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45阅读
  • 6回复

武昌7位抬车救人民工已找到 第一念头就是救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王泽球

在武昌民族大道一起车祸中,7位农民工协力抬车救人。昨天本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抬车救人七民工,你们在哪里?》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昨天记者再次来到事发地段,辗转数个工地反复寻找,终于在中铁十一局武黄城际铁路工地上,找到了7位可敬的农民工。
目睹车祸,第一念头就是救人
先找到的是吊车司机涂细明(荆门人,51岁)。他正在擦洗吊车,听明来意后他很腼腆,一直在说“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其他6位救人的农民工兄弟,都是中铁十一局三公司的工人,分别是电焊工盛红军(黄石人,58岁)和顾问(咸宁人,38岁),杂工范国平(蕲春人,60岁)、胡家年(黄石人,60人)和袁建文(蕲春人,42岁),看场工王泽球(蕲春人,64岁)。面对记者,大家第一句话,问的都是伤者怎么样了。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4
涂细明

他们平时住在距事发现场20多米处的一排简易房中,生活条件艰苦。涂细明说,事发时他们7人正在工地上施工,距离马路不到5米,他们听到刺耳的刹车声和巨大撞击声后,立刻意识到出了车祸。
王泽球、盛红军、范国平、顾问目睹了车祸惨状,4人立即丢下手里的工具,冲到现场。他们发现被压男子的腿还在抽搐,“他还活着,当时我们所有的顾虑都抛开了,唯一念头就是赶快把人救出来。”盛红军说。
工友接力,1吨轿车托了5分钟
4人站到车尾,希望抬起车身,救出被压者。
一辆富康车的标准重量是1.05吨,4人使尽了力气,无法撼动沉重的车身。危急时刻,涂细明、老党员胡家年、王泽球的女婿袁建文赶到了。
7人再次合力抬车,大家喊着“一、二、三”的号子,一下将车抬高了60厘米,并往前移动了一点,方便伤者被救出。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4
范国平

因为伤者受伤严重,救出动作不能太大,只能一点点往外搬。为配合救人,7位农民工托着车一直没有松手,坚持了整整5分钟,直到肇事司机将伤者安全拖出。
担心伤者情况恶化,7位农民工没有立刻离开现场,而是自发守在伤者周围,安慰伤者。直到20分钟后,120赶到接走伤者,大家才返回工地继续干活。
反驳嘲笑,良心战胜了顾虑
他们说,就在准备第二次抬车时,一些围观的人不但不帮忙,反而还嘲笑他们,甚至有人说:让司机先给钱,钱少了不抬。对此,农民工兄弟们很反感,当即进行了反驳。
袁建文说,大家虽然收入都不高,挣的辛苦钱,但要是乘人之危要钱,这样的事有悖良心,大家做不出来,“我们救人是出于良心,不能见死不救,跟名利无关。”
事后,工友们也表示当时心中仍有顾虑。顾问说,通过报纸和电视,他们也知道曾有人做好事救人反被讹,有苦难辩,但工友们最终用良心战胜了顾虑,“我们还是相信好人多,退一步来说,如果真的出现了最坏情况,我们有这么多人,大家可以互相作证。”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4
胡家年

工头徐先生告诉记者,7人救完人后没有一人主动谈起此事,他还是到邻近工地办事,从别人嘴里才知道此事的。
徐说,7位工人跟着他多年,随他一起转战过全国多个工地,都是业务骨干,做人方面更是没得说,“他们能做出这样的义举,很正常。”
伤者易先生至今还在ICU(重症监护室)急救,记者在急救室外见到了他的两个儿子。
兄弟俩说,父亲伤情非常严重,胸骨、肋骨、锁骨骨折,右臂肱骨骨折,伤情已经引发了感染,目前一直在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尚未脱离生命危险。非常感谢7位农民工兄弟抬车救人,他们的义举为父亲的抢救争取了时间,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道谢。他们委托报社向7位工友道谢,“没有你们,我父亲绝对挺不到现在。”
目前,肇事司机所在单位支付了医药费,警方正在对此次事故做进一步调查。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1-24
盛红军

胡家年是黄石人,之前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有32年党龄。2个儿子都已成家,生活条件不错,但劳作一辈子的他实在是闲不住,自己找到工地当起了杂工。
工友们说,老胡为人耿直,富有正义感,因为当过干部,见识多,很有头脑,在工友中很有威望,大家逢事都愿让他帮着拿主意。
车祸发生后,虽然他不是第一个赶到,但在随后的救援工作中,他的指挥和镇定起了很好的作用,看到一些工友还有顾虑,他当场表示,“什么都不想,救人第一”,稳定了军心。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1-24
顾问

胡家年曾随工程队去过全国十多个城市,也曾碰到过这样的突发事件,他也曾主动伸出援手,但对于这些往事,他并不愿多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袁建文是蕲春人,来汉已经两年。妻子王金枝在工地上给大伙做饭。这次救人,他和老丈人王泽球都参加了。救完人后,袁建文像平时一样,回到工地继续干活,吃饭时也没有向妻子提起。
离线qcip

发帖
3392
铜币
14462
威望
249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1-24
袁建文

“他这个人很本分,有什么事也不会多说,我们其实也没有把它当很大个事。就是举手之劳,看到有事,还不去帮一把。”王金枝说。
袁建文老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读高三,小儿子上中学。一家人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为了支付两个孩子的学费,夫妻俩和王泽球一起来汉打工。袁建文说:“不管是谁,如果失去了亲人,那该有多痛苦。我们去救人都是应该的。如果是自己亲人遇到了麻烦,当然希望旁边有人帮一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