后,每人赚了几百元。在计算机系辅导员刘绍钢老师的推荐下,这套软件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雷军在《计算机世界》上发了很多篇关于病毒的文章,是当时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
其实,雷军的表达能力不是生来就那么好。大二的时候,湖北省公安厅专门请他讲课,讲反病毒技术。雷军准备了好几页纸,但2小时的讲座,他上去15分钟就把讲稿念完了,下面不知该讲些什么,就把那份讲稿又从头再念了一遍。
首次创业的惨痛经历 在武大泡图书馆的那段时间里,雷军看了一本书——《硅谷之火》,深深被乔布斯的故事吸引。“八十年代是乔布斯的年代,他是全世界的IT英雄,当年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九十年代初,连盖茨都说,他只不过是乔布斯第二而已。在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每台电脑上,梦想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雷军说。
大四这一年,雷军和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合伙办起了一家公司,名为“三色”。关于“三色”的由来,雷军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由红黄蓝三色演变过来的。”
三个人都没有钱投入进来,直到公司接到的第一张单子赚了四五千元,公司才有了第一笔收入,也算是启动资金了。三色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仿制汉卡。雷军说:“我经常被他们从武大的晚自习上叫出来开会。我们晚上做开发,白天跑市场,在饭店里租了一个房间,五六个人躺在一间房间里,实在躺不下,就起来干活。”
创业多艰。雪上加霜的是,没过多久,程序被人盗用了。盗用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做同样的事情,但量比他们大,一次做500块汉卡,一块卖200元。因此,三色公司并没有挣到什么钱,难以为继。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当年和雷军一起创业的一个兄弟吹牛说他麻将打得好,自告奋勇去和食堂师傅打麻将,真的赢了一大堆饭菜票。后来实在没钱的时候,雷军等人就派他去打麻将赢饭菜票。
半年之后,三色公司面临解散。回首当年,雷军认为三色公司解散的原因主要有两条:“我们自以为有雄心伟略,对所有的权威都不屑一顾,街上老板的吹捧也助长了我们的虚荣心,弄得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了;再就是是资金缺乏。”
三色公司很快决定散伙,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一台286和一台打印机,李儒雄和另一个人分到一台386和一台更低档次的PC。
虽然三色公司的历史就此结束,但雷军更精彩的新征程即将开始……
停办三色公司的第二天,走在阳光明媚的武汉大学樱花路上,雷军感叹:“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真轻松啊!梦魇般的日子过去了,迎来的是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