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07阅读
  • 0回复

盛圩子反“扫荡”七十周年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爱情浪子
 

发帖
3545
铜币
37015
威望
5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七十年前的1941年11月19日,在宿州东南的盛圩子,新四军四师警卫1连在连长李明德、副连长石绍亮率领下,面对成倍于己我的300多名日军“扫荡”,奋勇反击,顽强拼搏,毙伤日军10余名,用生命和热血掩护了四师参谋长张震和中共宿东地委机关及宿东游击支队一部安全转移。为此,连长李明德、副连长石绍亮、参议李文宗和排以下官兵共27人壮烈牺牲,其中18名烈士安葬在盛圩子烈士陵园。
为使人们记住这段历史,原新四军四师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于1941年12月,亲自撰写了《被敌袭击的一个战例》,发表在当时的《军事杂志》第17期上。现全文转载如下:
甲、战前形势
我游支一部十一月十八日晚由小秦家出发到盛圩子宿营,行程约二十里,至二十四时部队才全部进入宿营地。因天黑走错方向(首先是由津浦路旁走),曾两次叫门请向导,故沿途各庄之狗狂叫,以至二十里路走了四个钟头。到达宿营地后,又是第一次到的(过去未住过),喊门找房子,足足地费了半小时工夫。于是,喊门户,狗吠声,就已相当暴露,再加以灯光燎然,就已失去了夜间活动之秘密性了。因行军疲劳,附近地形也就未侦察。
同日,宿县、固镇之敌汽车十三辆,载兵三百余,“扫荡”刘村镇、蕲春集,与我路西游击队一度接触,敌亦于同日晚由西东进,于黄昏时到达花庄集以北之门东李家,与我宿营地南北相距十余里。
至十九日二时,由盐商中得悉,敌汽车多少不详,于十八日黄昏后停留于门东李家。当时,我军亦以系初到,未引起更严重注意与必要之军事部署,仅于拂晓前派出侦探。
乙、战斗经过
十九日拂晓,我军正在酣睡之时,敌汽车即距我七里许,分三路向我急袭。步哨员警戒疏忽,初则睡觉,发觉后又未鸣枪报告,步行回告时,敌汽车已超过步哨,直驶我宿营门首下车,持枪与我格斗。
担任警卫之第一连大部未起,连长李明德仅率一个班附机枪一挺向群立之寇急射,敌锋稍挫,主力遂得突围。该连第一排副排长率战士五名,附机枪一挺,阻击了敌寇之追击,虽战士全部受伤,而该部仍在敌强烈火力下将伤员及枪械隐藏起,不但未受损失,且已安全归队。副连长石绍亮同志率通信员一名与敌顽抗,卒因众寡不敌,在突围中光荣牺牲。其第三排在敌临门时,因排长机械,要等待命令,守着门口未及早突出,致伤亡较大。
丙、敌我伤亡消耗统计
是役毙敌一名,伤敌十余名,消耗子弹数千发。我牺牲连长李明德、副连长石绍亮、参议李文宗、排长以下二十四名,负伤排副、敌工干事以下十余名,遗失步枪二十一支、马十余匹、行李一部,消耗子弹千余发,被俘七名。
丁、战后敌我态势
因当时我毫无准备,且敌兵力超我一倍,周围又临近敌据点,情况不明,遂以小部抵抗,主力分散突围,至午后二时除伤亡者外,均全部集合。虽然事先未规定集合地点,然在突围时即留出便衣分头收容,故甚为迅速,当晚我亦他移。
因我另一部十余人由连长李明德率领,沿沱河西退,吸引了敌人主力,使我主力得以脱离。敌遂沿沱河追击七里许,由该处西退之部队均壮烈牺牲,受伤者又被刺死,残暴已极。战斗结束后,敌即经水池铺西返,是日宿营于西寺坡。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值此盛圩子反“扫荡”70周年之际,旧事重提,以告慰在盛圩子反“扫荡”和历次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英灵和他们还活着的亲人们;告慰那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英勇战斗、幸免于难的战友们;也使现在的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发扬光大我党我军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